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地方

數字為翼,釋放藝術魅力(解碼·提升公共文化服務水平)

發布時間:2023-06-29 15:50:00來源: 人民日報

 

  核心閱讀

  利用數字技術,推出沉浸式線上展覽;打造數字共享平台,推動館藏資源共享利用……近年來,浙江美術館借助數字化手段,讓更多年輕人走進美術館感受藝術的魅力。

  西子湖畔、湖山之間的浙江美術館,巧妙展現著藝術與(yu) 數字的和諧共生。巨大的展示牆上,800多件藏品以帶狀形式上下交錯滾動;手指輕觸,展示牆上就顯示出藏品信息……走進浙江美術館一樓大廳,不少觀眾(zhong) 都被這麵藏品展示牆所吸引。

  2021年,浙江美術館和中國科學院上海高等研究院共同起草的全國首個(ge) 公共美術館數字化地方標準——《公共美術館數字化服務與(yu) 管理規範》正式發布。如今,浙江美術館借助多元數字化手段,不斷釋放藝術魅力。

  數字展陳

  提升線上線下觀展體(ti) 驗

  足不出戶,就能感受藝術的魅力?

  點擊“鴻蒙:天書(shu) 遺篇”板塊,進入奇幻的遊戲世界,尋找隱藏的“寶藏”;來到“饕餮:天下意象”板塊,完成拚圖組字遊戲,解鎖觀展新體(ti) 驗……浙江美術館網站首頁展示著“山海新經——中華神話元典當代藝術展”線上展覽。後台數據顯示,上線以來,各個(ge) 語言版本的線上展覽已經吸引了超3.5萬(wan) 人。

  這是浙江美術館的新嚐試。通過采用VR(虛擬現實)等技術,場館可以將展覽搬到“雲(yun) ”上,藏品便也有了一雙數字翅膀。

  數字技術,讓線下觀展感受更豐(feng) 富。浙江美術館“水印千年——中國水印版畫大展”從(cong) 《西廂記》入手,策劃製作了“環幕西廂藝術劇場”。置身劇場,觀眾(zhong) 不僅(jin) 被18米長的幕布包圍,還能夠看到地麵上的動態投影。當代木刻水印作品與(yu) 傳(chuan) 統木刻水印作品通過光影效果,給人們(men) 帶來別樣的體(ti) 驗。

  “我們(men) 通過環幕投影等多種數字技術,讓大家的線下參觀有更多元的藝術體(ti) 驗。”浙江美術館運行保障部副主任黃湧說。

  製作720度全景數字虛擬展廳,將線下實體(ti) 展覽搬至線上,觀眾(zhong) 隨時隨地都可觀展;使用科技手段,策劃沉浸式展廳,讓美觸手可及……浙江美術館持續探索數字化手段,充分展現藝術的魅力。

  “數字技術的有效運用,幫助美術館跨越‘圍牆’,賦予其全新的生命力。”黃湧介紹,從(cong) 線上到線下,多元數字技術的深度應用,豐(feng) 富了觀展體(ti) 驗和藝術感受。

  人機互動

  生動呈現藏品細節

  周末,劉先生帶著孩子來浙江美術館逛展,孩子在互動作品牆前停住了腳步。

  孩子在互動作品牆上“觸摸”吳冠中的畫作,被觸摸的局部被自動填上相應的顏色,整個(ge) 互動可由多名觀眾(zhong) 參與(yu) 。

  “不僅(jin) 可以快速了解展品信息,而且能互動遊戲,幫助孩子了解展品的豐(feng) 富細節。”劉先生說。

  “數字互動可以吸引大量觀眾(zhong) ,特別是年輕觀眾(zhong) 群體(ti) ,通過‘玩’來深入了解藝術家或其作品,達到美術館公共教育的目的。”浙江美術館黨(dang) 總支書(shu) 記、副館長杜群說,人機互動可以幫助更多人培養(yang) 對美的感受力,打開藝術的大門。

  浙江美術館開發了一係列展覽配套的觸摸屏互動應用、小遊戲和手機端H5互動等,擴大了展覽的宣傳(chuan) 和知識普及覆蓋麵。針對重點展覽,定製開發中英文版本的線上互動項目,集圖片、視頻、動畫和互動遊戲等於(yu) 一體(ti) ,積極提升觀眾(zhong) 觀展體(ti) 驗。

  互動式體(ti) 驗正與(yu) 沉浸式展覽相結合。走進浙江美術館數字展覽展廳,許多光點隨著觀眾(zhong) 的腳步忽明忽暗,並逐漸靠近匯聚成光圈;輕觸牆上的大屏幕,閃動著的星球依次變成發射的火箭、展翅的飛機……這滿滿的科技感,是浙江美術館不斷豐(feng) 富展覽方式的最新成果。

  此外,浙江美術館還積極開展線上藝術講座、美育課堂,提高與(yu) 觀眾(zhong) 的互動頻率,不斷拓展和創新公共教育模式。

  平台建設

  推動館藏資源共享利用

  “如果藏品不進行數字化,很多人就沒有機會(hui) 了解它。”杜群說,過去,浙江美術館的不少藏品都“沉睡”在庫房裏。

  為(wei) 了將更多重要藏品呈現給廣大觀眾(zhong) ,2020年,浙江美術館按照《美術館藏品登記著錄規範》並結合藏品管理特點,研發出了集采集、共享、查詢、管理和利用於(yu) 一體(ti) 的“美術館藏品數字資源共享平台”。目前,浙江美術館已基本實現藏品的數字化管理,近3萬(wan) 件藏品的數字資源在平台中實現共享管理。

  “藏品數字化信息采集有20多個(ge) 指標。”杜群說,在浙江的10餘(yu) 個(ge) 公共場所大屏上都能欣賞到部分藏品數字資源,後續將逐步麵向全省的中小學美術教師開放,美術教師不僅(jin) 可以瀏覽藏品信息,也可以將藏品資源下載下來,進行二次創作,並上傳(chuan) 作品參與(yu) 展示。

  近年來,浙江美術館已基本完成了省內(nei) 各美術館的藏品資源數字共享平台建設,實現了全省美術館係統的鏈接。

  為(wei) 解決(jue) 基層美術館藏品缺乏的困難,更好實現藏品共享,2023年初,浙江美術館委派典藏部副主任楊鑒、藏品管理員張黛兒(er) 到貴州美術館、湖南美術館和安徽省美術館,開展了一對一的美術館藏品數字資源共享平台操作培訓。“‘雲(yun) 平台’‘飛’到了安徽、湖南、四川、貴州、新疆等地的美術館,實現了省際美術館的藏品數字資源共享。”杜群說,該平台集合的美術藏品總量已接近4萬(wan) 件。

  “經過多年探索,我們(men) 麵向公共服務的數字化建設取得較大成果,接下來,我們(men) 將繼續推動全省公共美術館的高質量發展。”杜群說。

  (康夢琦參與(yu) 采寫(xie) )

(責編:李文治)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