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地方

“讓村民共享產業發展成果”

發布時間:2023-07-11 11:19:00來源: 人民日報

  走進湖北竹溪縣龍壩鎮肖家邊村,柏油路直達戶院,特色民居隨灣就勢,竹溪河流水潺潺,一片生機勃勃的景象。

  過去村子可不是這般美好,隨處可見爛石頭、破瓦塊,村集體(ti) 收入微薄,幹群關(guan) 係緊張。

  “村子舊貌換新顏,得益於(yu) ‘共同締造’活動。”村黨(dang) 支部書(shu) 記徐遠明說,肖家邊村作為(wei) 全省“美好環境與(yu) 幸福生活共同締造”活動試點村,在村居環境改造、產(chan) 業(ye) 發展、基層治理過程中,在黨(dang) 組織的領導下,充分發揮群眾(zhong) 主體(ti) 作用,實現了村居美、產(chan) 業(ye) 興(xing) 、鄰裏睦、全村安。

  “房子住著好好的,為(wei) 啥要改造?”“一動就是錢,改造的錢從(cong) 哪兒(er) 來?”……2021年7月,肖家邊村兩(liang) 委召開“共同締造”試點院壩會(hui) ,拋出村居改造計劃。討論很激烈,一次碰撞拿不出共同意見,那就多溝通幾次。村兩(liang) 委多次組織院壩會(hui) ,幹部逐戶上門做工作,最終有9戶成為(wei) 首批改造戶。

  村民徐振曾有3間土坯瓦房,因常年在外務工,房子門前雜草叢(cong) 生。2021年8月,徐振回村拆掉老屋建新房。2022年5月,兩(liang) 層樓建成,7個(ge) 房間,前庭後院麵貌一新。

  “村容村貌煥然一新,日子也越來越好。”徐振翻出老屋和新房的照片。由於(yu) 房間大部分閑置,徐振將5個(ge) 房間交由肖家邊村運營管理公司,打造成民宿。

  改造後的房子扮靚村莊,竹溪河河堤加寬了,村中心地帶一處裸露岩壁變身山水壁畫……“村民各顯其能、共建家園。”徐遠明說,在人居環境美化中,村民自發拿出舊石磨、瓦罐、犁耙等物件,裝扮步道和庭院,義(yi) 務投工參與(yu) 建設。截至目前,累計投入村居改造資金700多萬(wan) 元。

  生活環境變美好了,腰包也得鼓起來。做什麽(me) ?還是大夥(huo) 兒(er) 一起商量。

  村裏有塊40多畝(mu) 、撂荒多年的河灘地,村集體(ti) 從(cong) 20餘(yu) 戶村民手中流轉過來。這塊地做什麽(me) 用,村兩(liang) 委把決(jue) 定權交給群眾(zhong) 。去年10月,村兩(liang) 委組織召開院壩會(hui) ,最終大部分村民同意種羊肚菌。

  說幹就幹。去年11月,村集體(ti) 投入50萬(wan) 元建成羊肚菌基地,並聘請專(zhuan) 業(ye) 技術員負責指導種植。“荒了啥也沒有,流轉了還有錢。”61歲的羅克旺,有1畝(mu) 河灘地,土地流轉後他和老伴在羊肚菌基地務工,5個(ge) 月務工費加分紅,掙了1萬(wan) 多元。除了種植羊肚菌,村裏還建成200畝(mu) 菌菇基地、400畝(mu) 蔬菜基地等,吸納村民在家門口務工。

  “成立村運營管理公司,把村集體(ti) 資產(chan) 、山場資源等納入,招募合夥(huo) 人經營,讓村民共享產(chan) 業(ye) 發展成果。”徐遠明說。去年以來,村集體(ti) 造冊(ce) 支付給村民各項務工工錢近400萬(wan) 元,今年村集體(ti) 經濟收入將突破100萬(wan) 元。

(責編:李文治)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