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地方

昌平創新聯合基金簽約設立

發布時間:2023-07-27 15:02:00來源: 北京日報

  本報訊(記者 劉蘇雅)昨天,“北京市自然科學基金-昌平創新聯合基金”簽約設立,市自然科學基金聯合基金實現了“三城一區”全覆蓋。同時,外部投入市基金的年度經費規模達3.36億(yi) 元,占市自然科學基金經費總規模比例首次達到50%,社會(hui) 力量支持基礎研究的資金規模創新高。

  本次簽約的昌平創新聯合基金,由市科委、中關(guan) 村管委會(hui) 和昌平區政府聯合設立,首期合作期為(wei) 2023年至2027年,經費規模為(wei) 每年5000萬(wan) 元,百濟神州、萬(wan) 泰生物、愛康宜誠、愛美客、天新福、芯可鑒6家企業(ye) 參與(yu) 該基金出資。這些企業(ye) 均為(wei) 昌平區具有優(you) 勢的醫藥健康、先進能源等領域的代表企業(ye) 。圍繞“生命穀”“能源穀”等主導產(chan) 業(ye) 技術需求,昌平聯合基金將充分開展關(guan) 鍵核心技術攻關(guan) 。

  “企業(ye) 的目光一定要放長遠。作為(wei) 聚焦體(ti) 外診斷試劑和疫苗的高科技企業(ye) ,萬(wan) 泰生物的發展,正是受益於(yu) 對基礎研究和應用研究的大力投入。”萬(wan) 泰生物董事會(hui) 秘書(shu) 餘(yu) 濤說,相信昌平創新聯合基金的設立,能對基礎研究探索起到更大的促進作用,相關(guan) 科研成果的不斷產(chan) 出,一定能夠反哺企業(ye) 、反哺社會(hui) 。

  近年來,社會(hui) 力量投入基礎研究的熱情日益高漲。2016年,本市僅(jin) 有2家企業(ye) 與(yu) 市自然科學基金設立聯合基金,企業(ye) 年出資額合計540萬(wan) 元;2023年共有16家高新技術企業(ye) 和1家基金會(hui) 參與(yu) 聯合基金,企業(ye) 、基金會(hui) 等社會(hui) 力量投入市自然科學基金的年度經費規模翻了近20倍。

  今年已是北京納通科技集團第三年參與(yu) 海澱聯合基金,出資力度逐年提升,已累計資助了40餘(yu) 個(ge) 項目。“要在技術上實現‘領跑’,就一定要回到技術產(chan) 生的源頭,推進原始創新。而隨著科技創新生態活躍度提升,不論是人才培養(yang) 還是成果轉化,企業(ye) 毫無疑問都會(hui) 從(cong) 中受益。”納通科技集團副總裁董驤說。

  目前,聯合基金資助的項目已逐步走出實驗室,啟動落地轉化。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區域創新發展聯合基金(北京)加快戰略科技力量創新要素在懷柔區聚集,推動懷柔大科學裝置和高精尖產(chan) 業(ye) 快速發展;小米創新聯合基金開創公益基金會(hui) 向自然科學基金捐贈的先河,設立1年來,已圍繞柔性電子皮膚等前沿方向資助35個(ge) 項目;海澱聯合基金有效強化了海澱原始創新策源地功能,其支持的5G超密集異構組網技術,產(chan) 品已出口到多個(ge) 國家,產(chan) 值超過1億(yi) 元……近年來,市自然科學基金積極探索與(yu) 各區、企業(ye) 聯合,建立了多種聯合基金合作模式,帶動企業(ye) 從(cong) 基礎研究的“局外人”轉變為(wei) “出題人”,為(wei) 基礎研究成果轉化落地提供了有力保障。

  今年,聯合基金預計資助近400個(ge) 項目,有望引導近4000位科研人員圍繞產(chan) 業(ye) 技術需求開展攻關(guan) 。

(責編:李文治)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