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拉善盟文旅融合激發全域旅遊活力
隨著盛夏旅遊旺季的到來,阿拉善左旗巴彥浩特鎮希尼套海嘎查經營“金色大漠家庭農(nong) 場”的劉興(xing) 國格外忙碌,每天前來就餐住宿和體(ti) 驗沙漠旅遊的遊客絡繹不絕。
“我每天早早起床,陪遊客吃過早餐後,就帶著遊客去沙漠進行沙海衝(chong) 浪。我主要經營餐飲民宿和沙海衝(chong) 浪,接待的客人來自天南地北,其中北京、上海、廣州、福建、四川的居多。”劉興(xing) 國告訴記者。
依托阿拉善騰格裏沙漠得天獨厚的沙資源和“阿拉善英雄會(hui) ”主會(hui) 場每年舉(ju) 辦的文旅係列活動,劉興(xing) 國經營的“牧家樂(le) ”生意越來越紅火,他也成為(wei) 了嘎查的致富帶頭人。
“我們(men) 嘎查通過發展以餐飲民宿和沙漠衝(chong) 浪為(wei) 主的旅遊業(ye) ,群眾(zhong) 收入不斷增加。目前,嘎查經營餐飲、民宿、沙漠越野探險項目的有22戶,2022年嘎查人均年純收入達到了2.93萬(wan) 元。”希尼套海嘎查黨(dang) 支部書(shu) 記羅剛說。
文化旅遊業(ye) 是富民的幸福產(chan) 業(ye) 。自治區黨(dang) 委十一屆六次全會(hui) 就加快發展旅遊業(ye) 、旅遊資源開發、旅遊基礎設施建設等方麵提出明確要求。這讓阿拉善盟更加堅定了走好文旅產(chan) 業(ye) 高質量發展道路的信心和決(jue) 心。
近年來,阿拉善盟以打造國內(nei) 知名西部旅遊風情旅遊區為(wei) 目標、以創建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為(wei) 抓手,以建設國家生態旅遊度假區、國家自駕遊基地、國家休閑旅遊城市、國家高A級旅遊景區為(wei) 主要內(nei) 容,深入挖掘文化旅遊資源,不斷發展壯大文化旅遊產(chan) 業(ye) 體(ti) 係,加大國家A級旅遊景區創建力度,著力打造精品品牌旅遊景區,加快旅遊產(chan) 業(ye) 與(yu) 其他產(chan) 業(ye) 深度融合,“蒼天般的阿拉善”全域文化旅遊呈現蓬勃發展勢頭。
今年上半年,該盟為(wei) 促進“蒼天般的阿拉善”全域文化旅遊業(ye) 高質量發展,編製《阿拉善盟“十四五”文化發展規劃》《額濟納旗旅遊提升規劃》等專(zhuan) 項規劃,並出台《阿拉善盟大力發展文化旅遊業(ye) 十項措施(試行)》,有力推動了文旅產(chan) 業(ye) 恢複發展。
“這段時間來旅遊的遊客特別多,僅(jin) ‘五一’小長假就接待將近5000多人,營業(ye) 額達到100多萬(wan) 元。”在孿井灘生態移民示範區的通湖草原旅遊景區經營沙漠露營營地的該示範區烏(wu) 蘭(lan) 哈達嘎查牧民羅生恒說。
走進通湖草原旅遊景區,在蔚藍的天空下,起伏的沙漠、清澈的湖泊、碧綠的草原匯成了一幅壯美景觀。在景區內(nei) 遊客們(men) 縱馬馳騁、沙海衝(chong) 浪、騎駝騎行、觀看文藝表演、品味草原美食......盡情享受著景區特色文旅項目。
烏(wu) 蘭(lan) 哈達嘎查地處騰格裏沙漠腹地,近年來,該嘎查依托境內(nei) 的沙漠、草原、湖泊、濕地等豐(feng) 富的得天獨厚的旅遊資源,以及便捷的交通條件和通湖、額裏森達來2家旅遊區,由嘎查黨(dang) 支部牽頭率先成立了嘎查旅遊農(nong) 民專(zhuan) 業(ye) 合作社,著力打造“黨(dang) 支部+旅遊合作社+農(nong) 牧戶”模式,該嘎查也成為(wei) 遠近聞名的富裕村。
“目前,我們(men) 嘎查從(cong) 事旅遊經營的牧戶有200餘(yu) 戶,涉及騎馬、騎駝、沙海衝(chong) 浪、沙漠越野、卡丁車等項目,每戶年收入15萬(wan) 元以上。合作社累計為(wei) 村民分紅2400多萬(wan) 元,嘎查集體(ti) 經濟也由之前的不足10萬(wan) 元,提高到了現在的300多萬(wan) 元。”烏(wu) 蘭(lan) 哈達嘎查黨(dang) 支部書(shu) 記李雄鷹說。
憑借優(you) 勢文旅資源,阿拉善盟以發展“旅遊+節會(hui) ”為(wei) 著力點,充分發揮文化節慶活動對旅遊發展的撬動作用,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深入挖掘地方特色和文化內(nei) 涵,成功打造了一係列文化旅遊節會(hui) 活動,通過文化旅遊融合發展,不僅(jin) 為(wei) 旅遊愛好者提供了豐(feng) 盛的“旅遊大餐”,也為(wei) 展示阿拉善旅遊文化資源、招商引資搭建了平台,使“蒼天般的阿拉善”全域文旅產(chan) 業(ye) 魅力四射。
今年“五一”以來,阿拉善盟先後舉(ju) 辦了第17屆越野e族英雄會(hui) 、阿拉善機車英雄會(hui) 、阿拉善玉·觀賞石文化旅遊節、第十一屆亞(ya) 太地區商學院沙漠挑戰賽、額濟納旗2023年“蒼天千峰駝羔”等一係列文化旅遊節慶活動,豐(feng) 富多彩的“旅遊大餐”進一步拓寬了城鄉(xiang) 居民增收致富渠道。
通過文化旅遊的融合發展,如今阿拉善文化旅遊業(ye) 已成為(wei) 對外開放、吸納遊客的金字招牌和“綠色”富民產(chan) 業(ye) 。截至目前,全盟共有國家A級旅遊景區32家,旅遊集散中心2處、星級飯店22家、自駕車旅居車營地14處,共有旅行社45家、自治區星級鄉(xiang) 村(牧區)旅遊接待戶78家。今年上半年全盟接待國內(nei) 遊客260.03萬(wan) 人次,實現國內(nei) 旅遊收入29.86億(yi) 元,同比分別增長41.46%和65.61%。
目前,阿拉善盟各地在不斷探索“文化+旅遊+體(ti) 育”深度融合,豐(feng) 富“旅遊+”“賽事+”“文化+”“沙漠+”等多元化旅遊業(ye) 態,大力發展鄉(xiang) 村旅遊、自駕旅遊、研學旅遊、沙漠旅遊,讓文旅產(chan) 業(ye) 成為(wei) 強盟富民的支柱產(chan) 業(ye) 。(記者 劉宏章)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