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地方

讓鄉村人才留得下能創業(一線行走)

發布時間:2023-08-09 11:09:00來源: 人民日報

  人才振興(xing) 是鄉(xiang) 村振興(xing) 的基礎。要用好各類扶持政策,形成本地選才、多方聚才、實踐育才、重用賢才的激勵機製

  烈日炎炎的午後,在浙江省浦江縣杭坪鎮薛家村的“朝花夕拾”共富工坊內(nei) ,村黨(dang) 支部書(shu) 記薛孟進正忙著和村民們(men) 一起打包向日葵花束。“這個(ge) 暑假,我們(men) 村日均遊客接待量約4000人,花賣得可好了。不少村民趁著旅遊旺季擺攤銷售農(nong) 產(chan) 品,每天收入頗豐(feng) 。”薛孟進說。

  回想起自己剛擔任村黨(dang) 支部書(shu) 記那年,薛孟進說:“當時縣裏開展‘百雁招引’行動,鼓勵我們(men) 回家鄉(xiang) 發展。我剛回來時,村居環境差,也沒有致富項目,可以說兩(liang) 眼一抹黑。”後來,浦江縣通過集中培訓、跨鎮掛職、外出調研等方式,幫助村黨(dang) 組織書(shu) 記打開工作思路。

  秀麗(li) 的風景是薛家村的天然優(you) 勢,但一直沒有利用好。趁著近郊遊興(xing) 起,薛孟進搶抓機遇,把村內(nei) 的大灘塗改造成“天然浴場”,還配套建設了生態走廊,吸引了很多遊客。村兩(liang) 委班子信心大振,一鼓作氣又引進了生態園、探索營地等項目,村集體(ti) 經濟發展加快。

  村子強了,群眾(zhong) 也要富起來。薛孟進來回跑了許多次,薛家村與(yu) 周邊的登高村、烏(wu) 漿村開展黨(dang) 組織聯建,各村整合了連片土地資源,合力打造“朝花夕拾”共富工坊。村民可種植鮮花,由公司統一指導、統一銷售獲取收益。

  薛家村往北約10公裏,有一個(ge) 青磚白瓦、古樸幽靜的古村落——虞宅鄉(xiang) 新光村。在這裏,村民陳青鬆創辦了浦江首個(ge) 鄉(xiang) 村旅遊創客基地。回想創業(ye) 之初,陳青鬆坦言真不容易,“多虧(kui) 了鄉(xiang) 裏扶持,免租三年、稅費減免,讓我租下村裏29間房屋使用。”陳青鬆說,這些房屋經過重新改造,變成20多家創意工作室,以銷售文創產(chan) 品、體(ti) 驗製作工序為(wei) 主,也建有咖啡館、酒吧、藝術館等場所,小山村慢慢熱鬧了起來。

  人才振興(xing) 是鄉(xiang) 村振興(xing) 的基礎。浦江招引各類人才返鄉(xiang) 入鄉(xiang) 創業(ye) ,帶動產(chan) 業(ye) 轉型發展;產(chan) 業(ye) 興(xing) 旺又能進一步吸引人才回流,形成良性循環。但如何讓鄉(xiang) 村人才留得下、能創業(ye) ?要用好各類扶持政策,形成本地選才、多方聚才、實踐育才、重用賢才的激勵機製,使基層黨(dang) 組織帶頭人和新型農(nong) 業(ye) 經營主體(ti) 成為(wei) 推動鄉(xiang) 村振興(xing) 的重要力量,給鄉(xiang) 村帶來新的發展機遇。

  (作者為(wei) 浙江省浦江縣委組織部幹部)

(責編:李文治)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