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式現代化的京津冀實踐】墊資跑腿成為“過去時” 京津冀就醫結算“一卡通行”
人民網天津8月20日電 (張桂貴、郭維瑾)日前,“走進區域看發展·中國式現代化的京津冀實踐”主題調研采訪團來到天津市醫療保障局和天津市第一中心醫院,實地了解京津冀醫療保障協同發展的最新進展。
自2023年4月1日起,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各統籌區參保人員,持社會(hui) 保障卡或醫保電子憑證在京津冀區域內(nei) 所有定點醫藥機構住院、普通門診就醫、購藥等,均視同辦理了異地就醫備案手續,可直接享受醫保報銷待遇。
“在推進京津冀醫療保障協同發展合作上,天津可以說是發揮了牽頭的作用。”天津市醫療保障局待遇保障處處長張濤介紹,為(wei) 切實滿足京津冀三地間人員往來日益頻繁的就醫需求,天津市醫療保障局在2022年牽頭製定了《京津冀醫保協同發展2022年工作要點》,為(wei) 確保新舉(ju) 措順利推進,天津提前著手醫保信息係統改造,開展需求分析和技術論證,與(yu) 京冀兩(liang) 地開展聯調測試,共同推動係統於(yu) 今年4月1日順利上線運行。
醫療機構之間檢查檢驗結果互認、異地就醫“一卡通行”、醫保聯網結算……近年來,京津冀三地醫療資源共享不斷推進,為(wei) 三地群眾(zhong) 異地工作、養(yang) 老、就醫帶來新體(ti) 驗,有效解決(jue) 了一大批農(nong) 民工、“候鳥老人”“漂族老人”在以往異地就醫時麵臨(lin) 的“報銷周期長、墊付壓力大、個(ge) 人負擔重、往返奔波累”難題。
“以前我父親(qin) 異地就醫時,還需要開轉診證明,去年也需要在網上提前備案。今年不用備案了,拿著咱河北的社保卡直接就能在這兒(er) 結算,來天津看病和在河北程序一樣,不用再為(wei) 了報銷跑東(dong) 跑西,省了好多事兒(er) !”在天津市第一中心醫院異地醫保門診聯網結算窗口,來自河北的荊先生剛剛辦理完手續,他認為(wei) ,異地就醫“一卡通行”不僅(jin) 免去了就醫報銷輾轉奔波的麻煩,也因不再需要墊資,極大減輕了經濟負擔。
天津市第一中心醫院腎內(nei) 科血液淨化中心主任滕蘭(lan) 波表示,由於(yu) 天津的地理位置靠近河北,在該科室就醫的患者中,來自河北的異地就醫患者占了較大比例,“以前,患者如果沒有備案,需要全額墊付每次就醫的費用,積攢一兩(liang) 個(ge) 月的票據,再到參保地進行報銷。現在,直接結算,患者再也不用拿著一堆材料兩(liang) 頭兒(er) 跑了。”
“在助力京津冀互聯互通、產(chan) 業(ye) 轉移、人員流動上,能從(cong) 醫療上為(wei) 大家做支持保障的,我們(men) 都盡力去做。”張濤表示,為(wei) 更好地滿足京津冀參保人員對醫保公共服務的需求,下一步,還將在經辦流程和信息化設計上下更大功夫,力求讓患者在異地就醫時“無異地感”,推動異地就醫流程實現京津冀“同城化”。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