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地方

河北生態文明建設取得顯著成效

發布時間:2023-08-23 15:55:00來源: 河北日報

  原標題:河北生態文明建設取得顯著成效

  牢固樹立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

  河北生態文明建設取得顯著成效

  從(cong) 首個(ge) 全國生態日河北活動上獲悉,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在河北省委、省政府領導下,各級各部門深入貫徹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全麵落實黨(dang) 中央、國務院決(jue) 策部署,牢固樹立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在治理汙染、修複生態中加快營造良好人居環境,推動生態文明建設取得顯著成效。

  綠色空間格局加快形成。河北實施主體(ti) 功能區戰略,高質量編製省市縣三級國土空間規劃,逐步建立“多規合一”的規劃編製審批體(ti) 係、實施監督體(ti) 係、法規政策體(ti) 係和技術標準體(ti) 係,構建起統一銜接、功能互補、相互協調的空間規劃體(ti) 係。優(you) 化城鎮規模結構和功能布局,初步形成以7個(ge) 大城市、5個(ge) 中等城市、20個(ge) 小城市為(wei) 主體(ti) ,縣城和小城鎮為(wei) 支撐的城鎮體(ti) 係。

  經濟綠色轉型蹄疾步穩。河北堅決(jue) 去、主動調、加快轉,聚焦鋼鐵、煤炭、水泥、平板玻璃、焦炭、火電6大行業(ye) ,淘汰落後產(chan) 能、化解過剩產(chan) 能,鋼鐵產(chan) 能由峰值時的3.2億(yi) 噸減少至2億(yi) 噸以內(nei) 。大力發展戰略性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2022年高新技術產(chan) 業(ye) 增加值占比較2012年提高8.8個(ge) 百分點。立足能源資源稟賦,堅持先立後破、通盤謀劃,持續削減煤炭消費,大力發展風電、光伏發電,全力實施抽水蓄能項目,打造氫能全產(chan) 業(ye) 鏈條,2022年煤炭消費占比較2012年下降15.9個(ge) 百分點,可再生能源裝機規模達到7289.2萬(wan) 千瓦。

  環境質量改善效果顯著。河北綜合實施壓能、減煤、治企、抑塵、控車、增綠等攻堅行動,2022年PM2.5平均濃度較2013年下降64.6%,設區市全部退出全國重點城市空氣質量後十名。統籌水資源、水環境、水生態治理,深入推進重要河流和湖泊保護治理,有效保護居民飲用水安全,全麵整治城市黑臭水體(ti) ,2022年地表水國考斷麵優(you) 良水體(ti) 比例超過80%,劣Ⅴ類水體(ti) 斷麵動態清零。堅持城鄉(xiang) 統籌,推進鄉(xiang) 村環境綜合整治,衛生廁所普及率達到60.69%,城鄉(xiang) 生活垃圾一體(ti) 化處理實現全覆蓋,化肥農(nong) 藥使用量持續保持零增長,畜禽糞汙和秸稈綜合利用率分別達到81%、97%。

  生態保護修複紮實有效。河北統籌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ti) 化保護和係統治理,綜合實施“節、引、調、補、蓄、管”,截至2022年,累計壓減地下水超采量59.7億(yi) 立方米,基本實現采補平衡。科學推進國土綠化,森林覆蓋率達到35.6%,草原綜合植被蓋度達到75.4%,治理水土流失麵積1.1萬(wan) 平方公裏,塞罕壩機械林場獲得聯合國“地球衛士獎”“土地生命獎”。

  資源利用效率不斷提升。堅定不移抓好節能降耗,堅持和完善能耗雙控製度,推進重點行業(ye) 節能降碳改造,強化重點用能單位管理,常態化實施節能監察,2022年單位GDP能耗較2012年下降41%,實現了高質量發展和高水平保護的“雙贏”。強化水資源剛性約束,實施旱作雨養(yang) 種植、高效節水灌溉等農(nong) 業(ye) 節水工程,以創建節水園區、節水標杆企業(ye) 為(wei) 引領深入推進工業(ye) 節水,全麵推進節水型城市建設,2022年單位GDP用水量較2015年下降34.2%。大力發展循環經濟,實施園區循環化改造,構建廢舊物資循環利用體(ti) 係,資源循環利用效率大幅提升。

  製度體(ti) 係基本建立。加強總體(ti) 設計,先後印發加快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生態文明體(ti) 製改革、打好汙染防治攻堅戰、構建現代環境治理體(ti) 係、認真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工作等重要文件,製定節能減排、工業(ye) 綠色發展、大宗固廢綜合利用等專(zhuan) 項規劃,形成較為(wei) 完備的綠色低碳發展政策體(ti) 係。頒布節約能源、發展循環經濟、生態環境保護、水汙染防治等30餘(yu) 部地方法規,出台鋼鐵、焦化、平板玻璃、燃煤鍋爐超低排放等50餘(yu) 項地方標準。在全國率先出台嚴(yan) 禁生態環境保護領域“一刀切”的指導意見,率先推行生態環境監管正麵清單,開展跨市域汙染物排放和用煤權交易。(記者馮(feng) 陽)

(責編:李文治)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