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探索“離岸”引才新方式
原標題:天津探索“離岸”引才新方式(圖)
近幾年,國際人才流動的方向正在發生趨勢性改變,我國正逐漸由世界最大人才流出國轉變為(wei) 主要人才回流國。而離岸基地正是天津重要的海外人才引智渠道,也是推動區域產(chan) 業(ye) 升級的重要引擎。
日前,原天津(濱海)海外人才離岸創新創業(ye) 基地更名為(wei) 國家海外人才離岸創新創業(ye) 基地(天津濱海新區)(以下簡稱離岸基地)。業(ye) 內(nei) 人士認為(wei) ,這是海外人才在天津創新創業(ye) 環境的又一次“升級”。那麽(me) ,離岸基地究竟有何特色?對“海歸”創業(ye) 者的吸引力又在哪裏?
為(wei) “海歸”創業(ye) 打造“服務旗艦店”
“我們(men) 回國後能迅速開展業(ye) 務,離不開離岸基地的支持。”天津奕鋯科技有限公司聯合創始人王瑞年慶幸團隊當年的選擇。
奕鋯科技是在線人工智能檢測解決(jue) 方案提供商,致力於(yu) 用 AI 技術對在線視頻內(nei) 容進行風險識別。2021年,創始團隊決(jue) 定回國發展。王瑞年告訴記者:“我們(men) 最開始遇到不少困難,對國內(nei) 創業(ye) 環境不熟悉,不知如何申請政策支持,也不清楚外籍員工如何辦理跨境繳稅。在離岸基地的幫助下,我們(men) 解決(jue) 了這些問題,公司發展也迅速走上正軌。”
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奕鋯科技的情況並非個(ge) 例。對“海歸”創業(ye) 者來說,回國創新創業(ye) 並不是一蹴而就,他們(men) 需要調整工作和生活重心,也需要一個(ge) 漸進適應的“試水”空間。離岸基地相關(guan) 負責人告訴記者:“我們(men) 就是一個(ge) 集生活服務、項目孵化、創業(ye) 輔導、融資對接、科技轉化、人力資源等功能於(yu) 一體(ti) 的‘服務旗艦店’,通過推動人才鏈、創新鏈、產(chan) 業(ye) 鏈、政策鏈、資金鏈深度融合,提高創業(ye) 成功率。”
為(wei) 了滿足“海歸”創業(ye) 人才海內(nei) 外研發、經營的需要,離岸基地目前已與(yu) 全球33個(ge) 海外渠道建立了良好溝通,以海外工作站為(wei) 支點,實現創新載體(ti) 和資源的整合與(yu) 互動,讓“海歸”創業(ye) 者更方便地“兩(liang) 頭跑”。
與(yu) 此同時,離岸基地通過市場化合作機製,在廣州市、佛山市、惠州市、沈陽市、福州市等國內(nei) 省市搭建“人才飛地”。“人才飛地”由“飛地”概念引申而來,指跨越傳(chuan) 統行政區用於(yu) 招才引智、科技創新、項目孵化等功能的一種共享、協同模式,助力海外人才突破地域限製,充分利用各地資源,跨區域配置企業(ye) 價(jia) 值鏈各個(ge) 環節。
借協同機遇搭建生態圈
除了貼心的服務,成本與(yu) 效益也是“海歸”創業(ye) 者做出選擇的核心因素。那麽(me) ,落戶離岸基地劃算嗎?
“來這裏創業(ye) ,僅(jin) 辦公成本一年就能節省大約30萬(wan) 元。”天津新創防爆電氣有限公司總經理李明一心裏有本賬。幾百平方米的辦公區免租金,行政人力事務全都委托離岸基地代辦,企業(ye) 隻需專(zhuan) 心搞好研發與(yu) 生產(chan) 。
“更主要的是,我們(men) 主營防爆電器,天津正在打造萬(wan) 億(yi) 級規模的石化產(chan) 業(ye) 集群,區域內(nei) 潛在客戶也較多。”李明一告訴記者,離岸基地就在天津濱海—中關(guan) 村科技園內(nei) ,借助京津冀協同發展帶來的新機遇,可以更好地搭建起企業(ye) 溝通和產(chan) 業(ye) 互補生態圈。
類似的經曆,樂(le) 科睿特(天津)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創始人孔祥鑫也有,他在海外求學的方向是機器人感知與(yu) 計算機視覺,回國後如何將自己的所學用於(yu) 實踐,他在天津找到了應用場景。
近年來,在消費驅動下,京津冀地區的冷鏈物流需求不斷壯大,帶動天津冷鏈物流行業(ye) 持續升溫,“城市冰箱”加速擴容,但冷鏈貨品分揀始終是個(ge) 行業(ye) 堵點。“有時候,一個(ge) 進口冷鏈集裝箱中的2000箱商品,竟然多達150個(ge) 品種,人力分揀費時又費力。”孔祥鑫告訴記者,他主持研發的針對進口冷鏈物流行業(ye) 的智能化解決(jue) 方案,通過全自主研發的人工智能+3D視覺技術,引導工業(ye) 機器人自動進入集裝箱,完成3D貨物掃描、智能定位、牆壁探測等工作,可一次性精確抓取多箱、多品規且無規則擺放的貨品,並進行識別、分揀與(yu) 消殺,再通過機器人重新歸類,並整齊碼放到同品規的托盤上。
“自2021年落戶離岸基地後,我們(men) 的銷售額每年都能增長70%—80%。今年預計能實現銷售額3000萬(wan) 元。”李明一對企業(ye) 未來的發展充滿信心。
據了解,離岸基地自2018年運營以來,科技企業(ye) 落地數量已突破100家,取得各類自主知識產(chan) 權310餘(yu) 項。其中,天津華放科技有限責任公司的發明專(zhuan) 利“基於(yu) 多旋翼無人機飛行式核素識別儀(yi) 的全人工智能化係統”榮獲第二十四屆中國專(zhuan) 利優(you) 秀獎。截至目前,離岸基地累計培育出14家國家高新技術企業(ye) 、19家國家科技型中小企業(ye) 、1家中國留創園最具成長型創業(ye) 企業(ye) 和13家天津市雛鷹企業(ye) ,為(wei) 京津冀協同發展提供了科技創新活力。
聯動創新引更多人才紮根
今年1月份,《中國(天津)自由貿易試驗區聯動創新示範基地(離岸創新創業(ye) )建設實施方案》正式發布。離岸基地得到自貿試驗區的賦能,可以為(wei) 海外人才提供降成本、去壁壘、便利化的創業(ye) 環境。
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離岸基地內(nei) 聚集了不少生物醫藥創新公司,這類企業(ye) 的特點是研發費用占比高。離岸基地相關(guan) 負責人表示:“我們(men) 正探索離岸科技創新中心建設,同時探索電子圍網的離岸研發模式,對離岸基地企業(ye) 所需的研發設備、研發材料實行保稅,根據實際研發耗用核銷,降低企業(ye) 研發的資金成本和時間成本。”
與(yu) 此同時,離岸基地正籌劃放寬外籍人才年齡條件,支持外籍人才在離岸基地創新創業(ye) 。推動在聯動創新示範基地設立移民事務服務站,為(wei) 外籍人才提供網上辦證宣傳(chuan) 服務,協助外籍人員網上申報住宿登記,以上門辦證的形式為(wei) 企事業(ye) 單位聘雇的外籍人員提供簽證申請材料初審和移民事務政策谘詢等服務。
“離岸基地的創新發展與(yu) 自貿試驗區的改革創新有高度協同性,離岸基地也具備為(wei) 國家試製度、為(wei) 天津試政策的先天條件。”離岸基地相關(guan) 負責人告訴記者,他們(men) 正全力推進國際化、全要素、規範化的離岸創新創業(ye) 孵化轉化平台建設,讓更多的人才紮根天津,開啟新征程。(記者 張兆瑞)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