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製菜產業發展前景廣闊(大數據觀察)
核心閱讀
一頭連著田間地頭,一頭連著百姓餐桌,近年來預製菜產(chan) 業(ye) 市場規模迅速擴大。作為(wei) 傳(chuan) 統餐飲加工業(ye) 與(yu) 現代食品加工業(ye) 的交叉產(chan) 業(ye) ,預製菜市場當前產(chan) 銷情況如何?未來如何實現可持續健康發展?記者進行了采訪。
近日,國家發展改革委發布《關(guan) 於(yu) 恢複和擴大消費的措施》,提出“培育‘種養(yang) 殖基地+中央廚房+冷鏈物流+餐飲門店’模式,挖掘預製菜市場潛力,加快推進預製菜基地建設”。
相關(guan) 數據顯示,2022年我國預製菜市場規模為(wei) 4196億(yi) 元,預計2023年將達5100億(yi) 元,2026年將升至萬(wan) 億(yi) 元級別。截至目前,我國預製菜相關(guan) 企業(ye) 達6.4萬(wan) 餘(yu) 家,山東(dong) 、河南等地相關(guan) 企業(ye) 數量位居前列,46.8%的預製菜相關(guan) 企業(ye) 成立於(yu) 1至5年內(nei) 。
看需求——
受年輕消費者歡迎,市場需求大發展前景廣
“平日工作忙,我經常在網上下單預製菜,輕鬆就能解決(jue) 一頓。開盒即食的桂花糖藕、加熱就能吃的酸菜魚等,我都購買(mai) 過,省時省力,味道也不錯。”家住北京市海澱區的90後王雯說。
“預製菜具有廣闊的市場需求。”星圖金融研究院高級研究員付一夫認為(wei) ,即配即烹的特點滿足了“簡單煮”的生活需求,解決(jue) 了“不會(hui) 做、不好吃、沒時間”的烹飪難題,尤其受到年輕群體(ti) 歡迎。對餐飲企業(ye) 來說,預製菜可通過規模化生產(chan) 來提供,上菜速度較快,減少顧客等餐時間,還能減少後廚用工人數,有效降低企業(ye) 成本。
就需求側(ce) 而言,從(cong) 實體(ti) 商超到電商平台,從(cong) 餐飲店到外賣,預製菜受到越來越多消費者認可。拚多多數據顯示,預製菜消費群體(ti) 多以85後、90後和00後為(wei) 主,女性用戶占比超七成,且一線城市用戶居多;今年上半年,平台全品類預製菜銷售同比增長268%。美團買(mai) 菜數據顯示,便利性是吸引用戶購買(mai) “快手菜”的首要原因,安全性和性價(jia) 比是影響用戶購買(mai) 的關(guan) 鍵因素,牛肉、海鮮等蛋白類食材產(chan) 品走俏。
就產(chan) 業(ye) 鏈而言,預製菜是典型的一二三產(chan) 融合發展產(chan) 業(ye) 。行業(ye) 主要有五大參與(yu) 者,包括原材料供應企業(ye) 、預製菜生產(chan) 企業(ye) 、速凍食品企業(ye) 、連鎖餐飲企業(ye) 和零售企業(ye) 。“隨著預製菜市場升溫,這裏已成為(wei) 產(chan) 業(ye) 投資的重要賽道,農(nong) 業(ye) 、食品加工、餐飲、電商、物流等企業(ye) 紛紛入局。”北京工商大學商業(ye) 經濟研究所所長洪濤說。
浙江大學國際聯合商學院研究員盤和林介紹,目前國內(nei) 預製菜應用場景以餐飲供應鏈端為(wei) 主,消費者端比重相對較小。隨著生鮮電商、便利店、到家服務等業(ye) 態持續發展,個(ge) 性化、多層次消費需求進一步釋放,預製菜將加速向消費者端滲透,迎來更大發展空間。
看供給——
政策紅利持續釋放,新業(ye) 態新模式接連湧現
“借助巴山民間宴客菜‘十大碗’的品牌影響力,我們(men) 研發推出刀口丸子、蝦米湯、坨子肉等高質量預製菜,銷量不錯。”當前企業(ye) 產(chan) 銷兩(liang) 旺,四川巴中市恩陽區金源鴻食品有限公司區域經理劉泓軒對公司未來很有信心。
劉泓軒說,預製菜標準化生產(chan) 廠房建設和產(chan) 品研發耗時耗財,恩陽區市場監督管理局創新設立助企紓困“金融超市”,為(wei) 企業(ye) 提供了貸款服務,幫助解決(jue) 資金需求。
這是我國預製菜產(chan) 業(ye) 營商環境不斷優(you) 化、發展能級不斷提高的一個(ge) 縮影。
商務部研究院電子商務研究所副研究員洪勇表示,近年來,伴隨著政策紅利接續釋放,預製菜產(chan) 業(ye) 創新創造加速,新業(ye) 態新模式新場景接連湧現,高質量供給創造和引領新需求,激發出更大市場活力。
順應消費新趨勢,增加優(you) 質新供給。一些預製菜企業(ye) 主動求變創新,引領健康化、精致化、低脂低卡消費趨勢。叮咚買(mai) 菜上線“一人食”和“控卡餐”,創新推出多款健康餐預製菜,服務於(yu) 對食物熱量有控製要求的人群;一人食的“叮叮袋”係列主打微波即食,方便快捷,適用於(yu) 單身、小家庭及辦公就餐場景。
數字化賦能添動力,線上線下融合發展。在山東(dong) 惠發食品公司的生產(chan) 控製車間,挑選、清洗、切分、熟製、包裝、滅菌、冷藏……生產(chan) 數據和機器運行狀態實時反饋到控製平台,對原料從(cong) 進廠、加工、入庫到出庫進行全方位數字化監控。公司副總經理臧方運說,數字化平台提高了生產(chan) 效率,產(chan) 品品質也更好了。
數字化工具不僅(jin) 在生產(chan) 端賦能,還在營銷端添彩。在不少電商平台上,更多老字號食品、地域特色美食以預製菜的新形式轉型。金華火腿行業(ye) 協會(hui) 副會(hui) 長張建能說,公司已與(yu) 平台合作生產(chan) 10餘(yu) 種預製菜,市場反饋挺好。而且,線上銷售能更快收到市場反饋,為(wei) 產(chan) 品改進指明方向。
冷鏈物流服務能力增強,更好保障食品質量。預製菜對物流要求高,必須全程不斷鏈、不脫冷,且溫度可控可追溯。當前,行業(ye) 相關(guan) 方加力織密物流網絡。“以前發貨方很分散,效率和品質很難得到保障。使用專(zhuan) 門的冷運平台發貨後,接單快,配送溫控到位,保證了菜品新鮮度和安全性,為(wei) 我們(men) 贏得了更多客戶。”山東(dong) 一家預製菜貿易公司的物流負責人李江南說。
看未來——
健全標準加強科研,合力推動高質量發展
處於(yu) “風口”中的預製菜產(chan) 業(ye) ,發展還存在一些製約障礙。比如,產(chan) 品口感與(yu) 風味複原難度大,標準化生產(chan) 程度不夠;技術創新亟待加強,在產(chan) 品研發上要繼續努力;冷鏈物流配送能力製約行業(ye) 發展,物流成本要控製等等。這些問題的解決(jue) 都需要健全標準體(ti) 係,走好規範化之路。
當前,不少地區預製菜產(chan) 業(ye) 迎來“標準潮”。洪濤認為(wei) ,針對預製菜的複雜性,要從(cong) 原材料、加工、包裝、標簽標識、貯存配送、還原度、食品安全指標、消費者權益保護等多方麵,完善並實施全麵規範化的產(chan) 業(ye) 標準體(ti) 係,明晰行業(ye) 邊界。尤其要健全質量安全監管體(ti) 係,提升行業(ye) 發展的科技、品牌與(yu) 文化含量,構建更完善的預製食材監管、質量追溯及配套服務體(ti) 係,讓消費者吃得安心、舒心。
黃山皖新徽三食品供應鏈有限公司總經理吳永學說,不同於(yu) 餐飲菜品的“現炒”,預製菜的便捷性歸功於(yu) 生產(chan) 加工的前置,要加快技術攻關(guan) ,提升菜品製作工藝,讓菜肴口味更穩定、品質更安全。
運滿滿冷運總經理王玉琛說,不少預製菜企業(ye) 生產(chan) 基地較為(wei) 單一,沒有配套倉(cang) 儲(chu) 物流基地和溫控運輸能力,影響產(chan) 品銷售區域範圍。建議支持符合條件的大型溫控物流企業(ye) 加大數字技術投入,加強資源整合與(yu) 全鏈條溫控物流運作,構建溫控物流網絡,培育一批特色鮮明、創新發展的溫控物流企業(ye) ,為(wei) 預製菜運輸提供高速度、高品質物流服務。
“當前預製菜參與(yu) 企業(ye) 眾(zhong) 多,市場較為(wei) 分散,亟須加快推進預製菜產(chan) 業(ye) 鏈資源融合。”盤和林建議,鼓勵企業(ye) 間增進合作,形成產(chan) 業(ye) 集群,探索建立具有開放性和公共性的供應鏈服務平台,加強技術交流和資源共享,進一步降低成本,實現合作共贏。
版式設計:蔡華偉(wei)
《 人民日報 》( 2023年08月24日 10 版)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