興安盟讓“寸土”變“寸金”
初秋的興(xing) 安盟紮賚特旗努文木仁鄉(xiang) 新民村安置小區,多了些涼爽的氣息,卻未能掩蓋現場施工熱度。高架吊塔揮臂起落,運輸車輛來回穿梭,挖掘機轟鳴作業(ye) ……順著新民村黨(dang) 支部書(shu) 記徐洪波所指的方向,隻見新建的8棟居民樓已經封頂,一個(ge) 嶄新的宜居新家園已現雛形。
“這裏公攤小、采光好,房前是倉(cang) 庫,屋後有菜園,還有幼兒(er) 園和衛生室。距離小區不到一公裏就是養(yang) 殖區和農(nong) 機糧食倉(cang) 儲(chu) 區,小區對麵就是各家的田間地頭。”看著拔地而起、即將完工的安置小區,徐洪波眼中盡是喜悅。
曾經的新民村空巢老人多,宅基地空置率高,集體(ti) 收入少,村裏連一條好水泥路都沒有。徐洪波說,多虧(kui) 了城鄉(xiang) 建設用地增減掛鉤政策給村裏帶來一筆“好買(mai) 賣”。群眾(zhong) 搬遷意願強烈的新民村被列為(wei) 整村集中搬遷的試點,3個(ge) 自然屯近300戶村民將搬遷上樓,通過複墾形成增減掛鉤節餘(yu) 指標861.88畝(mu) 。“騰”出的耕地承包出去,承包的資金將用於(yu) 補助村民的物業(ye) 費,讓村民在新房裏住得安心又舒心。
“用活政策,一舉(ju) 多得!”徐洪波掰著手指算了一筆賬,城鄉(xiang) 建設用地增加掛鉤政策將資產(chan) 盤活後,新民村交易的800多畝(mu) 耕地的使用權還歸村集體(ti) 所有,每畝(mu) 每年流轉資金600元。安置小區內(nei) 12個(ge) 門市房,每戶年租金5000元,還能增收6萬(wan) 。“這些都算到村集體(ti) 收入,後續為(wei) 村民全額繳納物業(ye) 費,補貼取暖費,剩下的還能發展種養(yang) 殖產(chan) 業(ye) 。”
“吃水不用擔,煮飯不冒煙,出門泥不沾,養(yang) 老醫保服務在身邊!”如今,新民村村民把他們(men) 對城鄉(xiang) 建設用地增減掛鉤項目實施的滿意和認可編成了順口溜。對於(yu) 現在的日子,大家個(ge) 個(ge) 豎起大拇指,讚不絕口。“既讓我們(men) 住上新房,又為(wei) 我們(men) 創造工作崗位,我每天在安置點務工能掙200元,生活越過越有奔頭。”56歲的村民宋振祥說。
“我們(men) 堅持以改善群眾(zhong) 生產(chan) 生活條件為(wei) 宗旨,將安置區規劃為(wei) 居住區、養(yang) 殖區、農(nong) 機糧食倉(cang) 儲(chu) 區、基礎設施配套區、公共服務區、殯儀(yi) 區六大功能區。”紮賚特旗副旗長劉國民說,“城鄉(xiang) 建設用地增減掛鉤指標跨省交易項目給我們(men) 帶來四大收益,耕地得新增、財政得收入、集體(ti) 得收益、群眾(zhong) 得實惠,為(wei) 紮賚特旗發展補足了後勁兒(er) 。”
土地,是農(nong) 業(ye) 的根基,也是鄉(xiang) 村振興(xing) 的重要支撐。興(xing) 安盟人均土地資源占有量大,可開發利用潛力充足。如何盤活農(nong) 村土地,讓群眾(zhong) 過上幸福美好生活?
興(xing) 安盟探明跨省交易路徑,發揮土地指標增資效應,將增減掛鉤與(yu) 危舊房屋改造、易地搬遷、廢棄工礦用地複墾、高標準農(nong) 田建設有機結合,全麵促進土地資源節約集約利用。
2022年,興(xing) 安盟共完成37個(ge) 城鄉(xiang) 建設用地增減掛鉤指標跨省交易項目,複墾新增長期穩定優(you) 質耕地8812畝(mu) 。第一筆跨省指標交易就達到3654.38畝(mu) ,占全區項目數的近一半,僅(jin) 此一筆就為(wei) 當地增加10.96億(yi) 元財政收入。
在科右前旗阿力得爾蘇木,望向海力森百年古榆民俗旅遊度假村的方向,有一片300多畝(mu) 的高標準梯田。7層高低錯落的梯田盤踞在當地人口中的“南山”上,每級台階間高度差在2至4米,每層覆土深度超50厘米。
過去,“南山”廢棄的老礦坑雜草叢(cong) 生、破敗不堪、溝壑縱橫、臭味熏天,是一個(ge) “遍地坑石不長草,路經此地人人避”的地方。如今,梯田“披綠重生”種上了放心糧,輸配電等農(nong) 業(ye) 生產(chan) 配套設施一應俱全,增減掛鉤節餘(yu) 指標跨省調劑項目的實施讓這裏留住了青山,穩住了糧食生產(chan) 。
2022年以來,科右前旗破題礦山生態修複、複墾和城鄉(xiang) 建設用地增減掛鉤節餘(yu) 指標跨省調劑相結合,盤活閑置工礦廢棄地資源,推進“增減掛鉤+生態修複”模式,讓工礦廢棄地變身“聚寶盆”。
興(xing) 安盟自然資源局副局長王春武表示,廢棄農(nong) 村宅基地變良田,良田變指標,指標變成實實在在的收益,這是國家在原深度貧困地區推行的土地增減掛鉤政策,也是剛性土地規劃的彈性創新。興(xing) 安盟城鄉(xiang) 建設用地增減掛鉤指標跨省交易項目實施有效盤活了農(nong) 村閑置宅基地、“空心村”、工礦廢棄地等閑置資源,複墾新增耕地保障了糧食安全,改善了農(nong) 牧民生產(chan) 生活條件,增加了農(nong) 牧民收入。
“通過土地指標交易,也為(wei) 地方耕地保護、鞏固脫貧攻堅成果和支持鄉(xiang) 村振興(xing) 戰略拓寬了資金來源。”王春武說,眼下,興(xing) 安盟已經啟動紮賚特旗好力保鎮全域土地綜合整治示範區建設、推進“生態修複+”模式,實施增減掛鉤跨省調劑項目建設1.2萬(wan) 畝(mu) ,打造增減掛鉤“升級版”,全力助推鄉(xiang) 村振興(xing) 。(記者 高敏娜)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