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保定:特色博物館“上新” 提升城市文化品質
原標題:特色博物館“上新” 提升城市文化品質
保定增加博物館數量、完善基本功能,著力打造“博物館之城”
特色博物館“上新” 提升城市文化品質
截至目前,全市備案博物館43家,類型豐(feng) 富、主體(ti) 多元、各具特色;到2025年底,建成以國有博物館為(wei) 骨幹,以非國有博物館為(wei) 補充的博物館布局
“園林恢複、陳列布展、文物修繕等各項準備工作已經完成,正在招聘展館講解員。”8月31日,保定市淮軍(jun) 公所博物館館長康廣河說,淮軍(jun) 公所經過改造提升,9月下旬正式開館後,將成為(wei) 集古建藝術、民俗文化、文旅休閑於(yu) 一體(ti) 的文化體(ti) 驗區。
保定市淮軍(jun) 公所是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是我國北方目前保存較完整的一座清代徽式祠堂建築和北方清式木結構為(wei) 主體(ti) 的古建築群,其建築風格東(dong) 西合璧、南北兼容、別具一格。
保定市曆史底蘊深厚,區位優(you) 勢明顯。從(cong) 燕下都遺址、定窯遺址,到古蓮花池、直隸總督署等,文物古跡眾(zhong) 多,全市現有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59處、市級以上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498項、A級旅遊景區53處。這些豐(feng) 富的文化和自然遺產(chan) 資源,為(wei) “博物館之城”建設奠定了基礎。
“在分析研判博物館資源、發展條件的基礎上,2021年,保定提出打造‘博物館之城’的建設目標,助力現代化品質生活之城建設。”保定市文旅部門相關(guan) 負責人介紹,截至目前,全市備案博物館43家,類型豐(feng) 富、主體(ti) 多元、各具特色。
強化規劃引領。保定市印發“博物館之城”建設發展規劃,圍繞構建“燕趙風骨、直隸風韻、革命風華、京畿風範”文化風貌,推動全市博物館在發展定位、體(ti) 係布局、功能發揮、體(ti) 製機製等方麵完善提升,使“博物館之城”成為(wei) 保定享譽全國的金名片。
為(wei) 達成這一係列目標,該市通過增量一批、提升一批的方式,逐步增加博物館數量和完善博物館基本功能。實施“博物館+”戰略,推動“+博物館”發展,到2025年底,建成以國有博物館為(wei) 骨幹,以非國有博物館為(wei) 補充的博物館布局,提升服務質量和水平,推動博物館事業(ye) 走在全國前列。目前,在清河道署舊址上成立的保定水利博物館,成為(wei) 集文物收藏、水情教育、研學、科普等功能於(yu) 一體(ti) 的現代化多功能專(zhuan) 業(ye) 類博物館;晉察冀邊區銀行籌備處舊址博物館,被列入第二批革命文物保護利用晉察冀片區名單,入選河北省第一批不可移動革命文物名錄;西高莊文史館、競秀區小磨香油博物館、古城香文化博物館等一批富有保定地方曆史文化特色的博物館紛紛“上新”,成為(wei) 銘記曆史、傳(chuan) 承文化的重要載體(ti) 。
豐(feng) 富展覽活動。在增加數量的同時,該市不斷加快博物館提檔升級,展覽內(nei) 容更加豐(feng) 富,展示手段更加多元,線上線下、館內(nei) 館外活動豐(feng) 富多彩,互動性、針對性更加突出,博物館資源逐步“活起來”,發展基礎不斷夯實。保定市博物館策劃推出原創臨(lin) 展《遇鑒——保定市博物館館藏銅鏡展》,直隸總督署博物館舉(ju) 辦《清代幕府專(zhuan) 題陳列》,涿州市博物館舉(ju) 辦《督亢秋成農(nong) 耕文化展》……大量原創展覽各具特色、亮點紛呈。截至目前,全市各類博物館已舉(ju) 辦展覽25場,開展活動162場,惠及觀眾(zhong) 15萬(wan) 人次。(記者李連成)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