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地方

焊花飛濺處 匠心育人才

發布時間:2023-09-11 15:45:00來源: 內蒙古日報

  “培養(yang) 更多高素質焊接技能人才,為(wei) 我國從(cong) 製造業(ye) 大國向製造業(ye) 強國邁進貢獻力量。”這是王文山總掛在嘴邊的一句話。從(cong) 事職業(ye) 教育近20年,這句話早就印刻在他骨子裏。

  9月10日,中宣部、教育部、中央廣播電視總台聯合舉(ju) 辦的“閃亮的名字2023——最美教師發布儀(yi) 式”上,包頭職業(ye) 技術學院王文山教授獲評“最美教師”。

  國家級技能大師工作室負責人、國際焊接技師、全國勞動模範……現在的王文山已經有了很多頭銜,但他還是那個(ge) 天天撲在實訓基地,穿著一身樸素的藍色工衣、在每個(ge) 工位彎下腰來悉心指導學生的老師。

  王文山與(yu) 職業(ye) 教育的結緣,還得追溯到2004年,當時他還是一家企業(ye) 的技術骨幹,在一次大型進口煤電設備發生故障後,王文山帶領團隊攻堅克難,用焊接技術成功完成修複,打破了外國專(zhuan) 家的質疑,為(wei) 企業(ye) 挽回經濟損失1500餘(yu) 萬(wan) 元。那次經曆對王文山觸動特別大,他說:“我意識到,要突破更多卡脖子技術難題,僅(jin) 憑一己之力是遠遠不夠的,關(guan) 鍵要培養(yang) 更多高水平技術技能人才。”

  被以高技能人才引進到包頭職業(ye) 學院以來,王文山一直奮戰在教學一線。“嚴(yan) 格”,是學生們(men) 對他最多的評價(jia) 。“焊接是個(ge) 危險的工種,一丁點兒(er) 不規範的操作都容易引起燙傷(shang) 燒傷(shang) ,出於(yu) 對孩子們(men) 的安全負責,一定要嚴(yan) 之又嚴(yan) 。精益求精是工匠精神的核心內(nei) 涵,失之毫厘則差以千裏。”王文山堅定地說。

  在焊接實訓基地,安全是頭等大事。每次上課前,他總是不厭其煩地叮囑學生嚴(yan) 格按照規程穿好防護服,一顆紐扣都不能落下。一遍穿不好就兩(liang) 遍、三遍,等到所有人都穿好了,才可以開始上課。王文山的“嚴(yan) ”還體(ti) 現在“較真兒(er) ”上。一次,他帶領學生備賽全國焊接機器人大賽時,機器人焊槍導電嘴損耗了,學生便順手拿來一個(ge) 不同長度的導電嘴代替,調整出來的焊絲(si) 幹伸長度差了2mm,學生覺得這麽(me) 小的誤差沒事兒(er) 。王文山卻嚴(yan) 厲地說:“電弧的長度變化對焊縫成形影響很大,而你調整的2mm極有可能影響到最終的焊縫質量,必須重新更換合適的導電嘴!”最終,這位學生獲得了大賽第一名的好成績。

  王文山經常教導學生,高超的焊接技能,就是要經過艱苦的“千錘百煉”,是長期刻苦訓練得到的肌肉和骨骼記憶的結果。

  聶新宇是王文山帶過的2016屆畢業(ye) 生,現在是內(nei) 蒙古一機集團工藝研究所的一名電焊工,工作以來他已獲得“全國技術能手”“全國青年崗位能手標兵”“全國焊接機器人操作技術能手”等多項榮譽。但是曾經,他也因為(wei) 焊接太苦太累太枯燥想過要放棄。經過王老師耐心開導,他才又回到自己的專(zhuan) 業(ye) ,並在他畢業(ye) 前夕參加的包頭市職業(ye) 技能大賽上獲得第一名,為(wei) 現在的事業(ye) 奠定了堅實基礎。“是王老師讓我們(men) 積累了如此深厚的工作技能,讓一個(ge) 個(ge) 農(nong) 村娃在城市站穩腳跟。沒有王老師的悉心教誨,就沒有現在自信奮發的我們(men) 。”聶新宇說。

  王文山深知德技並修對職校生培養(yang) 的重要性,他經常帶領學生用廢棄材料焊接一些類似飛機、大炮、坦克、戰艦等工藝美術品,學生很感興(xing) 趣,同時還接受了愛國主義(yi) 教育。他說,技術融入藝術,美育滋養(yang) 匠心,這樣的教育才能入腦入心。在教學中,他將專(zhuan) 業(ye) 素質培養(yang) 、人文素質培養(yang) 和思政教育巧妙融合,建立起全員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教育體(ti) 係,並在2021年入選全國課程思政教學名師和教學團隊。

  針對高職學生的特點,他在自己多年的實踐和教學經驗基礎上,開發焊接實訓項目36項,獨創了“五步教學法”與(yu) “五度操作法”,大大提升了實訓效果和教學質量。職校學生理論基礎普遍薄弱,每次參加大賽在理論上是短板,王文山很著急。他翻閱大量焊接教材和標準,整理歸納6000多道試題,自費建立數字化焊接題庫,讓學生在反複訓練中提升理論水平。在國賽前的模擬考試中,學生的理論平均成績從(cong) 64分提升到了95分。

  近5年來,王文山帶過的在校生在各類技能比賽中獲國家級獎項28項,其中一等獎9項。他還積極開展企業(ye) 員工培訓、技術難題攻關(guan) 等對外技術服務,先後帶出了自治區勞動模範、北疆工匠、國際焊接技師等高技能人才300餘(yu) 名,被企業(ye) 譽為(wei) “複製勞模和工匠的人”。同行裏都流傳(chuan) 一句話:“焊接‘王家軍(jun) ’,沒有一個(ge) 孬的!”

  一枝獨秀不是春,百花齊放春滿園。王文山還特別注重發揮“傳(chuan) 幫帶”作用,不吝指導培養(yang) 青年教師。從(cong) 2017年起,他就帶領團隊成員、“80後”教師宋博宇參加各種比賽、參與(yu) 科研項目等,目前,宋博宇已成長為(wei) 自治區教學能手、包頭市勞動模範,在智能焊接領域小有成就。“等我退休了,我的徒弟們(men) 在這兒(er) ,我就放心了。”王文山欣慰地說。

  曾經,也有企業(ye) 開出高薪想挖走王文山,但他卻絲(si) 毫不為(wei) 所動,他說:“我喜歡教育,希望能在教育崗位上為(wei) 國家培養(yang) 出更多焊接高技能人才!我要繼續用藍色火焰點亮學生成長成才的理想之火!”(記者 劉誌賢)

(責編:李文治)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