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地方

以數字化賦能高校高質量發展(新知新覺)

發布時間:2023-09-15 16:53:00來源: 人民日報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指出:“當今世界,信息技術創新日新月異,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深入發展,在推動經濟社會(hui) 發展、促進國家治理體(ti) 係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方麵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隨著數字技術快速發展,經濟社會(hui) 各領域的數字化已成為(wei) 大勢所趨。新時代新征程,進一步推動高校高質量發展,需要用好數字技術,以數字化破解高校發展中遇到的一些難題。高校數字化建設既是發展理念的深層次變革,又是管理方法、機製、手段的創新,能對高校教學、科研、師資、社會(hui) 服務、文化傳(chuan) 承創新、國際交流等進行全方位、係統性提升,為(wei) 高校高質量發展提供強大科技動力。

  推進高校黨(dang) 建數字化。按照黨(dang) 管辦學方向、黨(dang) 管幹部、黨(dang) 管人才、黨(dang) 管意識形態的原則,打造數字化協同工作場景,把高校黨(dang) 的領導和黨(dang) 的建設融入辦學治校全過程,推動高校黨(dang) 的領導縱到底、橫到邊、全覆蓋。以數字技術探索基層黨(dang) 組織建設新模式新路徑新方法,全麵增強高校基層黨(dang) 組織活力。運用數字技術開發黨(dang) 員隊伍分類管理平台,加強對教師黨(dang) 員、學生黨(dang) 員、行政管理黨(dang) 員等不同類型黨(dang) 員教育管理,解決(jue) 高校畢業(ye) 生黨(dang) 員、離退休黨(dang) 員等的管理難題。

  推進高校教學數字化。遵循教育教學規律、立足教學需求,將數字化手段深度融入教育教學全過程,著力提升高校教學質量和水平。樹立“互聯網+”教學理念,推動教學方式轉變。將視聯網、虛擬現實、智能識別等技術融入教學,探索多媒體(ti) 教學、網絡化教學和基於(yu) 虛擬現實技術的仿真實驗教學等,聯通線上線下、台上台下、課內(nei) 課外,擴充教學信息量,實現教學方式由傳(chuan) 統教學向數字化教學轉變,增強對學生的吸引力。構建互動反饋係統,推動教學質量評價(jia) 轉變。通過在線收集學生反饋信息、即時統計匯總、實時動態呈現,為(wei) 評價(jia) 教師授課質量提供有效數據支撐,推動課堂評價(jia) 由定性評價(jia) 向定量分析轉變、從(cong) 階段性靜態評價(jia) 向全過程動態評價(jia) 轉變。

  推進高校科研數字化。運用數字技術建立包括需求庫、資源庫和成果庫的科研管理信息平台,打破溝通壁壘,拓展轉化渠道,實現需求及時掌握、項目精準實施、成果有效轉化,推動高校科研更好嵌入產(chan) 業(ye) 發展鏈條、服務經濟社會(hui) 發展。建立科研需求庫,利用大數據技術對經濟社會(hui) 發展中迫切需要解決(jue) 的問題、科技發展中的前沿領域、經濟效益突出的項目、國內(nei) 外學界關(guan) 注的重要問題等進行梳理,形成科研方向清單,為(wei) 高校科研提供參考。建立科研資源庫,對科研人員、科研設備、科研經費等科研要素進行精準管理、優(you) 化配置,並根據科研項目需要實行多種科研要素分配模式。建立科研成果庫,利用數字技術打通課題立項、課題研究、成果交流、成果轉化等環節,形成全方位、全流程的科研成果轉化體(ti) 係;打造科研成果展示平台,通過大數據匹配產(chan) 業(ye) 發展需求,推動科研成果實現價(jia) 值最大化。

  推進高校管理數字化。加快推進高校數字化基礎設施建設,打造數字校園,為(wei) 高校管理提供更具便捷性、穩定性、安全性的數字化管理環境。推進扁平化管理,探索“學校大腦”等整體(ti) 智治係統,建設校園數字化物聯網,實現係統管到人、管到事、管到物。推進動態化管理,利用數字技術全麵感知、識別日益繁雜的高校管理事項,實現對有關(guan) 問題的及時發現和處理,滿足高校各類治理主體(ti) 日益精細的治理需求。推進智能化管理,依托數據後台對高校日常管理中的海量信息進行整合分析,從(cong) 中發現規律、預測趨勢、甄別風險,增強高校管理的預見性、前瞻性。

  (作者單位:浙江工業(ye) 大學)

(責編:李文治)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