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汶上:蘆花雞插上科技的“翅膀”飛出一片天
“我嚐到了科技的甜頭,養(yang) 殖園如今年出欄4萬(wan) 隻雞,成活率達到96%。”田夫生望著綠樹掩映下,成群的蘆花雞在草地覓食,樂(le) 嗬嗬地說,這個(ge) 成活率過去是不敢想的。
田夫生是山東(dong) 省濟寧市汶上縣姬村生態養(yang) 殖園負責人,他養(yang) 殖蘆花雞已經30個(ge) 年頭了,講起他的養(yang) 雞史,可謂是“一波三折”。
開始幾年,田夫生飼養(yang) 蘆花雞采用的是傳(chuan) 統的養(yang) 雞方式,費時費力更費錢。“從(cong) 小像帶小孩一樣,終於(yu) 把雞養(yang) 大了,沒想到一下子一半的雞得了腸道病,買(mai) 了很多藥趕緊喂給它們(men) ,但還是眼睜睜看著一隻一隻倒下。” 田夫生說,當時是焦急萬(wan) 分,滿嘴的火泡,卻無能為(wei) 力,這一度讓他萌生了放棄養(yang) 殖蘆花雞的想法。
濟寧市科學技術協會(hui) (以下簡稱濟寧市科協)組織的專(zhuan) 家下鄉(xiang) 活動給他帶來了希望。
山東(dong) 農(nong) 業(ye) 大學的專(zhuan) 家來到田夫生的養(yang) 殖園後,經分析認為(wei) 養(yang) 雞場飼養(yang) 環境影響了雞的生長。針對水源被汙染,通風不好等情況,田夫生在專(zhuan) 家指導下將水源改成了閉環地下水,雞舍環境保持通風,形成空氣對流。同時,飼料配比嚴(yan) 格按照比例,以改善雞的腸道菌群。
汶上縣科學技術協會(hui) (以下簡稱汶上縣科協)將田夫生作為(wei) 科普的重點對象,多次上門為(wei) 其解決(jue) 麵臨(lin) 的各種問題,並幫助田夫生到北京參加了為(wei) 期7天的科技養(yang) 殖培訓會(hui) ,拿到了結業(ye) 證書(shu) 。
“我現在養(yang) 殖的蘆花雞存欄2萬(wan) 隻左右,隻雇傭(yong) 了2名工人。”田夫生說,養(yang) 殖園采用了現代化的生態養(yang) 殖方式,從(cong) 投料、喂水到收糞都實現了半自動化,雞蛋的品質大大提高,價(jia) 格從(cong) 1元/個(ge) 賣到2元/個(ge) ,蘆花雞價(jia) 格更是水漲船高,“感謝科協帶來的科學養(yang) 殖技術!”
汶上縣蘆花雞飼養(yang) 曆史悠久,始於(yu) 春秋,宋代時作為(wei) “貢品”送至京都。上世紀九十年代末期,汶上縣將收購的汶上蘆花雞,通過基因提純和人工授精,進行了保留繁育。
近年來,濟寧市科協助力鄉(xiang) 村振興(xing) 戰略創新突破,實施“科普惠農(nong) 助力鄉(xiang) 村振興(xing) 行動”,市縣兩(liang) 級開展各類下鄉(xiang) 培訓指導、科普活動。在濟寧市科協的支持下,汶上縣蘆花雞協會(hui) 與(yu) 中國農(nong) 業(ye) 大學、山東(dong) 農(nong) 業(ye) 大學等院校建立了長期合作關(guan) 係,設立了“山東(dong) 省院士工作站”,建設了“山東(dong) 農(nong) 業(ye) 大學教學、科研與(yu) 就業(ye) 實踐基地”,並開展相關(guan) 課題研究、新成果轉化,指導企業(ye) 生產(chan) ,取得了顯著成效。
而今,汶上縣蘆花雞插上科技的“翅膀”,成為(wei) 當地響當當的富民產(chan) 業(ye) ,帶動很多村民成為(wei) 了像田夫生一樣的百萬(wan) 元養(yang) 殖戶。
自動撿蛋、自動喂料、自動飲水、自動清糞,通風、放養(yang) 、控光全部智能化,每個(ge) 工人飼養(yang) 3萬(wan) 隻雞……走進位於(yu) 次邱鎮湖口農(nong) 場的汶上縣蘆花雞自動化散養(yang) 基地,一群群羽毛豐(feng) 滿、體(ti) 貌俊俏的蘆花雞正伴隨著莫紮特的古典音樂(le) ,或在林間悠閑散步,或在雞棚內(nei) 嬉戲,在這裏他們(men) 伴著音樂(le) 吃食、產(chan) 蛋,過上了雞類“向往的生活”。
“過去沒有技術,隻是零散的養(yang) 殖戶進行蘆花雞飼養(yang) ,模式比較單一,收入比較低、不穩定。現在,我們(men) 已經逐步形成了一條集蘆花雞育種、種雞擴繁、雞苗銷售、生態飼養(yang) 、肉蛋產(chan) 品深加工以及蘆花雞養(yang) 殖技術研發等為(wei) 一體(ti) 的蘆花雞產(chan) 業(ye) 鏈。”汶上縣蘆花雞協會(hui) 會(hui) 長、山東(dong) 金秋農(nong) 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賈正國告訴記者,這個(ge) 產(chan) 業(ye) 鏈的各個(ge) 環節又在不斷發力,輻射帶動著更多產(chan) 業(ye) 、更多群體(ti) ,讓更多農(nong) 民依靠蘆花雞富起來了。
“山東(dong) 省無公害農(nong) 產(chan) 品”“山東(dong) 省老字號”“國家地理標誌”“國家級汶上蘆花雞保種場”“中國農(nong) 產(chan) 品區域公用品牌”……一項項榮譽,一步步走來,汶上縣科協扶持並見證著蘆花雞協會(hui) 的發展壯大。
產(chan) 業(ye) 基礎夯牢了,市場優(you) 勢自然顯現。汶上蘆花雞產(chan) 業(ye) 發展迅速,建成了汶上蘆花雞國家級原種繁育中心,年孵化雛雞3300萬(wan) 隻,出欄成雞1000萬(wan) 隻。當地還走出了一條“公司+協會(hui) +農(nong) 戶”的產(chan) 業(ye) 模式,通過產(chan) 業(ye) 帶動,促進鄉(xiang) 村振興(xing) ,汶上蘆花雞不僅(jin) 幫助當地群眾(zhong) 發家致富,還“飛”到內(nei) 蒙古自治區通遼市科左後旗、重慶市萬(wan) 州,讓更多群眾(zhong) 走上了致富的道路。
“次邱鎮河裏村是我的老家,從(cong) 小聽著蘆花雞的鳴叫聲長大,這些年,看到蘆花雞產(chan) 業(ye) 蓬勃發展的勢頭,我真是由衷地高興(xing) 。”汶上縣科協主席王春芳說,縣科協將組建科技助力鄉(xiang) 村振興(xing) 專(zhuan) 家服務團,緊密結合汶上蘆花雞產(chan) 業(ye) 發展需求,大力開展科技培訓、技術推廣、成果轉化等科技服務,提升農(nong) 民科學素質,促進農(nong) 業(ye) 增產(chan) 、農(nong) 民增收,為(wei) 推進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現代化和鄉(xiang) 村振興(xing) 貢獻科協力量。
據了解,山東(dong) 省科協不斷加強科普能力建設,加大農(nong) 村科普工作力度,開展鄉(xiang) 村振興(xing) 科普行動、科普大篷車鄉(xiang) 村行、科普趕大集等活動,2022年組織鄉(xiang) 村振興(xing) 活動470餘(yu) 項。濟寧“三張單子”工作模式、泰安“助力鄉(xiang) 村振興(xing) 共建科普聯盟”、臨(lin) 沂“智慧鄉(xiang) 村”、省企業(ye) 管理研究會(hui) “科普賦能鄉(xiang) 村振興(xing) ”、山東(dong) 電子學會(hui) 科技助力“數字鄉(xiang) 村”均取得顯著成效。
(責編:劉穎婕、邢曼華)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