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做“加法” 運動添活力(體壇觀瀾)
場館預約一鍵完成、“刷臉”自動打開閘機、水溫水質一目了然……走進浙江省黃龍體(ti) 育中心包玉剛遊泳館,各種科技元素日漸豐(feng) 富,群眾(zhong) 運動健身更加方便快捷。從(cong) 線上健身到智慧場館,科技助力全民健身開拓更多場景,進一步激發全民健身熱情,帶動更多人養(yang) 成運動習(xi) 慣、享受健康歡樂(le) 。
隨著網絡直播和智能可穿戴設備的普及,線上健身方興(xing) 未艾。打開手機,跟著健身主播跳健身操;拿起健身環,在遊戲中完成運動任務。作為(wei) 線下運動的重要補充,線上健身時間更自由、場地更靈活、場景更豐(feng) 富,有助於(yu) 滿足人們(men) 的個(ge) 性化健身需求。
科技助力,搭建更多健身平台。自4月20日正式啟動以來,2023年全民健身線上運動會(hui) 充分發揮平台作用,參賽渠道更加便捷、賽事服務更加精準,據統計,參與(yu) 人數已超過1000萬(wan) 。線上與(yu) 線下相交融,美好生活也因此留下了更多體(ti) 育印記。
如今,主動健身、科學健身成為(wei) 更多人的選擇。在提升運動的趣味性、交互性方麵,大數據、物聯網技術大顯身手。在北京奧林匹克森林公園,科技智慧跑道受到跑步愛好者喜愛。人們(men) 通過人機交互裝置可以獲得熱身、跑步指導,大屏幕上還有速度排行榜,吸引不少人前來打卡、挑戰。通過科技做“加法”,人們(men) 的運動熱情再添一把“火”。
此外,就場館運營而言,智能軟硬件的應用,大大降低了人工服務和經營管理成本。同時,場館可以通過分析用戶健身偏好和鍛煉時長等信息,讓科學健身指導和培訓營銷事半功倍。這對政府主管部門也提出了更高要求,除了聚焦“百姓去哪兒(er) 健身”的問題,還要想方設法應用新技術強化管理和服務,實現更均衡的資源布局、更廣泛的群眾(zhong) 參與(yu) 、更濃厚的社會(hui) 氛圍,努力推動全民健身公共服務從(cong) “更多”向“更好”轉變。
隨著“運動是一種生活方式”理念深入人心,群眾(zhong) 對體(ti) 育運動的需求和期待越來越多,科技在全民健身場景中的應用也值得更多探索。這是構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務體(ti) 係的應有之義(yi) ,也是順應人民對美好生活期待的內(nei) 在要求。接下來,如何保障個(ge) 人信息安全?怎樣傳(chuan) 播科學健身知識、提升健身質量?如何開拓更豐(feng) 富的運動場景?這些問題值得進一步研究。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