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飲消費持續複蘇(經濟聚焦·關注服務消費①)
人民日報。截圖
服務消費是擴大消費的一大引擎。剛過去的暑期,國內(nei) 消費市場保持恢複態勢,旅遊等服務消費回暖,對消費擴大支撐作用明顯。
擴大服務消費,促進餐飲、文旅、文娛體(ti) 育會(hui) 展消費等持續提振,既能充分發揮消費對經濟增長的拉動作用,又能不斷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今天起,本版推出“關(guan) 注服務消費”係列報道,探尋各地創新模式、優(you) 化服務、豐(feng) 富形態的積極做法,以促進消費潛能進一步釋放。
——編 者
重慶高新區——
延長消費時段
拓展消費場景
深夜11點,位於(yu) 重慶高新區虎溪街道的熙街勁烤燒烤店熱鬧非凡。烤串、烤魚、啤酒、鹵味……餐廳內(nei) 外的十幾張桌子旁坐滿了人,顧客們(men) 吃得不亦樂(le) 乎。
一口氣吃完一條烤魚和幾串烤肉,附近居民陳琪倍感滿足。她從(cong) “重慶熙街”小程序裏領取了勁烤燒烤店的五九折折扣券,這單隻用花費58元。“吹點晚風、吃點燒烤,多自在。”陳琪說。
作為(wei) 重慶知名的美食街區之一,熙街“深夜食堂”密集,年均客流量超2000萬(wan) 人次。在持續攀升的客流量推動下,熙街各大飯店營業(ye) 時間不斷延長。重慶熙街營運中心總監顧青雲(yun) 說:“我們(men) 在小程序上推出各種促銷禮包,按不同時間段提供折扣。”
“今年以來,重慶高新區多措並舉(ju) 推動數字消費,提振餐飲企業(ye) 信心,對取得重慶地標菜和利用小程序、直播、短視頻等平台進行數字化轉型的餐飲企業(ye) ,最高給予100萬(wan) 元專(zhuan) 項支持。”重慶高新區改革發展局黨(dang) 組書(shu) 記林莉介紹。
“我們(men) 一方麵延長消費時段,另一方麵拓展各類消費場景,優(you) 化消費體(ti) 驗。”顧青雲(yun) 說,“我們(men) 抓住年輕人的消費熱點,打造了各種特色活動,包括文化旅遊季、藝術生活節、音樂(le) 節、購物節等,一個(ge) 接一個(ge) 亮相。”
“提起熙街,首先想到的就是豐(feng) 富多彩的夜間活動。”重慶大學學生王浩正與(yu) 好友在熙街夜市遊覽,“我在這裏參加過音樂(le) 節、美食節、購物節等活動,最近幾乎一到周末就和同學相約來逛‘奇遇集市’。”
據悉,截至目前,重慶高新區已在熙街舉(ju) 辦“2023慧享科學城·惠購消費節”、畢業(ye) 季音樂(le) 節、街舞大賽等消費促進活動12場。林莉說:“我們(men) 正以熙街等地標性夜間經濟集聚區為(wei) 著力點,激發消費市場釋放更大活力。”
湖南長沙——
促進業(ye) 態融合
增加人文內(nei) 涵
夜幕降臨(lin) ,長沙市民胡先生帶著家人,來到人潮湧動的天心區坡子街。逛到街邊的長沙中心印象城商場,他們(men) 被一支身著漢服、化著古妝的表演隊伍吸引。
跟隨表演隊伍,胡先生和家人乘坐扶梯來到負一層。“月下祠、長樂(le) 坊、城南書(shu) 院等宋代風格的建築,十分逼真。有意思的是,店員們(men) 也都穿著古裝和我們(men) 打招呼。我們(men) 好像穿越到宋代,感受古代夜生活的繁華熱鬧!”胡先生說。
除了宋韻濃厚的建築,古風悠悠的表演也吸引了胡先生一家人。看完表演後,意猶未盡的胡先生和家人又來到“潭州市集”,長沙米粉、牛肉餅、炸香腸、捆雞、小缽子甜酒……眾(zhong) 多本地美食琳琅滿目,一家人逛得愜意、吃得滿足。
據運營方中心印象城工作人員介紹,為(wei) 打造“潭州市集”,他們(men) 還原了宋代的長沙市集場景,並將30多家長沙地道美食引入購物中心。“我們(men) 還對非遺文化體(ti) 驗等多種內(nei) 容進行創新組合,努力將‘潭州市集’打造成新的美食打卡地,吸引更多市民、遊客前來體(ti) 驗。”
“潭州市集”自8月開業(ye) 以來,餐飲門店營業(ye) 額節節攀升。據運營方介紹,截止到9月10日,市集內(nei) 的餐飲日均銷售額較試營業(ye) 期間已經增長32%。
除了讓消費者品味美食,一些商場街區還打造新穎的情景體(ti) 驗。8月26日晚,在長沙縣中茂城南楚特色文化街區,夜色下的“南楚古都”人流如織,舞台劇《西遊記》、變臉表演等精彩非凡。
近年來,長沙市推動美食、文化、娛樂(le) 等業(ye) 態融合,積極滿足消費者多樣化需求,餐飲消費持續複蘇。一些商場、街區主動作為(wei) ,增加人文內(nei) 涵,讓市民、遊客在暢遊長沙、品嚐美食的同時,感受深厚的曆史文化底蘊。
福建三明——
加大扶持力度
引導規範發展
新鮮出爐的柳葉蒸餃,晶瑩剔透的扁肉,裹滿醬汁的拌麵……前不久,在上海展覽中心舉(ju) 辦的2023年上海市對口地區特色商品展銷會(hui) 上,三明展台吸引了不少客商和市民。
展台體(ti) 驗區,隻見工作人員熟練地拆開一包拌麵,加入配好的醬料包。5分鍾後,一份地道的沙縣拌麵就端到了前來參觀的市民張阿姨手裏。“好吃,和我在沙縣小吃店裏吃的味道一樣。”張阿姨品嚐完,隨即通過商家的線上小程序下單了兩(liang) 包蒸餃、6包拌麵。
“小吃菜品很受歡迎,短短兩(liang) 天就賣斷了貨,這些是剛剛補的貨。”沙縣雙榮食品工作人員介紹。
張阿姨是個(ge) 深度小吃愛好者,卻一度對沙縣小吃失去好感。“10家店10個(ge) 味道,品控實在有待提高。”如今,張阿姨對沙縣小吃重拾喜愛,秘訣就在於(yu) 三明探索的“中央廚房+冷鏈物流”模式。
近年來,針對沙縣小吃產(chan) 業(ye) 發展規範化程度低等短板,三明市加大扶持力度,出台多項產(chan) 業(ye) 政策,引導小吃產(chan) 業(ye) 從(cong) 門店向上遊延伸。通過培育種植基地,建設小吃產(chan) 業(ye) 園,鼓勵發展“中央廚房+冷鏈物流”模式,並支持冷鏈流通基礎設施改造升級,引導門店改造提升,推動小吃產(chan) 業(ye) 向標準化、連鎖化、產(chan) 業(ye) 化、數字化方向轉型。
來自沙縣的小吃店主尹禮新,20多歲起外出開小吃店,今年3月迎來了自己在上海的第二家門店。過去,尹禮新淩晨4點就要起床打肉餡、包餃子。如今在沙縣小吃產(chan) 業(ye) 園的標準化工廠內(nei) ,每天30多萬(wan) 隻蒸餃經過新鮮生產(chan) 、速凍後,通過冷鏈運至各地的沙縣小吃店。
“短短一中午,賣出蒸餃40多屜、扁肉50多碗,高峰時需要排隊,一中午營業(ye) 額2000多元。明年我打算在上海再開一家店!”尹禮新說。
“從(cong) 支持源頭種植基地發展,到推進標準化生產(chan) 、冷鏈物流配送,三明以沙縣小吃產(chan) 業(ye) 促進餐飲業(ye) 發展,未來還將探索更多新的發展機遇,推動全市餐飲產(chan) 業(ye) 高質量發展。”三明市商務局相關(guan) 負責人介紹。
《 人民日報 》( 2023年09月12日 第 10 版)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