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技能 育人才 創未來——從第二屆全國技能大賽看吉林加快技能強省建設
伴隨著青春的激情和呐喊,第二屆全國技能大賽落下帷幕。吉林省收獲2個(ge) 項目銀牌,3個(ge) 項目銅牌,40個(ge) 項目獲得優(you) 勝獎。
從(cong) 軌道車輛技術到製造團隊挑戰賽,從(cong) 原型製作到印刷媒體(ti) 技術再到珠寶加工……吉林省代表團參賽選手紛紛亮出“絕技”,展示出新時代職業(ye) 技能發展取得的非凡成績。
獎牌誠然可貴,但大賽持續釋放的“技能成才、技能報國”之共識,已成為(wei) 吉林省職業(ye) 技能人才隊伍建設工作的“指揮棒”和“風向標”。
技能人才隊伍建設步履鏗鏘
近年來,吉林省委省政府始終高度重視技能人才培養(yang) 工作,將其納入全省經濟社會(hui) 發展大局。全省職業(ye) 技能競賽工作氣象萬(wan) 千,技能人才隊伍建設步履鏗鏘。
在政策支持上,吉林省以省委、省政府辦公廳名義(yi) 出台了《關(guan) 於(yu) 促進高技能人才成長的若幹意見》等一係列政策文件。去年10月,吉林省將人才政策1.0升級到3.0,用製度保障建設技能人才強省,促進高質量就業(ye) 創業(ye) 。另外,吉林省還在全國率先開展“高精尖缺”高技能人才職稱評定工作。
政策支撐,為(wei) 吉林省技能人才提供廣闊發展空間,在這個(ge) 被成為(wei) “技能全運會(hui) ”的全國大賽上,吉林省技能人才用汗水和智慧詮釋了“技能有多高,人生的舞台就有多大。”。與(yu) 上屆大賽相比,吉林省代表團在獲獎數量大幅提升的同時,參賽選手在各自項目成績的排名也實現了較大提升,獲獎項目涉及行業(ye) 領域更加廣闊,傳(chuan) 統加工製造業(ye) 項目繼續保持強勁的競爭(zheng) 力,信息網絡技術和服務業(ye) 等新職業(ye) 項目顯現出一定的衝(chong) 擊力,全省技能人才規模、質量雙雙提升,技能人才隊伍規模大幅提升。
作為(wei) 我國賽事規格最高、競賽項目最多、參賽規模最大、技能水平最高、影響範圍最廣的綜合性國家職業(ye) 技能賽事,大賽現場濃縮著社會(hui) 百行千業(ye) 的發展與(yu) 風尚。從(cong) 助力智能製造的工業(ye) 4.0、雲(yun) 計算項目,到顛覆傳(chuan) 統生產(chan) 方式的增材製造項目、順應數字經濟發展趨勢的全媒體(ti) 運營項目,再到服務美好生活的烹飪、花藝、時裝、社會(hui) 體(ti) 育指導(健身)項目……大賽上既能領略大國重器的匠心打造,也能感受生活場景的技能之美。
“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在吉林,省人社廳堅決(jue) 落實省委、省政府部署,精心構建技能人才培養(yang) 、評價(jia) 、使用、激勵製度體(ti) 係,重點實施了一係列技能人才項目,努力培養(yang) 造就一支結構合理、技藝精湛、素質優(you) 良的技能人才隊伍,推動技能人才工作取得積極成效。
大批優(you) 秀技能人才脫穎而出
“考驗真功夫!”“不愧是國內(nei) 最高競技水平!”賽場內(nei) ,慕名而來的觀眾(zhong) 對能工巧匠們(men) 稱讚不斷。賽場外,“賽、評、獎、用”四位一體(ti) 的技能人才選拔機製讓技能人才持續湧現。
在此次大賽上,代表吉林省“出戰”唯一一個(ge) 三人團隊賽項——製造團隊挑戰賽的選手覃海軍(jun) 、袁逸、黃庭威獲得了該項目的銀牌。“通過參加國家大賽,和國內(nei) 頂尖對手同台競技、互相學習(xi) 。這寶貴的經曆是一劑‘強心針’,會(hui) 為(wei) 他們(men) 三個(ge) 人的技能提升注入強勁動力。”看著徒弟們(men) 精彩表現,趙繼偉(wei) 倍感自豪。
趙繼偉(wei) 是長春科技學院教師,也是本次比賽的裁判員。他介紹,這是一場接近極限的挑戰:在限定時間內(nei) 完成機電類產(chan) 品設計與(yu) 製造,同時完成相關(guan) 技能測試模塊,實現產(chan) 品性能和考件質量優(you) 而綜合成本低的挑戰目標。
獲得獎牌後,袁逸非常激動,他表示:“參加大型賽事讓我們(men) 受益很多,也讓我們(men) 體(ti) 會(hui) 到‘練好專(zhuan) 業(ye) 技能,不愁找不到好工作’。”
技行天下、能創未來。回首來時路,首屆全國技能大賽增材製造項目銀牌獲得者劉晉廷感慨頗多,今年21歲的他已從(cong) 長春科技學院畢業(ye) 並留校任教,並代表吉林,作為(wei) 增材製造項目的裁判員“征戰”賽場。
“學一技之長,用有價(jia) 值的勞動回報社會(hui) ”這是劉晉廷給自己確定的人生目標。他所在的6人團隊一直都在以比賽的模式來訓練,高強度訓練已成了他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他說:“年輕人,就要擼起袖子加油幹。”
“加快建設一支知識型、技能型、創新型高素質產(chan) 業(ye) 工人大軍(jun) ,為(wei) 高質量發展提供強大的人才支撐。”吉林省不斷創新省級職業(ye) 技能競賽方式,建立健全了以世賽為(wei) 引領,以國賽為(wei) 龍頭,以省賽為(wei) 主體(ti) ,以地方、行業(ye) 技能大賽和企業(ye) 崗位練兵為(wei) 基礎的職業(ye) 技能競賽體(ti) 係,形成以賽促學、以賽促訓、以賽促培、以賽促建的良好局麵,使一批優(you) 秀技能人才脫穎而出,為(wei) 推動新時代吉林全麵振興(xing) 全方位振興(xing) 提供了重要的人才支撐。
提供無限廣闊的“造夢”空間
技能有多高,人生的舞台就有多大。
本次大賽,吉林代表團信息網絡布線項目的裁判員賈浩宇回到了家鄉(xiang) 天津。賈浩宇現就職於(yu) 吉林省理工技師學院,“剛剛接觸信息網絡布線項目時,對項目及就業(ye) 前景都不是很了解,隻是聽從(cong) 老師的建議選擇了這個(ge) 方向。”經過認真的學習(xi) 和刻苦的訓練,賈浩宇在第四十五屆世界技能大賽“信息網絡布線”全國選拔賽中獲得第三名,那時他代表的還是天津市。
“取得成績後,吉林省理工技師學院便找到了我。”賈浩宇說,吉林省越來越重視高技能人才的培養(yang) ,近年來更是不斷加大對技能人才的支持力度。“雖跨越千山萬(wan) 水,但我義(yi) 無反顧。從(cong) 參賽選手轉為(wei) 指導教練後,我找到了更高的目標:為(wei) 吉林省不斷培養(yang) 高素質、高水平、高技能人才,為(wei) 經濟發展和人才隊伍建設貢獻自己的力量。”
讓更多技能人才實現夢想,吉林省提供了廣闊的“造夢”空間。吉林農(nong) 業(ye) 大學家政學院的教師吳瑩第一次代表吉林參加花藝項目的比拚,她說:“很榮幸能參加全國大賽,讓我們(men) 能在比賽中互相切磋技藝、交流經驗,也能進一步錘煉學生的實踐技能和本領。”
吳瑩介紹,在教學過程中,該校特別關(guan) 注產(chan) 教融合過程中如何讓應用型人才培養(yang) 落地落實。“未來,我們(men) 在人才培養(yang) 的過程中,應該拓寬國際視野,加強國際交流;不斷強化學生的應用能力,讓學生更能適應企業(ye) ,更能在產(chan) 業(ye) 當中訓練學生的業(ye) 務本領。”
技能人才是實施人才強國戰略、就業(ye) 優(you) 先戰略和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寶貴資源,技能人才的培養(yang) 任重道遠。近年來,吉林省聚焦製約技能人才工作的短板弱項,完善政策措施體(ti) 係,加大體(ti) 製機製改革創新力度,從(cong) 根本上推動技能人才隊伍高質量發展。
截至目前,吉林省累計打造國家級高技能人才培訓基地22個(ge) ,國家級技能大師工作室40個(ge) ,省級首席技師工作室60個(ge) ,省級師徒工作間40個(ge) ,全省共有9人獲中華技能大獎,114名全國技術能手。
技能人才隊伍不斷充實,人才活力持續釋放,創新能力進一步增強,隨著吉林省高技能人才隊伍建設進入“快車道”,吉林定會(hui) 湧現出更多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大國工匠、能工巧匠,為(wei) 高質量發展提供源源不斷的動力。(馬俊華 孫偉(wei) 楊宜修)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