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地方

跟著演出去旅行(推進文化自信自強)

發布時間:2023-10-11 16:43:00來源: 人民網-《人民日報》

 

  國內(nei) 旅遊出遊8.26億(yi) 人次,同比增長71.3%;全國營業(ye) 性演出44237場,同比增長227.68%……剛剛過去的中秋國慶假期,旅遊演藝呈現出巨大潛力和旺盛需求。日前,文化和旅遊部發布了一批全國旅遊演藝精品名錄,推出文化內(nei) 涵豐(feng) 富、藝術水平精湛、叫好又叫座的旅遊演藝精品項目。

  從(cong) 風景遊到體(ti) 驗遊、文化遊,近年來,沉浸式、強互動、新體(ti) 驗的旅遊演藝,日益受到人們(men) 歡迎和市場青睞。白天看景晚上觀劇、跟著演出去旅行,成為(wei) 文旅消費新風尚。蓬勃的旅遊演藝創作生產(chan) ,豐(feng) 富的旅遊演藝文化供給,更好滿足人民群眾(zhong) 的精神文化需求,為(wei) 文旅融合發展和擴大文旅消費注入更多新動能。

  ——編 者

  戲劇主題公園“隻有紅樓夢·戲劇幻城”——

  沉浸空間 可觀可遊

  16扇風格迥異的門、108個(ge) 各具特色的情景空間、12個(ge) 大小不一的室內(nei) 劇場……步入河北省廊坊市的戲劇主題公園“隻有紅樓夢·戲劇幻城”內(nei) ,一處處現代與(yu) 古韻融合的園林美景,一場場生動豐(feng) 富的沉浸式戲劇讓人陶醉其中。

  “沒想到自己也當了一次演員。”在“第三十五中學”劇場,來自北京的遊客許樂(le) 兮和扮演學生的演員們(men) 一起穿梭走廊,步入教室。課堂上,遊客與(yu) 演員一同落座,共同完成了這場戲劇表演。

  導演王潮歌介紹,“隻有紅樓夢·戲劇幻城”以《紅樓夢》為(wei) 創作根基,以沉浸式戲劇藝術為(wei) 手法,以獨特的“幻城”建築為(wei) 載體(ti) ,講述了關(guan) 於(yu) 《紅樓夢》作者、續寫(xie) 者以及讀者的故事。

  作為(wei) 演藝旅遊的新形式、體(ti) 驗經濟的新載體(ti) ,“隻有紅樓夢·戲劇幻城”打破了靜態觀看的傳(chuan) 統戲劇演出模式,采用移步易景的設計理念,融合裝置藝術與(yu) 舞台沉浸技術,呈現出如夢如幻的沉浸戲劇空間,讓遊客仿佛“走進”書(shu) 中。

  “來之前我以為(wei) 這裏是寧國府、榮國府、大觀園的複建,來了以後才知道,這兒(er) 集合了和《紅樓夢》有關(guan) 的各個(ge) 年代、各種情境和想象空間。”許樂(le) 兮說。“行進式的觀劇體(ti) 驗太特別了,今天我們(men) 一共看了6場劇,明天一早我們(men) 還要來。”遊客冉小寧和朋友專(zhuan) 程從(cong) 山東(dong) 濟南趕來。

  “‘隻有紅樓夢·戲劇幻城’共設置了16個(ge) 入口、上百個(ge) 情景空間、超800分鍾的劇目總時長,可以排列組合成個(ge) 性化遊覽路線供遊客觀劇遊玩。”項目出品方新繹控股有限公司總裁李曉菲說,“隻有紅樓夢·戲劇幻城”是河北省夢廊坊·國際戲劇公園的重要組成部分,將與(yu) 其他項目一道,形成一個(ge) 集戲劇、音樂(le) 、美術、美食等文化體(ti) 驗於(yu) 一體(ti) 的文旅產(chan) 品體(ti) 係。

  城內(nei) 是劇,城外是街。與(yu) “隻有紅樓夢·戲劇幻城”隻有一牆之隔的水雲(yun) 間文化商街上,書(shu) 中人物品嚐過的美食、各式文創手作、藝術工坊引人駐足。文化商街一旁,排列著由一棟棟古樸建築組成的水雲(yun) 宿集。

  據了解,今年中秋國慶假期,“隻有紅樓夢·戲劇幻城”入園5萬(wan) 多人,觀劇超12萬(wan) 人次,演出520餘(yu) 場。從(cong) 開城到現在,“隻有紅樓夢·戲劇幻城”已入園近20萬(wan) 人,帶動了周邊餐飲、住宿、購物、娛樂(le) 等各種配套服務業(ye) 態、文旅產(chan) 業(ye) 的發展。

  “‘隻有紅樓夢·戲劇幻城’有力拉動廊坊文旅消費升級,推動影視、動漫、演藝、文創、戲劇等重點行業(ye) 的全產(chan) 業(ye) 鏈發展,助力打造文旅產(chan) 業(ye) 鏈式集群發展示範區。”廊坊市委宣傳(chuan) 部副部長、廊坊市文化廣電和旅遊局黨(dang) 組書(shu) 記許建軍(jun) 表示,廊坊將積極推動數字技術與(yu) 文旅業(ye) 態的深度融合,不斷豐(feng) 富文旅消費市場,持續帶動文化旅遊消費升級。

  實景演出《知音號》以輪船為(wei) 舞台——

  移步換景 且行且賞

  夜幕初降,在湖北省武漢市漢口江灘三陽廣場與(yu) 五福廣場之間,一艘具有上世紀20—30年代風格的蒸汽輪船——知音號,如一顆明珠點綴於(yu) 長江岸邊。碼頭上,長木椅、木質集裝箱等老物件錯落有致地擺放著,吸引許多遊客拍照。“我們(men) 專(zhuan) 門搜集了各種老物件,以上世紀初漢口的商業(ye) 文化為(wei) 故事背景,從(cong) 碼頭部分就為(wei) 遊客設置了鮮活的實景體(ti) 驗區。”講解員羅琴邊引導遊客排隊邊介紹。

  2017年5月20日,長江漂移式多維體(ti) 驗劇《知音號》正式公演,每天晚上演出兩(liang) 場。這部劇將整艘船打造成了舞台,可容納600多位遊客。全程108分鍾的演出裏,觀眾(zhong) 可以自由地穿梭在各個(ge) 角落。“為(wei) 了讓遊客能夠更沉浸式地體(ti) 驗長江文化,我們(men) 的遊輪以上世紀初的‘江華輪’為(wei) 原型打造,裏麵的故事也都取材於(yu) 那個(ge) 時期的武漢。”羅琴說。

  晚上7時30分,伴著悠長的汽笛長鳴,輪船的艙門全部打開,舒緩的音樂(le) 也隨之響起,扮演鞋匠、船工、醫生、科學家等角色的演員一一登場。在輪船的每一層甲板上,演員們(men) 來回走動,聲情並茂地說著台詞。“我們(men) 有108個(ge) 演員,通過他們(men) 演繹出不同的故事,進而展現出百年前的畫麵。”羅琴說。

  10分鍾後,汽笛再次響起,演員回到船內(nei) 。輪船即將起航,遊客化身“船客”,有序登船,演出正式拉開帷幕。進入一樓,船艙內(nei) 的舞台中間,7對舞蹈演員擺著不同的造型,如雕塑般靜立。待觀眾(zhong) 落座完畢,爵士樂(le) 響起,演員們(men) 頓時舞動起來。“觀眾(zhong) 不僅(jin) 可以觀看演出,演員們(men) 還會(hui) 邀請觀眾(zhong) 互動,與(yu) 他們(men) 共舞對戲。”羅琴說。

  從(cong) 輪船的一層到四層,在98個(ge) 大小不一的房間裏,不同的演員用幾分鍾或十幾分鍾的時間,演繹出幾十個(ge) 故事。“我們(men) 將體(ti) 驗演出的主動權交給觀眾(zhong) ,他們(men) 在船艙內(nei) 沒有固定的座位,移步換景,觀眾(zhong) 的眼睛就是鏡頭,他們(men) 的行動軌跡就是鏡頭行進的過程。”演出運營方、武漢朝宗文化旅遊有限公司品牌宣傳(chuan) 負責人伍迪介紹,除了觀看演出,觀眾(zhong) 還能給朋友或自己寫(xie) 明信片,留下屬於(yu) 自己的獨特記憶。

  演出即將結束,遊客聚集到了四層甲板上。不知不覺中,輪船也早已開到了武漢長江二橋下遊,正緩緩逆流而上開回碼頭,兩(liang) 岸的高樓外牆,閃耀著不同色彩和圖案的燈光秀。“我們(men) 通過《知音號》將武漢的過去與(yu) 當下串聯起來,讓觀眾(zhong) 在暢遊長江時感受時光穿梭,感受武漢百年長江文化變遷。”伍迪介紹,《知音號》已累計演出超1800場,接待綜合遊客超150萬(wan) 人次。截至今年9月,《知音號》2023年累計總票房收入同比上漲161%。

  晚上9時10分,輪船回到碼頭,在演員和服務人員的揮手中,遊客緩緩下船。“未來,我們(men) 還將設計更多的活動,舉(ju) 辦甲板聚會(hui) 、咖啡廳聚會(hui) 等,在戲劇、婚禮等方麵進行拓展,將《知音號》品牌持續延伸。”伍迪說。

  舞劇《長恨歌》18年演出4900餘(yu) 場——

  古今交融 常演常新

  陝西西安,大型實景曆史舞劇《長恨歌》現場,觀眾(zhong) 紛紛舉(ju) 著手機記錄。“詩句伴隨著演員們(men) 的演繹,從(cong) 抽象的文字變成了具象的感知,拉近了觀眾(zhong) 與(yu) 傳(chuan) 統文化的距離。”河南遊客侯秋梅說。

  該舞劇以白居易創作的《長恨歌》為(wei) 藍本,以驪山為(wei) 背景,以華清宮九龍湖作舞台,以亭、榭、廊、殿、垂柳、湖水為(wei) 舞美元素,借助科技手段,營造了星光閃爍的天空幕頂、如夢如幻的森林霧瀑……自2006年公演以來,該舞劇已演出4900餘(yu) 場,累計實現收入19億(yi) 元。

  持續火爆有什麽(me) 秘訣?

  “我們(men) 每年都會(hui) 對演出進行更新,在敘事主線不變的情況下精益求精。從(cong) 服裝道具到舞台設計也不斷升級改造,力求給觀眾(zhong) 呈現出‘常看常新’的效果。”華清宮景區副總經理聶慶林說。

  華清宮所在的西安市臨(lin) 潼區是首批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區內(nei) 不僅(jin) 有秦始皇帝陵博物院、華清宮兩(liang) 個(ge) 國家5A級旅遊景區,還有著諸多曆史遺跡和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舞劇《長恨歌》是我們(men) 著力打造的經典文化IP,力求在文旅融合中實現文化傳(chuan) 承創新,形成曆史內(nei) 涵豐(feng) 富、文化個(ge) 性鮮明、具有不可複製性的文化創意產(chan) 品。”《長恨歌》藝術總監薛雷凱說。

  此外,2021年12月,華清宮景區創新性推出了冬季版《長恨歌》,實現了北方冬季室外實景演出的突破。“經過多年探索,我們(men) 創新性地建立了一套適應夜間演出需求的《長恨歌》演出管理體(ti) 係。”《長恨歌》總導演王文彥說,200多人組成的管理團隊,從(cong) 演出人員管理、物資設備管理、事件流程規範,到票務、安保、銷售、保潔、接待的日常管理,分工明確。

  隨著旅遊演藝熱度不斷提升,華清宮景區瞄準沉浸式文化之旅,將“旅遊+文化”深度融合,帶動景區熱度不斷攀升。景區內(nei) 隨處可見身著各式華服的遊客拍照打卡,霓裳羽衣舞等豐(feng) 富多彩的主題活動,身著古代服飾的工作人員,為(wei) 遊客帶來沉浸式體(ti) 驗,遊客在不經意間就能與(yu) “胡旋舞姬”擦肩而過。節假日期間,景區還開展唐詩研學活動,飛花令、讀唐詩,讓青少年在遊戲互動中感悟詩詞文化魅力。

  據介紹,臨(lin) 潼區今年集中發布《西安市臨(lin) 潼區加快文化和旅遊產(chan) 業(ye) 高質量發展三年行動方案(2023—2025年)》和支持文化旅遊產(chan) 業(ye) 發展的優(you) 惠政策,豐(feng) 富文旅消費業(ye) 態、推出文化演藝新產(chan) 品、打造特色旅遊服務街區,持續激發文旅市場活力。

  《 人民日報 》( 2023年10月10日 13 版)

(責編:李文治)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