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地方

認真踐行大食物觀 更好保障國家糧食安全

發布時間:2023-10-17 16:45:00來源: 人民日報

  今年10月16日是第四十三個(ge) 世界糧食日,全國糧食安全宣傳(chuan) 周活動同步開啟。為(wei) 深入學習(xi) 宣傳(chuan) 貫徹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關(guan) 於(yu) 樹立大食物觀的重要論述精神,在全社會(hui) 營造重農(nong) 興(xing) 糧的濃厚氛圍,以更加有力的舉(ju) 措端牢14億(yi) 多中國人的飯碗,今年全國糧食安全宣傳(chuan) 周活動的主題確定為(wei) “踐行大食物觀 保障糧食安全”。

  踐行大食物觀、保障糧食安全,要深化認識、勇於(yu) 擔當。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在以習(xi) 近平同誌為(wei) 核心的黨(dang) 中央堅強領導下,我國糧食生產(chan) 能力不斷增強,糧食流通現代化水平明顯提高,糧食供給結構持續優(you) 化,國家糧食安全保障更加有力,為(wei) 全麵建成小康社會(hui) 提供了支撐保障,走出了一條中國特色糧食安全之路。經過多年不懈奮鬥,我國以占世界9%的耕地、6%的淡水資源,養(yang) 育了世界近20%的人口,從(cong) 新中國成立前4億(yi) 人“吃不飽”到今天14億(yi) 多人“吃得好”,響亮回答了“誰來養(yang) 活中國”這一問題。在此基礎上,從(cong) 更好滿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出發,順應人民群眾(zhong) 食物結構變化趨勢,樹立大食物觀,完善食物供給體(ti) 係,有利於(yu) 提高糧食產(chan) 業(ye) 鏈供應鏈韌性,更好實現各類食物供求平衡,滿足人民群眾(zhong) 日益多元化的食物消費需求,不斷增強廣大人民群眾(zhong) 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踐行大食物觀、保障糧食安全,要拓寬視野、理清思路。我國幅員遼闊、陸海兼備,在耕地之外,還有40多億(yi) 畝(mu) 林地、近40億(yi) 畝(mu) 草地和大量的江河湖海等資源。要在保護好生態環境的前提下,合理利用各類資源,宜糧則糧、宜經則經、宜牧則牧、宜漁則漁、宜林則林,形成同市場需求相適應、同資源環境承載力相匹配的現代農(nong) 業(ye) 生產(chan) 結構和區域布局。從(cong) 耕地資源向整個(ge) 國土資源拓展,向森林要食物,大力發展木本糧油、森林食品;向草原要食物,積極推動草原畜牧業(ye) 集約化發展;向江河湖海要食物,穩定水產(chan) 養(yang) 殖,積極發展遠洋漁業(ye) ;向設施農(nong) 業(ye) 要食物,發展現代化設施種養(yang) 業(ye) ,探索智慧農(nong) 業(ye) 、植物工廠,有效緩解我國農(nong) 業(ye) 自然資源約束。要以市場需求為(wei) 導向,深化農(nong) 業(ye) 供給側(ce) 結構性改革,全方位、多途徑開發食物資源,讓老百姓的餐桌上有更多樣、營養(yang) 健康的食物。

  踐行大食物觀、保障糧食安全,要強基固本、提升能力。“民為(wei) 國基,穀為(wei) 民命”。保障糧食安全是一個(ge) 永恒的課題,任何時候都不能放鬆。堅持黨(dang) 政同責,強化考核導向作用,落實“藏糧於(yu) 地、藏糧於(yu) 技”戰略,全麵加強糧食生產(chan) 、儲(chu) 備、流通能力建設。不斷提升收儲(chu) 調控能力,統籌抓好市場化收購和政策性收購,優(you) 化儲(chu) 備糧品種結構規模和區域布局,加強監測預警和市場引導,完善糧食倉(cang) 儲(chu) 物流設施,合理把握政策性糧食銷售節奏和力度,深化糧食產(chan) 銷合作,確保糧食市場供應充足、運行平穩。健全糧食應急保供體(ti) 係,做好特殊地區薄弱縣糧食應急保障能力提升工作,不斷提高糧油應急保障效能。

  踐行大食物觀、保障糧食安全,要做強產(chan) 業(ye) 、促進融合。發展糧食產(chan) 業(ye) 經濟,是興(xing) 糧之策、富農(nong) 之道、惠民之舉(ju) 。堅持將推動糧食產(chan) 業(ye) 高質量發展同鄉(xiang) 村振興(xing) 有效銜接,以優(you) 化糧食加工結構為(wei) 重點,完善糧食加工布局,發揮龍頭骨幹企業(ye) 示範作用,實現糧食產(chan) 業(ye) 集群發展,促進糧食產(chan) 品提質進檔,推動糧食產(chan) 業(ye) 優(you) 化升級,構建與(yu) 高質量發展要求相適應的現代化糧食產(chan) 業(ye) 體(ti) 係。深入推進優(you) 質糧食工程,實施糧食綠色倉(cang) 儲(chu) 、糧食品種品質品牌、糧食質量追溯、糧食機械裝備、糧食應急保障能力、糧食節約減損健康消費“六大提升行動”,更加注重全鏈條提升、區域整體(ti) 推進、企業(ye) 主體(ti) 作用發揮,促進糧食產(chan) 業(ye) 高質量發展。積極構建緊密穩定的利益聯結長效機製,促進小農(nong) 戶同現代農(nong) 業(ye) 有效銜接,讓農(nong) 民更多分享產(chan) 業(ye) 增值收益,把產(chan) 業(ye) 鏈增值更多留在縣域,更好調動農(nong) 民種糧、政府抓糧、產(chan) 業(ye) 興(xing) 糧積極性,促進農(nong) 村一二三產(chan) 業(ye) 深度融合。

  踐行大食物觀、保障糧食安全,要厲行節約、減少損耗。食物節約減損既可有效減輕供給壓力,也可減少資源使用。樹立節約減損就是增產(chan) 的理念,按照在增產(chan) 和減損兩(liang) 端同時發力的要求,認真落實《糧食節約行動方案》,加強全鏈條管控。開展綠色儲(chu) 糧標準化試點和分區域技術集成示範,加快倉(cang) 儲(chu) 設施升級改造,大力推廣綠色低溫儲(chu) 糧技術。製修訂節糧減損係列標準,引導水稻、小麥等口糧適度加工,提高糧油加工轉化率。充分利用世界糧食日和全國糧食安全宣傳(chuan) 周等重要節點,廣泛宣傳(chuan) 節糧減損經驗做法,大力倡導愛糧節糧、健康消費的社會(hui) 風尚。

  (作者為(wei) 國家糧食和物資儲(chu) 備局黨(dang) 組書(shu) 記、局長)

(責編:李文治)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