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蒙古4項舉措助力“知產”變“資產”
知識產(chan) 權一頭連著創新,一頭連著市場,是科技成果和現實生產(chan) 力之間的重要橋梁和紐帶。近年來,自治區市場監管局(知識產(chan) 權局)從(cong) 保護、創新、監管、服務4方麵入手,紮實推進知識產(chan) 權強區建設,助推不少企業(ye) 將“專(zhuan) 利”變成了“紅利”,實現了“知產(chan) ”到“資產(chan) ”的華麗(li) 蝶變。自2022年以來,全區撬動知識產(chan) 權質押融資金額達到55.5億(yi) 元,質押項目273個(ge) 。
在加強知識產(chan) 權保護上,內(nei) 蒙古相繼印發了多個(ge) 政策文件。《內(nei) 蒙古自治區專(zhuan) 利促進與(yu) 保護條例》已經通過自治區人大常委會(hui) 審議,將於(yu) 12月1日起實施;在推動知識產(chan) 權保護創新上,培育了一批具有較強影響力的區域品牌,實施了“興(xing) 安盟大米”等國家和自治區地理標誌運用促進工程項目22個(ge) ,地理標誌專(zhuan) 用標誌使用經營主體(ti) 達到350家,地理標誌產(chan) 品年直接產(chan) 值達280億(yi) 元;在強化全鏈條執法保護方麵,批準成立了海外知識產(chan) 權糾紛應對指導中心內(nei) 蒙古分中心。目前,區內(nei) 盟市全覆蓋、周邊省區全連通、重點省市有協作的知識產(chan) 權保護協作機製初步建立;在提升綜合保護服務效能上,依托國家知識產(chan) 權大數據中心,建成內(nei) 蒙古知識產(chan) 權公共服務(保護)平台、內(nei) 蒙古知識產(chan) 權保護中心服務平台等。尤其是自治區知識產(chan) 權保護中心投入運行以來,專(zhuan) 利審查效率大幅提升,發明、實用新型、外觀設計專(zhuan) 利平均審查周期分別較普通渠道縮減時間89%、88%、96%。(記者 李國萍)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