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寧病房,如何更好守護生命的尊嚴?
9月23日入夜,下咽惡性腫瘤晚期患者沙佳星與(yu) 家人下了幾盤象棋,閑聊了一些往事後沉沉睡去。這是他人生的最後一晚。
“化療已經於(yu) 事無補”,沙佳星是今年5月搬進南京建鄴區蓮花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安寧療護病房(下稱“蓮花安寧病房”)的。讓家人欣慰的是,生命的最後一程,他在這裏走得相對安詳而體(ti) 麵。
據了解,南京市在2017年成為(wei) 安寧療護試點城市,目前已建成安寧療護病房63家,其中開在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點位共30家。蓮花安寧病房今年初試運營以來,已經療護了21名臨(lin) 終患者。“既然告別無法避免,安寧療護的意義(yi) 就是讓生命能夠帶著尊嚴(yan) 謝幕。”蓮花安寧病房主任盧巧喜說。
守護生命最後的尊嚴(yan)
在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打造安寧療護病房,盧巧喜很早以前就有這份期待。她曾是一名重症醫學科醫生,兩(liang) 級醫療機構的工作經曆中,她見到了太多在痛苦中去世的病人。
“有安寧護養(yang) 需求的大部分是癌症晚期患者,這個(ge) 階段除了持續的疼痛,出血、失禁、壓瘡等問題也會(hui) 接踵而至。”盧巧喜介紹,對醫院而言,當醫療手段已經無效時,醫生往往會(hui) 通知家屬,讓病人轉到護養(yang) 機構或者回家療養(yang) 。
2004年開始,每年十月的第二個(ge) 周六被定為(wei) “世界安寧緩和醫療日”。安寧療護的概念近年在國內(nei) 得到普及,但現實中滿足這方麵需求的社會(hui) 配套服務尚存短板。“這是一項龐大的係統工程。”盧巧喜說。
本次參與(yu) 試點,蓮花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拿出5個(ge) 床位提供安寧療護服務。服務團隊力爭(zheng) “高配”,擁有醫師、心理專(zhuan) 科護士、健康管理師、藥劑師、營養(yang) 師等18人。心理專(zhuan) 科護士劉璿說,結果無法改變,但安寧病房不是“等死的地方”,病人問題處理起來要更謹慎一些,需要讓更專(zhuan) 業(ye) 的人幹更專(zhuan) 業(ye) 的事。
沙佳星來時已經有不少並發症,特別是肺部積水,讓老人有一段時間呼吸困難。這種情況下,療護團隊就聯係了醫聯體(ti) 共建單位明基醫院,及時進行了胸腔積液穿刺;全科病房護士長張傑是病房的營養(yang) 師,她囑咐家屬用鼻飼管喂食時注重蛋白質的補充,少食多餐;劉璿的心理疏導不會(hui) 太刻意,也許隻是一次普通的查房,不過在老人床前多逗留一些時間,和他聊天。
都說醫院是爭(zheng) 分奪秒的地方,安寧病房的節奏卻非常慢。沙佳星身體(ti) 每況愈下,劉璿來“查房”的次數隨之增多。看到眉頭緊皺的家屬,還會(hui) 在對方胳膊上拍一拍,以示安慰。
安寧療護的探索
不同於(yu) 在醫院,患者、家屬更多地是需要聽從(cong) 醫囑;安寧病房提供服務,選擇權會(hui) 更多向患者和家屬傾(qing) 斜。盧巧喜說,他們(men) 和患方的首次接觸,幾乎都是從(cong) 家屬開始的。
在這裏,會(hui) 診的第一件事,是和家屬一起開家庭會(hui) 議。醫護人員問得最多的是病人性格怎樣,有什麽(me) 愛好,對什麽(me) 話題感興(xing) 趣,患者對身體(ti) 狀況是否知情等等。他們(men) 需要做的是“摳”出更多細節,盡快判斷如何和患者溝通接觸。
“住在安寧病房的也有年輕人,30歲出頭的李文逸才在母親(qin) 的陪同下辦了住院手續。”張傑說,李文逸是胃癌晚期,今年2月安寧病房試運行時就來住過一段。這次來是因為(wei) 肺部感染,一度燒到了39℃,腹痛伴隨嘔吐,家裏隻好又把他送了過來。李文逸這次來後,他們(men) 緊急協調了床位,為(wei) 他進行降溫消炎處理,注射鎮痛針,較少打擾對方休息。
在心理療護方麵,服務團隊注意到,一般而言老人更喜歡關(guan) 注子女話題,他們(men) 甚至發現,有的老人在子女陪護時,止痛藥物的用量都會(hui) 減少。年輕人關(guan) 注點會(hui) 更加多元化,他們(men) 還想借生日等特殊日子為(wei) 李文逸送上驚喜。
中醫特色康養(yang) 治療是蓮花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一大特色。在安寧療護試點中,他們(men) 還將相關(guan) 治療方案適當引入,如穴位貼敷中的健脾貼、止瀉貼、止咳貼、助眠貼頗受歡迎。有一些病人關(guan) 節疼痛,他們(men) 還會(hui) 提供活血化瘀貼。
想方設法讓臨(lin) 終病人更有尊嚴(yan) 地走完生命最後一程,盧巧喜更喜歡把這份工作比作一座橋:在其他治療中,醫生像是擋在患者和死亡中間的最後一道牆,但在安寧病房,醫護工作者是在用自己的專(zhuan) 業(ye) 知識與(yu) 治療手段,“托住”被死亡陰影籠罩的一家人,牽引他們(men) 渡過難關(guan) 。
社會(hui) 需求期待推廣加力
“去年,姨娘查出了宮頸癌晚期,化療半年後,醫生告知沒有繼續治療的必要了。如果直接回家,家人擔心她承受不住心理壓力,年底在尋找相關(guan) 機構時發現還是‘一床難尋’。”南京市民李源說,這是因為(wei) 不少護養(yang) 機構能力不足“接不了”,有能力的又要“排隊等”。
2022年,南京市65歲及以上常住人口達145.89萬(wan) 人,占總人口的15%。據南京市衛健委工作人員介紹,與(yu) 人口老齡化加速相伴的是疾病譜、死亡譜的變化,慢性病、腦血管病、腫瘤等疾病的發病率正逐年上升。該市現已建成安寧療護病房63家,持續加強安寧療護體(ti) 係建設仍是未來發力方向。
“將安寧病房布點在基層,還有不少問題待解。”盧巧喜說,病房等硬件設施不需要大改,一般病房基本能滿足這類病人需要,主要缺口還在於(yu) 專(zhuan) 業(ye) 性培訓和相關(guan) 資源的下沉。
以資源下沉為(wei) 例,蓮花安寧病房目前配有防滑、預防跌倒等無障礙設施,呼吸機、吸氧機、心電監護儀(yi) 、靜脈輸注泵、微量注射泵、營養(yang) 泵等醫療設備,及鎮痛類精麻藥品(含精一類),滿足臨(lin) 終患者治療、症狀緩和、急救等需求。為(wei) 基層配備鎮痛類精麻藥品(含精一類),在過去簡直難以想象——嗎啡、芬太尼僅(jin) 限於(yu) 二級以上醫院內(nei) 使用,儲(chu) 存介質必須是保險箱,還得配備攝像頭實時監控。為(wei) 此,蓮花安寧病房參與(yu) 服務的工作人員都參加了培訓,在通過相關(guan) 藥品考試後拿到證書(shu) 。不少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因為(wei) 人員配置等客觀條件,精一類精麻藥品至今無法開具處方。
兩(liang) 級醫療資源不匹配也帶來一些問題。一次接收病人,張傑遇到了使用鼻空腸管的患者,社區醫院對這些設備幾乎沒有維護經驗。“胃管堵塞,我們(men) 可以拔出來清理後重新插,但鼻空腸管需要在內(nei) 鏡或者X線引導下借助胃的蠕動將管的頭端推過幽門進入十二指腸,這需要有豐(feng) 富經驗的專(zhuan) 業(ye) 人員操作,最終經醫聯體(ti) 醫院派員才得以處理。”張傑說,安寧療護要在基層推開,轉診機製需要更加順暢,建議安寧療護機構納入醫聯體(ti) 管理,形成機構間、機構與(yu) 居家間通暢合理的轉診機製,為(wei) 區域內(nei) 老年人提供覆蓋機構和居家的安寧療護服務。
“不久前,國家衛健委發布了開展第三批安寧療護試點工作的通知,試點範圍還在擴大,試點任務也更加明晰。相信隨著配套、製度的完善,更多的臨(lin) 終患者將得到高質量的照護,有尊嚴(yan) 地度過人生的最後階段。”盧巧喜說。(應采訪對象要求,本文患者及家屬均使用化名。)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