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斷實現文化與經濟交融互動
習(xi) 近平同誌在《之江新語》中指出:“所謂文化經濟是對文化經濟化和經濟文化化的統稱,其實質是文化與(yu) 經濟的交融互動、融合發展。”2003年,時任浙江省委書(shu) 記的習(xi) 近平同誌擘畫實施“八八戰略”,為(wei) 浙江發展作出全麵規劃和頂層設計,引領浙江發展理念、發展方式、發展實踐發生深刻變革,開啟建設文化大省、發展文化經濟的實踐探索。在“八八戰略”指引下,杭州以發展理念變革引領發展方式轉變,積極探索文化與(yu) 經濟交融共興(xing) 的實現路徑,賦予經濟社會(hui) 發展以文化內(nei) 涵、價(jia) 值引領和精神力量,賦予曆史文化名城以時代內(nei) 涵、時代價(jia) 值和發展活力,展開人文經濟發展的生動實踐。
以文興(xing) 業(ye) ,探索文化與(yu) 科技融合共興(xing) 。習(xi) 近平同誌在浙江工作時指出,文化的力量是“經濟發展的‘助推器’”“從(cong) 根本上說,文化是由經濟決(jue) 定的,經濟力量為(wei) 文化力量提供發揮效能的物質平台。然而,任何經濟又離不開文化的支撐”。進入新時代,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指出:“推動高質量發展,文化是重要支點”。這為(wei) 杭州探索實踐文化與(yu) 科技融合共興(xing) 提供了行動指南。20年來,杭州抓住新一輪科技革命蓬勃興(xing) 起、文化創意產(chan) 業(ye) 方興(xing) 未艾、浙江建設文化大省等重要機遇,積極推進以文興(xing) 業(ye) 、科技賦能,大力發展以“文化+創意”“文化+科技”“文化+人才”為(wei) 主要特征的文化創意產(chan) 業(ye) ,成為(wei) 有效應對發展挑戰、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的突破口,成為(wei) 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推動高質量發展的新引擎。近年來,杭州文化產(chan) 業(ye) 的文化內(nei) 涵和科技含量不斷提升,規模和質量同步躍升,既支撐經濟發展和科技創新,又反哺文化發展。2022年,杭州地區生產(chan) 總值超過1.8萬(wan) 億(yi) 元,位居全國大中城市第九位;在全球科技集群中的排名躍升至第十四位,數字經濟核心產(chan) 業(ye) 增加值達5076億(yi) 元,占浙江的56.5%;文化產(chan) 業(ye) 增加值2420億(yi) 元,占地區生產(chan) 總值的比重達到12.9%。實踐表明,在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chan) 業(ye) 變革的大背景下,文化和科技對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支撐作用日益凸顯,文化、經濟、科技交互融合的程度越深,迸發的生產(chan) 力、創新力、引領力就越大,高質量發展的動能就越強。
以文為(wei) 魂,探索文化與(yu) 城市發展、生態保護融合共興(xing) 。杭州是國家曆史文化名城、全國重點風景旅遊城市。上世紀90年代,杭州掀起過一陣“舊城改造”、產(chan) 業(ye) 園區建設熱潮,在推動經濟發展、改善人民生活方麵起到了重要作用,但也給城市曆史文化傳(chuan) 承和生態環境保護帶來了壓力。習(xi) 近平同誌在浙江工作期間,對杭州正確處理保護與(yu) 發展關(guan) 係格外關(guan) 注,指出“要牢固樹立保護曆史文化遺產(chan) 是政績,也是責任的理念”“既關(guan) 注經濟硬實力,又關(guan) 注文化軟實力;既修複自然生態,又修複人文生態;既打造投資者的天堂,又打造文化人的天堂”,強調“把保護與(yu) 開發、建設有機結合起來,不斷開拓保護與(yu) 發展‘雙贏’的新路子”。這為(wei) 杭州推動文化與(yu) 城市發展、生態保護融合共興(xing) 指明了方向。20年來,杭州積極轉變城市發展理念,變“拆老城、建新城”為(wei) “保老城、建新城”,梯度推進沿江、跨江、擁江發展,持續深化西湖、西溪、大運河、良渚遺址、“三江兩(liang) 岸”等綜合保護工程,啟動“宋韻文化傳(chuan) 世工程”,推進“城市有機更新”、“城市記憶”工程、“文化基因解碼工程”,加強物質和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係統性保護,推動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今天,杭州成為(wei) 擁有3項世界文化遺產(chan) 和5項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代表作的城市,曆史文化名城與(yu) 創新活力之城、生態文明之都交相輝映,連續多年成為(wei) 全國人才流入最多的城市。實踐表明,曆史文化是城市的靈魂,良好的生態環境是人類生存與(yu) 發展的基礎。在推動城市轉變發展方式、提高發展質量的過程中,隻有處理好曆史文化的保護與(yu) 發展、城市建設與(yu) 文化傳(chuan) 承和生態文明建設的關(guan) 係,城市發展才有“靈魂”、有成色、有吸引力和競爭(zheng) 力。
以文化人,探索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協調發展。在浙江工作期間,習(xi) 近平同誌指出:“人的發展以精神文化為(wei) 內(nei) 核”“‘文化經濟’的本質在於(yu) 文化與(yu) 經濟的融合發展,說到底要突出一個(ge) ‘人’字”。進入新時代,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強調:“我們(men) 說的共同富裕是全體(ti) 人民共同富裕,是人民群眾(zhong) 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都富裕”“物質富足、精神富有是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的根本要求”。這為(wei) 杭州推動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協調發展指明了方向。20年來,杭州堅持以人民為(wei) 中心的發展思想,把促進社會(hui) 全麵進步和人的全麵發展、更好滿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作為(wei) 出發點和落腳點,堅持以文立心、以文化人、以文惠民、以文塑形,推動黨(dang) 的創新理論“飛入尋常百姓家”;加強公民思想道德建設,弘揚紅船精神,廣泛培育和踐行社會(hui) 主義(yi) 核心價(jia) 值觀,弘揚“精致和諧、大氣開放”的城市人文精神,提高城鄉(xiang) 基本公共文化服務均等化水平,展現出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發展協調性顯著增強、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共同富裕不斷取得新進展的美好圖景;湧現出“最美媽媽”吳菊萍、全國道德模範孔勝東(dong) 、“時代楷模”陳立群等一批模範和典型,“禮讓斑馬線”等文明行為(wei) 蔚然成風,充分彰顯了文化和道德的力量。實踐表明,現代化的本質是人的現代化。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必須把促進物的全麵豐(feng) 富和人的全麵發展有機統一起來,把滿足人民文化需要和增強人民精神力量統一起來,在不斷夯實物質基礎、實現物質富裕的同時,紮實推進精神共富、文化先行。
杭州在人文經濟發展方麵有著生動而豐(feng) 富的實踐,需要在經驗總結、理論研究、學理闡釋方麵進一步深化拓展。我們(men) 要深入學習(xi) 貫徹習(xi) 近平文化思想,從(cong) 理論和實踐相結合上,深入探尋人文優(you) 勢、文化力量全麵融入經濟社會(hui) 發展並相互作用、融合共興(xing) 的實現路徑和內(nei) 在機製,挖掘支撐高質量發展、高科技創新、高品位城市、高品質生活的人文因素、人文傳(chuan) 統、人文精神,進一步加強對實踐探索經驗和啟示的總結提煉,更好推動文化與(yu) 經濟融合發展。
(作者為(wei) 中共杭州市委宣傳(chuan) 部一級巡視員)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