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紮實推進漁業現代化 扛牢水產大省責任
湖北農(nong) 業(ye) 因水而興(xing) 、因漁而名。2022年淡水水產(chan) 品總產(chan) 量500.42萬(wan) 噸,連續27年居全國第一,為(wei) 保障“菜籃子”安全有效供給作出了湖北貢獻。
10月19日,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部在湖北省武漢市召開推進漁業(ye) 現代化建設現場會(hui) 。記者從(cong) 會(hui) 上獲悉,湖北正全力扛穩扛牢穩產(chan) 保供政治責任,有力有效推進現代漁業(ye) 發展。
擦亮漁業(ye) 發展綠色底色
“春看花、夏采荷、秋聞香、冬觀鳥。”武漢市東(dong) 西湖區萬(wan) 畝(mu) 漁業(ye) 綠色循環試點基地占地麵積2.3萬(wan) 畝(mu) ,通過對不利於(yu) 規模化生產(chan) 、分散不規則、水係不合理的池塘進行標準化改造,如今,這裏水質透亮,環境優(you) 美,不但可作為(wei) “武漢活魚倉(cang) 庫”和“親(qin) 魚培育基地”,還能成為(wei) 市民休閑垂釣的好去處。
通過“生態溝渠+人工濕地”“三池兩(liang) 壩”等多種、多級生態淨化治理模式,該基地實施養(yang) 殖尾水治理工程,池塘尾水經過過濾等程序,進入生物淨化池,通過水生植物吸收氮、磷等物質,進一步淨化水質,達到排放標準後循環利用,構建現代漁業(ye) “科研+生產(chan) +加工+品牌+營銷”的全產(chan) 業(ye) 鏈發展樣板。
這是湖北堅持生態優(you) 先,推進綠色發展漁業(ye) 的縮影。湖北省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廳廳長蔣星華介紹,近年來,湖北推廣循環水工廠化、陸基工程化、池塘設施化等現代養(yang) 殖方式,打造漁業(ye) 經濟新增長極,全省設施漁業(ye) 規模達到686萬(wan) 立方米。
水產(chan) 養(yang) 殖尾水治理工程,為(wei) 漁業(ye) 綠色發展上“保險”。湖北編製了專(zhuan) 項規劃,全麵推行“三池兩(liang) 壩”、複合人工濕地等治理模式,已改造治理連片養(yang) 殖池塘157.8萬(wan) 畝(mu) ,累計投入資金13億(yi) 元。
“一水兩(liang) 用、一田雙收、穩糧增效、糧漁共贏、生態環保”的生態養(yang) 殖模式,助力湖北漁業(ye) 發展提質增效。2022年稻漁麵積802萬(wan) 畝(mu) ,稻漁水產(chan) 品產(chan) 出近100萬(wan) 噸。
科技創新增強發展動能
種子是農(nong) 業(ye) 的“芯片”。為(wei) 保護長江魚類資源,2011年,武漢農(nong) 業(ye) 集團在黃陂武湖投資成立湖北武漢青魚原種場,占地1580畝(mu) ,為(wei) 長江青魚種質基因庫500組原種保種。2012年,獲批為(wei) 國家級原種場。
青魚原種場長年為(wei) 國家種質基因庫保護長江青魚原種500組,每年向社會(hui) 提供長江原種親(qin) 本3000組,年繁育優(you) 質青苗魚苗2億(yi) 尾。
“湖北依托科研優(you) 勢,推動品種、技術、裝備等研發創新,促進漁業(ye) 高質量發展。”蔣星華介紹。
在做強種業(ye) “芯片”方麵,湖北實施種業(ye) 振興(xing) 行動,培育出19個(ge) 水產(chan) 新品種,攻克黃鱔全人工規模化繁育技術,開展長江野生魚馴化繁育“6條魚工程”,長江“刀魚”首次實現人工養(yang) 殖成功,創建國家級水產(chan) 原良種場12家,年繁育水產(chan) 苗種1300餘(yu) 億(yi) 尾。
同時,堅持“一品一業(ye) ”,特色品種集群發展,小龍蝦產(chan) 業(ye) 鏈總產(chan) 值達到1465億(yi) 元,黃鱔產(chan) 業(ye) 鏈總產(chan) 值突破100億(yi) 元。
產(chan) 業(ye) 鏈“鏈”出發展高質量
潛江龍蝦品牌價(jia) 值達到350.8億(yi) 元;在仙桃,一條黃鱔,已遊出一個(ge) 50億(yi) 的富民產(chan) 業(ye) ……蔣星華表示,湖北省領導擔任特色淡水產(chan) 品產(chan) 業(ye) 鏈鏈長,出台“蝦十條”“鱔七條”等支持政策,推進產(chan) 業(ye) 加速升級。
在加工上強鏈,每年安排2億(yi) 元項目資金,支持加工企業(ye) 技改擴規,水產(chan) 品加工能力突破260萬(wan) 噸,加工產(chan) 值近600億(yi) 元。
在品牌上延鏈,湖北舉(ju) 辦湖北農(nong) 博會(hui) 、潛江龍蝦節、仙桃黃鱔節等活動,全力打造潛江龍蝦、仙桃黃鱔、鄂州武昌魚、荊州魚糕等區域公共名牌。
在業(ye) 態上補鏈,加快水產(chan) 品產(chan) 地批發市場、交易中心和冷鏈物流體(ti) 係建設,大力發展直銷、團購等新業(ye) 態,建成各類水產(chan) 品交易市場300多個(ge) 。湖北省休閑漁業(ye) 經營主體(ti) 6733個(ge) ,年接待1241萬(wan) 人次。
產(chan) 業(ye) 發展的同時,堅持養(yang) 護資源,推進人水和諧。湖北堅持不懈打好長江禁漁持久戰,全麵加強水生生物多樣性保護。作為(wei) 長江健康狀況的“晴雨表”,近年來,江豚頻繁現身長江湖北段,成為(wei) 長江大保護工作成效的有力證明。
湖北堅持科學有序增殖放流,累計放流水生生物苗種80多億(yi) 尾,放流中華鱘子二代150多萬(wan) 尾。長江監利段“四大家魚”卵苗發生量從(cong) 2017年的不足1億(yi) 尾提升到2022年的78.7億(yi) 尾。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