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鹽堿地綜合利用效益大幅提升
10月21日,十月的黃三角國家農(nong) 高區一片豐(feng) 收美景。在鹽堿花生玉米帶狀複合種植試驗田裏,國家鹽堿地綜合利用技術創新中心的專(zhuan) 家賈曦正忙著調查試驗數據。就在前不久,他參與(yu) 的鹽堿地夏玉米高產(chan) 攻關(guan) 試驗,經過實打驗收,在鹽度2.5‰的大田裏畝(mu) 產(chan) 達到928.9公斤,創下鹽堿地玉米高產(chan) 新紀錄。
黃三角國家農(nong) 高區有鹽堿地40萬(wan) 畝(mu) ,平均鹽度3‰,在這樣含鹽量的土地上卻屢屢刷新農(nong) 作物單產(chan) 紀錄,絕不是偶然。“黃三角國家農(nong) 高區‘以種適地’為(wei) 全國鹽堿地綜合利用開辟了新路徑。”10月20日,來自16個(ge) 省(直轄市、自治區)的國家鹽堿地農(nong) 業(ye) 科技創新聯盟的60多名專(zhuan) 家學者、企業(ye) 家,深入交流探討後表示。
10月21日,2023鹽堿地特色農(nong) 業(ye) 發展會(hui) 議在東(dong) 營舉(ju) 辦。來自全國鹽堿地領域的權威院士專(zhuan) 家、科研團隊、創新企業(ye) 代表等與(yu) 會(hui) ,共商鹽堿地綜合利用大計,助推鹽堿地特色農(nong) 業(ye) 高質量發展。當天,國家鹽堿地生物農(nong) 業(ye) 試驗示範區正式揭牌;鹽堿地特色農(nong) 業(ye) 成果展也同步開展,集中展示全國多個(ge) 省份及高校院所、企業(ye) 在鹽堿地綜合利用方麵的新品種、新技術、新產(chan) 品、新裝備、新模式。
當天,國家鹽堿地農(nong) 業(ye) 科技創新聯盟發布《黃三角國家農(nong) 高區倡議》,《倡議》內(nei) 容涵蓋全麵提升鹽堿地特色農(nong) 業(ye) 科技創新能力和創新水平,打造鹽堿地特色農(nong) 業(ye) 創新人才高地,科研平台建設,新品種、新技術、新模式、新業(ye) 態的轉移轉化等各個(ge) 方麵。
推進鹽堿地綜合利用,是拓展農(nong) 業(ye) 生產(chan) 空間、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的重要抓手。山東(dong) 統籌推動鹽堿地綜合開發利用工作,出台了《鹽堿地農(nong) 業(ye) 開發利用行動計劃》,爭(zheng) 取創建了國家鹽堿地綜合利用技術創新中心和國家鹽堿地生物農(nong) 業(ye) 試驗示範區,支持東(dong) 營、濱州等市以鹽堿耕地為(wei) 基礎建設高標準農(nong) 田3萬(wan) 畝(mu) ,投入資金5億(yi) 元啟動國家鹽堿地綜合利用試點。
近年來,山東(dong) 已篩選培育“齊黃34”大豆、“青麥6號”小麥及藜麥、牧草等係列耐鹽堿作物新品種,總結凝練了鹽堿地玉米小麥“雙深雙晚”節水增產(chan) 種植、棉花花生帶狀複合種植、“檉柳+肉蓯蓉”融合種植等係列模式,鹽堿地綜合利用效益大幅提升。東(dong) 營市也與(yu) 多家高校、科研單位、創新團隊開展合作,篩選培育耐鹽堿藜麥、馬鈴薯等作物新品種55個(ge) ,並以鹽堿耕地為(wei) 基礎,成片建設高標準農(nong) 田,在山東(dong) 鹽堿地綜合利用工作中走在前列。(賈瑞君 李明 劉娜娜 張立娟)
(責編:劉穎婕、邢曼華)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