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展發展空間 注入澎湃動能(觀滄海)
風從(cong) 海上來,潮湧大灣區。
繼建設橫琴、前海、南沙三大粵港澳大灣區重大合作平台之後,國務院日前印發《河套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深圳園區發展規劃》,以橫琴、前海、南沙、河套為(wei) 主的粵港澳大灣區重大合作平台體(ti) 係框架更加清晰完善。
共建粵港澳合作發展平台,引領帶動粵港澳全麵合作,是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題中之義(yi) 。4個(ge) 重大合作平台各具優(you) 勢特色,承載著不同的使命:
——橫琴緊緊圍繞促進澳門經濟適度多元發展的初心,立足服務澳門、推動琴澳一體(ti) 化發展進行謀劃設計,粵澳共商共建共管共享的新體(ti) 製不斷健全。約106平方公裏的橫琴主要服務於(yu) 澳門經濟適度多元發展。
——前海主要圍繞現代服務業(ye) 這一香港的優(you) 勢產(chan) 業(ye) ,支持深港在前海深化合作,攜手打造全麵深化改革創新試驗平台和高水平對外開放門戶樞紐。120.56平方公裏的前海主要是與(yu) 香港合作發展現代服務業(ye) 。
——南沙空間相對比較廣闊,突出的是“粵港澳全麵合作”和“麵向世界”兩(liang) 個(ge) 關(guan) 鍵,布局一批協同港澳的產(chan) 業(ye) 項目,服務港澳的公共服務設施,攜手港澳共同擴大對外開放。
——河套在4個(ge) 平台裏麵積最小,深港兩(liang) 個(ge) 園區共約3.89平方公裏,但其科技創新特色明顯,具有深港跨境接壤、“一區兩(liang) 園”的優(you) 勢,集中承載了一批深港科技創新資源,在推動打造協同創新高地、有效支撐粵港澳大灣區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建設方麵可以發揮重要作用。
《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發布實施以來,重大合作平台建設持續推進,一項項規則銜接、機製對接不斷深化,粵港澳三地融合發展不斷深入。
在橫琴,科技研發和高端製造、中醫藥等澳門品牌工業(ye) 、文旅會(hui) 展商貿、現代金融等“四大產(chan) 業(ye) ”持續發力,“澳門平台+國際資源+橫琴空間+成果共享”的琴澳產(chan) 業(ye) 聯動發展模式優(you) 勢日益凸顯;在前海,一係列涉及金融、稅務、建設等領域的政策出台,聯通港澳、接軌國際的現代服務業(ye) 發展體(ti) 製機製不斷建立健全,累計推出製度創新成果805項,其中78項在全國複製推廣;在南沙,香港科技大學(廣州)、廣州南沙民心港人子弟學校等建成使用,大灣區“半小時交通圈”正在形成,建成港澳青創基地13家,入駐港澳台青創項目團隊超500個(ge) ……
科技創新是河套的鮮明特色,一係列圍繞深港科技創新合作的舉(ju) 措,讓外界對“小河套”做好“大文章”期待滿滿:40個(ge) 項目集中簽約入駐河套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深圳園區,覆蓋人工智能、生物醫藥、工業(ye) 應用等9個(ge) 領域;香港科學園深圳分園開園,首批16家香港科創機構、企業(ye) 及服務平台入駐;河套簽約落地規模超30億(yi) 元的3隻基金,12家金融機構聯合簽署2000億(yi) 元專(zhuan) 項投貸支持合作協議……河套科創資源加速聚集,已初步形成香港高校、“量子穀”、生物醫藥、“灣區芯穀”、大數據及人工智能、能源科技等科創集群。
潮起海天闊,揚帆正當時。高質量建設粵港澳大灣區邁出堅實步伐,政策體(ti) 係不斷完善,展現出蓬勃活力與(yu) 無限潛力。相信以橫琴、前海、南沙、河套為(wei) 主的粵港澳大灣區重大合作平台的建設的不斷推進,將進一步拓展港澳發展空間,更好引領帶動粵港澳全麵合作,為(wei) 粵港澳大灣區高質量發展注入更加澎湃的動能。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