翁牛特旗:引才賦能 讓鹽堿地變“科技田”
金秋十月,赤峰市翁牛特旗烏(wu) 丹鎮其甘嘎查鹽堿地改良試驗田裏藜麥長勢旺盛,紅彤彤、沉甸甸的麥穗格外挺拔,放眼望去,就像一片紅色的海洋。
“這是我們(men) 年初選定的藜麥試驗田,一共有519畝(mu) ,選用的藜麥品種生長周期短,產(chan) 量高,經濟效益好,從(cong) 目前情況來看,預計每畝(mu) 地藜麥產(chan) 量可達300斤以上。”內(nei) 蒙古中藜高科有限公司翁牛特旗負責人韓冰開心地說道。
為(wei) 提高鹽堿地開發利用水平,翁牛特旗發揮高層次人才在鹽堿地治理開發中的技術攻關(guan) 作用,通過開展政企研合作,引進中國科學院專(zhuan) 家團隊,深入開展鹽堿地綜合利用和“雙碳”研究。
2022年,翁牛特旗成功簽約內(nei) 蒙古中藜高科有限公司,引進中國科學院分子植物卓越創新中心、中國科學院南京土壤所等科研創新團隊,成立鹽堿地藜麥種植研究站,組建鹽堿地改良技術科研團,在烏(wu) 丹鎮其甘嘎查選定519畝(mu) 中度鹽堿地進行改良試驗,通過對土壤成分、水分、鹽堿度的分析,大量引進種質資源、篩選、分離、純化,經過連續定向選育,培育出適合該地區鹽堿地種植的中矮稈、早熟品種藜麥,有效治理了鹽堿化造成的沙化問題。
為(wei) 進一步推動鹽堿地藜麥產(chan) 業(ye) 發展,翁牛特旗聚焦人才需求,引進優(you) 秀人才10名,並與(yu) 旗內(nei) 農(nong) 牧專(zhuan) 家到科研團跟班學習(xi) ,采取“工學交替培養(yang) ”為(wei) 主的新型學徒製培訓製度,深入鹽堿地中詳細了解、記錄鹽堿地溫度以及藜麥的生長習(xi) 性,不斷提升藜麥種植技術。舉(ju) 辦藜麥產(chan) 業(ye) 人才專(zhuan) 題培訓,圍繞鹽堿地藜麥產(chan) 業(ye) 發展、春耕播種、科學施肥、田間管理、病蟲害防治、貯藏保鮮技術等方麵,以“集中授課+課堂交流”的形式開展技能技術輸送,培育本土人才。邀請中國科學院分子植物卓越創新中心客座教授張慧、中藜高科集團技術總工成明鎖等知名藜麥專(zhuan) 家到現場分專(zhuan) 題進行全方位答疑解惑,幫助翁牛特旗首批鹽堿地藜麥產(chan) 業(ye) 人才全麵提高專(zhuan) 業(ye) 技能、增長本領。
下一步,翁牛特旗計劃與(yu) 國內(nei) 綠能碳投環保公司開展深度合作,將旗域內(nei) 藜麥種植產(chan) 業(ye) 納入核證碳單位,開展碳匯交易試點,把額外產(chan) 生的碳匯量轉換為(wei) 可進行價(jia) 值交易的碳匯產(chan) 品,實現內(nei) 蒙古首個(ge) VCS(核證碳標準)鹽堿地碳匯交易。(記者 王塔娜)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