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設“幸福樓門” 順義區光明街道1900餘名樓門長進網格入民心
為(wei) 營造崇德向善的社會(hui) 風尚,順義(yi) 區光明街道聚焦轄區暖心事,持續推進“光明熱心人”“光明好鄰居”建設,在打造和弘揚地區暖心品牌之下,湧現出了一大批好人好事,助人為(wei) 樂(le) 、與(yu) 人為(wei) 善成為(wei) 越來越多人的共識。懷善心、行善舉(ju) 、做善鄰的好風氣在18個(ge) 社區“串點成麵”,樓門長是其中的一大關(guan) 鍵。
“讓每個(ge) 樓門都有一個(ge) 大家長”
作為(wei) 最早一批紮根在社區的“光明熱心人”,光明街道格外注重樓門長隊伍的建設與(yu) 提升工作,今年以來,光明街道全麵啟動“幸福樓門”提升工程,以係統化、結構化、標準化為(wei) 基準,在各社區培育健全樓門長隊伍,完善樓門院治理運行機製,強化隊伍建設和小網格全覆蓋工作,充分發揮樓院自治功能,進一步健全“街道-社區-樓棟-單元”縱向管理體(ti) 係,全麵打通樓門院精準精細化治理的最後一米。
“幸福樓門”提升工程啟動後,街道麵向全體(ti) 居民發出征集令,邀請有熱情、有能力、有責任、有愛心的居民主動報名參與(yu) 。“征集發出之後,我們(men) 社區居民都非常踴躍,通過居民自薦、居民代表推薦和居民推薦多種形式,我們(men) 一共選出了48名新樓門長,現在社區每個(ge) 單元門都有樓門長。”裕龍花園社區黨(dang) 總支書(shu) 記劉麗(li) 雲(yun) 說道。
既要做居民群眾(zhong) 的貼心人、知心人,也要做街居工作的傳(chuan) 達人、執行人,作為(wei) 政府和居民之間的重要橋梁,此次隊伍提升工程中,光明街道對樓門長任務職責進行了全麵梳理細化,從(cong) 上門走訪問民需、矛盾調解化糾紛,到入戶宣傳(chuan) 講政策、示範引領育風氣,樓門長隊伍的向內(nei) 紮根,不斷推動著街居形成崇德向善、友善和睦的社區新風尚。
“目前,光明樓門長隊伍共有1900餘(yu) 名樓門長,今年在街道的推動下,新加入315人,各社區按照各自實際進行了分配調整,確保每個(ge) 單元門都有自己的大家長。”光明街道辦事處副主任李金玲介紹道。
“樓門長成了最離不開的人”
建成於(yu) 1992年的幸福東(dong) 區,小區內(nei) 常住人口超過2000人,一年前,這個(ge) 30年高齡的老舊小區還一直處於(yu) 無物業(ye) 管理的狀態。在專(zhuan) 業(ye) 物業(ye) 公司引入之前,由於(yu) 小區年代久遠、基礎設施陳舊老化暴露出的問題,導致社區內(nei) 各類矛盾逐漸凸顯。今年70歲的老黨(dang) 員張鳳芝,做17號樓六單元的單元門長已經十餘(yu) 年,隨手幫樓內(nei) 鄰居解決(jue) 問題已經成了她的家常便飯。她每天沒事就在樓道內(nei) 轉悠,發現地上有垃圾就隨手撿拾,看到樓道有小廣告也馬上清理,遇到鄰裏爭(zheng) 吵還會(hui) 上門調解,遇到燈不亮、牆破損這些問題,也會(hui) 第一時間聯係維修。
張鳳芝的熱心腸就連剛搬進來的居民都十分有體(ti) 會(hui) ,“我們(men) 剛搬進來張姨就來找我們(men) 嘮嗑,住進來之後也老看到她幫忙清垃圾、幫大家交電費,說句心裏話,單元裏有位這樣的阿姨,我們(men) 心裏覺得很踏實很溫暖。”在張鳳芝和其他熱心樓門長的牽頭和操持下,幸福東(dong) 區硬件設施、環境衛生等各類問題很少收到居民的投訴,社區氛圍也格外和諧。
在濱河二區,有一支夕陽銀暉樓門長隊伍,今年這支隊伍加入了25名新成員,周娟就是其中一位。今年44歲的周娟,雖然是隊伍裏年紀偏小的成員,但她對於(yu) 樓門長的工作卻格外熟悉。在加入樓門長隊伍之前,她便是眾(zhong) 多鄰居眼裏的熱心人,清掃公共區域衛生、勸阻不文明行為(wei) 、鏟除樓道內(nei) 的廣告這些事她已經堅持了很多年,平日生活中,誰家有難事她也總會(hui) 搭把手、幫個(ge) 忙。樓內(nei) 有位胡大爺,年紀大,腿腳不方便,兒(er) 女平時也不在身邊,所以周娟對他格外上心,多年來一直像對待自家長輩一樣,幫胡大爺解決(jue) 各種生活上的難題,周娟已經成了他最離不開的人。
在光明街道,像這樣由樓門長密織而成的基層治理網格,已經實現了全覆蓋,遇事有人管、困難有人幫、矛盾有人化、問題有人解成為(wei) 了全體(ti) 光明人的“幸福密碼”。
“一個(ge) 人的實踐,帶動一棟樓的文明”
對於(yu) 光明樓門長而言,都有一個(ge) 共同的屬性,就是熱心腸,愛幫忙的他們(men) 都是光明熱心人、好鄰居的“流動代言人”,他們(men) 通過一個(ge) 人的文明實踐,帶動了一棟樓的文明風尚,全麵激發了居民的文明自覺,裕龍六區的示範樓門就是一個(ge) 最好的例子。
來到裕龍六區32號樓五單元門口,首先映入眼簾的是幹淨整潔的樓道環境,進到單元門內(nei) ,就能看到好家風主題文化牆,一層到六層的樓道牆麵上,張貼了許多家風故事,十分溫馨。在三樓的顯著位置,有一張大合照,這是樓道內(nei) 所有居民一起拍的全家福,“看到這張照片就知道,我們(men) 樓內(nei) 鄰裏的關(guan) 係有多好。”樓門長李樹海麵帶驕傲地說道。
李樹海的話並非誇大,在樓內(nei) 有老人、有小孩、有租客等複雜的人員構成下還能讓關(guan) 係如此和諧,作為(wei) 樓門長的他功不可沒。李樹海是一位中學老師,本身就有傳(chuan) 道、授業(ye) 、解惑的“技能”,在當上樓門長之後,他也時刻發揮著老師的主導作用,以身作則維護樓道公共環境,帶動鄰居自覺保持衛生,主動清理垃圾、堆物以及小廣告。久而久之,樓道內(nei) 隻要有一點垃圾,樓內(nei) 哪個(ge) 居民看到都會(hui) 立即清理,涉及到公共利益的問題,大家也都會(hui) 坐下來,像家人一樣有商有量。
在李樹海的帶動下,五單元裏的故事不斷翻新,雖是涓涓細流,但也足慰人心。居民們(men) 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也最終獲得了示範樓門的集體(ti) 榮譽。
近幾年,在樓門長這支千餘(yu) 人大隊伍的帶動引領下,光明的熱心人、好鄰居越來越多,為(wei) 了能發揮好人群體(ti) 的示範作用,傳(chuan) 遞社會(hui) 正能量,光明街道利用線上線下多種形式,持續加大對好人好事、暖鄰善鄰的宣傳(chuan) 力度,用群眾(zhong) 聽得懂的語言、喜聞樂(le) 見的形式,講述身邊人、身邊事。今年10月25日,街道舉(ju) 辦“爭(zheng) 做光明熱心人,共築順義(yi) 好風氣——光明街道‘踐行社會(hui) 主義(yi) 核心價(jia) 值觀,弘揚新時代文明新風尚’主題活動”,並製作“光明熱心人”書(shu) 籍,通過表彰榜樣“光明熱心人”個(ge) 人和集體(ti) ,傳(chuan) 遞文明力量,帶動更多人加入到“光明熱心人”隊伍。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