縣鄉村三級聯動 打造現代農村建設的“保德樣本”
走近保德縣白家墕村民俗館,一股古樸滄桑的氣息撲麵而來,飽含時代印記的老物件形形色色,布滿整個(ge) 展館。紅色文化區、農(nong) 耕文化區、大河山梁品牌小米展示區、仿古民宅陳設區和保德瓷器展示區讓人流連忘返。
地處黃河岸邊的腰莊鄉(xiang) 白家墕村,曾是遠近聞名的貧困村,曆經脫貧攻堅與(yu) 鄉(xiang) 村振興(xing) 的接續努力,如今,這個(ge) 黃土高原的小山村“嬗變”為(wei) 生態宜居、產(chan) 業(ye) 興(xing) 旺的富裕鄉(xiang) 村。
進入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xiang) 村振興(xing) 有效銜接的關(guan) 鍵階段,保德縣瞄準“讓農(nong) 業(ye) 成為(wei) 有奔頭的產(chan) 業(ye) 、農(nong) 民成為(wei) 有吸引力的職業(ye) 、農(nong) 村成為(wei) 安居樂(le) 業(ye) 的美麗(li) 家園”這一目標,以白家墕村為(wei) 試點,發動縣鄉(xiang) 村三級力量,高標準打造現代農(nong) 村建設的“保德樣本”。
火車跑得快,全靠車頭帶。為(wei) 了把貧困村變成富裕村,白家墕村積極拓寬選人視野,選優(you) 配強村“兩(liang) 委”班子,為(wei) 鄉(xiang) 村振興(xing) 提供強力的人才保障。
村“兩(liang) 委”班子組建後,瞅準農(nong) 業(ye) 社會(hui) 化服務市場,立足村情實際,成立白家墕村集體(ti) 經濟組織發展有限公司,並建立“村集體(ti) 經濟組織+合作社+農(nong) 戶”的利益聯結機製,成立種植合作社、農(nong) 機專(zhuan) 業(ye) 服務隊,機械化開展農(nong) 作物“耕、種、收”服務,收取服務費用,增加集體(ti) 收益。2022年,白家墕村級集體(ti) 經濟收入達到56萬(wan) 元。
平坦幹淨的柏油路、道路兩(liang) 旁整齊擺放的垃圾箱、一應俱全的公共基礎設施……如今的白家墕村,以黨(dang) 建為(wei) 引領、以龍頭企業(ye) 為(wei) 示範、以農(nong) 業(ye) 產(chan) 業(ye) 為(wei) 支撐、以鄉(xiang) 村旅遊為(wei) 依托,多形式多舉(ju) 措促進群眾(zhong) 收入穩定增長,人民群眾(zhong) 的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不斷提高。
“我們(men) 的穀子絕對是純天然、無公害,你看這裏麵黑色的草籽就是證明。”白家墕村黨(dang) 支部書(shu) 記、村委會(hui) 主任白海軍(jun) 掬起一把晾曬在平地上的穀子驕傲地說。
據介紹,2021年,保德縣加快推進高標準農(nong) 田建設5300畝(mu) ,著力破解農(nong) 業(ye) 產(chan) 業(ye) 無法機械化耕作、集約化生產(chan) 、規模化經營的困境,同時也針對性解決(jue) 農(nong) 村缺乏勞動力的現狀。白家墕村作為(wei) 高標準農(nong) 田建設的試點村之一,全村共建成高標準農(nong) 田1224畝(mu) ,其中2022年建成595.2畝(mu) ,2023年建成628.8畝(mu) 。
規模化種植的推廣,為(wei) 白家墕村集體(ti) 產(chan) 業(ye) 發展也提供新的商機。2021年,村集體(ti) 利用太原鋼鐵集團幫扶資金36萬(wan) 元和縣投入銜接資金25萬(wan) 元,以及村集體(ti) 已有資金11萬(wan) 元,用於(yu) 購買(mai) 旋耕機、深耕機、拖拉機、播種機、撒糞車、農(nong) 藥噴灑機、馬鈴薯收割機、三輪車等農(nong) 機具共60台(套),在全鄉(xiang) 範圍內(nei) 開展農(nong) 作物“耕、播、收”全程機械化作業(ye) 服務。
文化振興(xing) 是鄉(xiang) 村振興(xing) 的重要基石、是鄉(xiang) 村發展內(nei) 生動力的重要源泉。村裏因地製宜大力發展以傳(chuan) 統文化為(wei) 主題的特色鄉(xiang) 村旅遊,利用舊學校打造出2000餘(yu) 平方米農(nong) 事體(ti) 驗場所,讓外地遊客體(ti) 驗非遺文化、傳(chuan) 統食物加工等多項內(nei) 容,同時把農(nong) 事體(ti) 驗場所變成文明實踐活動場所,開展移風易俗文化演出、親(qin) 子采摘節、農(nong) 民豐(feng) 收節等充滿濃厚鄉(xiang) 土氣息的活動。(董慧欣)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