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亮”群眾“微心願” 小事當成大事辦
原標題:“點亮”群眾(zhong) “微心願” 小事當成大事辦
唐山市豐(feng) 南區用情用心用力解決(jue) 困難群體(ti) 急難愁盼
“點亮”群眾(zhong) “微心願” 小事當成大事辦
11月5日,一場秋雨過後,唐山市氣溫驟降。
傍晚時分,豐(feng) 南區南孫莊鎮趙新莊村低保戶孫貴亮老人坐在自家炕頭上,不生火也沒覺得冷。
“壘上了院牆,擋風。窗戶、門新換的,嚴(yan) 實。”孫貴亮告訴記者,自己的老房子年久失修,透風漏雨,一直想找人給拾掇拾掇。“9月份的時候,我把這個(ge) 想法提出來,沒想到上了村裏的群眾(zhong) ‘微心願’,緊接著就整出這麽(me) 大動靜。”
“點亮”孫貴亮“微心願”的是唐山市委辦公室駐趙新莊村工作隊的隊員們(men) 。
“孫貴亮是孤寡老人、低保戶,這個(ge) ‘微心願’我們(men) 必須滿足。”工作隊隊長、市委值班室主任唐泰興(xing) 先帶領隊員們(men) 到孫貴亮家中實地查看,根據房屋破損情況作出維修預算,隨後又協調村黨(dang) 建共建單位中建一局三公司派出專(zhuan) 業(ye) 施工隊伍,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孫貴亮的房子煥然一新。
在第二批主題教育中,豐(feng) 南區深入推進“點亮”群眾(zhong) “微心願”活動,引導廣大黨(dang) 員幹部在深入群眾(zhong) 、貼近群眾(zhong) 、服務群眾(zhong) 中察民情、解民憂、暖民心。
“目前,全區以各村、社區中的留守兒(er) 童、孤寡老人、困難群眾(zhong) 等群體(ti) 為(wei) 幫扶重點,按季度組織開展群眾(zhong) ‘微心願’的征集、發布,由基層黨(dang) 組織和黨(dang) 員自願認領,實打實解決(jue) 群眾(zhong) 的急難愁盼問題。”據豐(feng) 南區委組織部城市黨(dang) 建科科長王福康介紹,9月以來,全區共征集群眾(zhong) “微心願”128個(ge) ,21個(ge) 基層黨(dang) 組織和131名黨(dang) 員參與(yu) 了認領。
“想吃溜肝尖,不會(hui) 手機點餐,希望幫我點份外賣。”“兒(er) 子去外地工作一個(ge) 多月沒回家,希望有人陪我聊聊天。”……在豐(feng) 南區錦繡花苑社區服務中心,記者看到一麵貼滿小紙條的“心願牆”。“每認領一個(ge) ,我們(men) 就會(hui) 貼上一顆小紅心。”社區幹部董雪說,這些看上去不過是舉(ju) 手之勞的小事,可要辦好,也很考驗能力和責任心,“所以,不管多小的事,隻要居民提出來,我們(men) 就會(hui) 當大事去辦。”
在黃各莊鎮雙坨村村民張廣增眼中,村黨(dang) 支部書(shu) 記兼村委會(hui) 主任張婷玉是個(ge) “能辦大事的人”。
“我就那麽(me) 一說,想過個(ge) 節,這丫頭三兩(liang) 天就操持成了一台晚會(hui) 。”張廣增今年70歲,三個(ge) 閨女都嫁到外村,老兩(liang) 口成了“空巢老人”。
“村裏把我們(men) 照顧得挺好,養(yang) 老小食堂的飯菜不貴,也挺可口。”10月中旬的一天,正在村食堂吃飯的張廣增遇到正在檢查衛生的張婷玉,代表村裏的老人提出個(ge) 想法,“聽說九月九是‘老人節’,希望村裏給我們(men) 這些老頭老太太也過個(ge) 節,熱鬧熱鬧。”
張婷玉一看日曆,今年農(nong) 曆九月初九是10月23日,正是自己在北京參加中國婦女第十三次全國代表大會(hui) 的日子。怎麽(me) 辦?事不宜遲,抓緊滿足老人們(men) 的心願。於(yu) 是,晚會(hui) 日子定在了10月20日。
接下來的幾天裏,張婷玉找來村裏的文藝骨幹,抓緊排練《最美不過夕陽紅》《九九豔陽天》兩(liang) 首“應景”歌曲,調度村芳華舞蹈隊表演兩(liang) 個(ge) 拿手舞蹈。為(wei) 了讓晚會(hui) 形式更豐(feng) 富,張婷玉還想到了村小學的孩子,一首詩朗誦《中華美德》就由孩子們(men) 表演……
“那天,晚會(hui) 現場來了70多個(ge) 老人,滿滿當當坐了7張桌。大家吃著瓜子、糖果,看著節目,又拍巴掌又叫好,讓我覺得這幾天真沒白忙活!”張婷玉說,實現群眾(zhong) “微心願”的過程,也是村兩(liang) 委切實提高為(wei) 民辦實事能力和水平的過程。
點亮“微心願”,愛心暖民心。
“同為(wei) 二孩寶媽,你的辛苦和甜蜜我都懂。”11月5日下午,豐(feng) 南區湖岸龍城社區居民黨(dang) 員張雅麗(li) 再次到社區居民王女士家裏探望。
10天前,王女士通過社區發布了一條“微心願”:“家有倆(lia) 寶,相差不到三歲,誰來教教我怎麽(me) 帶娃!”
來社區服務大廳辦事的張雅麗(li) 一眼就看到了這條“微心願”。當天下午,她便來到王女士家中,講述自己的育兒(er) 經驗,還送上了自家閑置的嬰幼兒(er) 用品。
“那天光顧著說話了,沒想起加微信,今天加上,以後隨時聯係。”張雅麗(li) 說,今後自己將更多關(guan) 注女性群體(ti) 特別是生育期女性心理需求,把一次性認領的“微心願”做成長期性的“微項目”。(記者湯潤清)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