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地方

人民熱評:不要讓“從娃娃抓起”變“害了娃娃”

發布時間:2023-11-14 15:01:00來源: 人民網-觀點頻道

  近期,教育部聯合公安部、國家消防救援局開展中小學生校外培訓“安全守護”專(zhuan) 項行動。在此背景中,11月11日,教育部官網發布《中小學生舞蹈等體(ti) 育藝術類校外培訓安全提醒》。其中提到,“不要過早對孩子進行過強柔韌訓練”,強調“孩子身體(ti) 發育過程有不同階段,需科學練習(xi) ;過早過強的柔韌性訓練可能產(chan) 生孩子器官發育不良、肌肉發育缺陷等問題”。

  現代父母普遍重視孩子的興(xing) 趣培養(yang) ,因此很多孩子從(cong) 小就開始學習(xi) 舞蹈。隨著“雙減”政策的落地實施,舞蹈班等非學科類校外培訓日益升溫。教育部此番提醒,無疑是一記警鍾:倘若不能把握科學合理的原則,“從(cong) 娃娃抓起”不僅(jin) 可能會(hui) “苦了娃娃”,甚至可能會(hui) “害了娃娃”。

  前不久,多地出現舞蹈班孩子“下腰癱”病例,由此一再刺痛公眾(zhong) 神經。調查數據顯示,2005年至2022年,我國因下腰導致癱瘓的孩子超過1000人。這種病症也因此獲得了一個(ge) 俗稱:“下腰癱”。作為(wei) 世界性治療難題,“下腰癱”將會(hui) 對孩子造成難以逆轉的傷(shang) 害。媒體(ti) 調查發現,“下腰癱”頻發的背後,掩藏著舞蹈培訓行業(ye) 從(cong) 教師資培養(yang) 到行業(ye) 準入,再到家長認知誤區在內(nei) 的重重隱疾。

  國內(nei) 研究顯示,“下腰癱”占到兒(er) 童創傷(shang) 性脊髓損傷(shang) 的19%~34%,其中4~7歲患兒(er) 主要是因為(wei) 學舞蹈時練習(xi) 下腰動作導致。國家衛健委因此建議:不推薦10歲以下兒(er) 童參加舞蹈下腰訓練等反複或持續過伸脊柱的運動。

  如果說家長不了解“下腰癱”,主要是因為(wei) 存在知識盲區和認知誤區,某些舞蹈培訓機構對“下腰癱”的風險視而不見,更多是為(wei) 了配合營銷:隻有讓家長盡快看到培訓成果,才能引導他們(men) 購買(mai) 更多課程,而下腰劈叉之類高難度動作,無疑是最直觀的“成果展示”。不明利害的家長和另有所圖的培訓機構,很容易因此達成默契,從(cong) 而將年幼無知的孩子置於(yu) 危險境地。

  培訓機構之所以對下腰劈叉之類高難動作情有獨鍾,還有另外一種可能:培訓老師本身就缺乏專(zhuan) 業(ye) 素養(yang) 和科學常識。根據《教師資格證書(shu) 管理規定》,在各級各類學校和其他教育機構中從(cong) 事教師工作的人員,必須依法取得教師資格,並持有相應的教師資格證書(shu) 。但在舞蹈培訓行業(ye) ,不少舞蹈培訓教師並未按規定取得教師資格,因此並不具備科學引導幼兒(er) 開展舞蹈訓練的能力,很容易誤人子弟。

  值得一提的是,教育部此番提醒並不具備強製性。如果說這對於(yu) 家長意味著一種忠告,對於(yu) 相關(guan) 管理部門來說,這無疑是一種敦促——“雙減”大背景中,包括舞蹈班在內(nei) 的各類非學科類培訓,也該嚴(yan) 格核查培訓內(nei) 容和從(cong) 業(ye) 人員資質。建立在嚴(yan) 格管理、科學運營的基礎上,才能引導培訓機構尊重成長規律和教育規律,確保每個(ge) 孩子都能健康成長。

(責編:李文治)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