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地方

敢稱“太行第一集”,底氣何來?

發布時間:2023-11-15 11:07:00來源: 河北日報

  原標題:敢稱“太行第一集”,底氣何來?

  敢稱“太行第一集”,底氣何來?

  ——一個(ge) 鄉(xiang) 村集市的嬗變

  “嗞嗞嗞”,炸糕下了油鍋;“嘩啦啦”,糖炒栗子開始翻滾;“再便宜點兒(er) ”,顧客在和攤主討價(jia) 還價(jia) ……10月25日一大早,石家莊市元氏縣南佐大集上熙熙攘攘,聲音此起彼伏,不絕於(yu) 耳。

  據元氏縣誌記載,南佐大集起源於(yu) 明朝嘉靖年間,因曆史悠久、規模較大、貨品繁多,吸引了石家莊市鹿泉區和井陘縣、讚皇縣等地不少居民前來趕集,民間號稱“太行第一集”。

  如今超市林立、網購便捷,一個(ge) 鄉(xiang) 村集市為(wei) 何如此受歡迎?敢稱“太行第一集”,底氣又來自何處?

  百年大集的原生態吸引力

  剛過9時,南佐大集已經人流如潮。

  十裏八村的鄉(xiang) 親(qin) 們(men) 早已在道路兩(liang) 側(ce) 鋪開了攤子,貨品有石榴、柿子、山核桃、大棗等新鮮山貨,胡蘿卜、大蔥、蔓菁、洋薑等帶著泥土的蔬菜,手工粉條、手工掛麵、蕎麵餄餎、酸棗麵等當地特色食品,還有提籃、背簍、布鞋等手工製品,當然也少不了燒餅、饊子等小吃……品種繁多的原生態鄉(xiang) 村特產(chan) ,讓人目不暇接。

  元氏南佐大集位於(yu) 南佐鎮東(dong) 南街村,距石家莊市區20多公裏,是石家莊西部山區山貨和農(nong) 副特產(chan) 的重要銷售市場。

  鎮黨(dang) 委副書(shu) 記符琛介紹,南佐鎮處於(yu) “東(dong) 出華北平原,西進太行山區”的交通要道。南佐大集每逢農(nong) 曆“一六”開集,方圓幾十裏的群眾(zhong) 來此進行山貨交易,上千個(ge) 攤位綿延幾公裏,在周邊幾個(ge) 縣區很有名氣。東(dong) 南街村黨(dang) 支部書(shu) 記李豪說,集市上七成的攤位售賣的都是農(nong) 戶自家種植、養(yang) 殖或製作的物品。

  家住石家莊市區的張大爺,49年前曾騎兩(liang) 個(ge) 多小時自行車來南佐趕集,購買(mai) 當地老鄉(xiang) 種的紅薯和南瓜。如今,他還來趕集,“現在市區公交車直達,我們(men) 坐著公交來遊玩,再買(mai) 些農(nong) 戶自家種的蔓菁,新鮮好吃也放心。”

  荊條編的背簍、高粱稈做的蓋簾、手工納的布鞋,現場製作的擀麵杖、搗蒜錘和陀螺……這些逐漸淡出人們(men) 視線的手工製品,在南佐大集依然占有一席之地。

  68歲的齊範村村民夏二銀正在招呼顧客試背背簍。他從(cong) 17歲開始,每隔五天就帶著自己做的背簍來這個(ge) 集市售賣,一直延續至今。“原先買(mai) 背簍的都是村裏人,用來做農(nong) 活,要結實耐用。現在買(mai) 的很多是城裏人,對他們(men) 來說是個(ge) 稀罕物件,要小巧好看。”夏二銀說,平時他上山尋找樹枝和荊條,做背簍和花籃,逢集市就來擺攤,“一個(ge) 集平均賣20多個(ge) ,也賺不少!”

  鄉(xiang) 村大集與(yu) 網絡流量的碰撞

  當天集市上幾千人的熱鬧繁華勁兒(er) ,並不出乎李豪的意料。

  2021年,李豪和幾位85後被選為(wei) 新一任村幹部。當時的東(dong) 南街村,旱地約占全村土地的2/3,集體(ti) 欠著40多萬(wan) 元的外債(zhai) 。幾個(ge) 青年很是撓頭,也曾嚐試發展高產(chan) 玉米、食葉草等特色種植,但效果並不好。

  2022年1月,一個(ge) 網紅逛南佐大集的短視頻在社交平台爆火,引起廣泛關(guan) 注。隨後,這個(ge) 鄉(xiang) 村大集在網絡平台頻頻亮相。當年6月,元氏縣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局開始改造提升大集的道路,把原本的泥土路麵進行了硬化,環境煥然一新。

  當鄉(xiang) 村大集遇上網絡直播,會(hui) 發生什麽(me) ?

  李豪決(jue) 定圍繞南佐大集來做文章,帶頭拍攝短視頻,號召村幹部和村民在多個(ge) 社交平台上宣傳(chuan) 南佐大集,吸引年輕人來此打卡、直播,沉浸式趕集。

  “石家莊元氏南佐大集,賣山貨的真叫一個(ge) 多,價(jia) 格還便宜!”“瀏覽不一樣的人間煙火,一定要看完,每張照片都有兒(er) 時的記憶,看看有你不認識的嗎?”“實拍石家莊元氏南佐大集,石榴價(jia) 格真便宜,看看多少錢一斤?”……

  很快,他們(men) 真切感受到網絡流量的力量,市區和周邊縣的不少群眾(zhong) 開著車來趕集,甚至一度找不到停車的地方。

  今年10月14日,石家莊市區至元氏縣的1003路公交車開通,市區居民可乘坐公交車直達南佐大集。南佐大集在社交平台上又火了,“乘坐公交去趕集”連續多日成為(wei) 本地熱門話題,網友們(men) 興(xing) 致勃勃地通過鏡頭感受趕集的樂(le) 趣和大集上的煙火氣。

  東(dong) 南街村村委委員李浩然介紹,市區公交直達後,攤位由1000個(ge) 增長至1800餘(yu) 個(ge) ,人流量由此前日常的約5000人次增長至現在的8000人次左右,如趕上周末則飆升至上萬(wan) 人次。

  近期,東(dong) 南街村村委會(hui) 將舉(ju) 行南佐大集第一屆山貨節,初步預計參加的攤販和趕集人數還會(hui) 大幅增加。

  品牌“破圈”讓農(nong) 產(chan) 品“走出去”

  受益於(yu) 南佐大集持續攀升的人氣,集市成為(wei) 當地農(nong) 民增收的重要渠道。但很快,新的困惑就來了。

  “山裏的柿子清甜香脆,集上每斤售價(jia) 1元左右。南佐特色手工掛麵工序複雜、筋道彈牙,有顧客認為(wei) 每斤6元的價(jia) 格還貴。”李豪不禁思考:品質優(you) 良的鄉(xiang) 村特產(chan) 為(wei) 啥隻能賣低價(jia) ?

  一番商議,他們(men) 決(jue) 定,借助南佐大集的力量,將本地初級農(nong) 產(chan) 品轉變成標準化、品牌化的商品,逐步實現優(you) 質優(you) 價(jia) ,真正發展鄉(xiang) 村特色產(chan) 業(ye) 。

  今年3月,東(dong) 南街村申請注冊(ce) 了“南佐大集”商標,逐漸擴展經營類目,目前“南佐大集”商標已覆蓋全品類。村集體(ti) 開始精選南佐大集上的當地特色產(chan) 品,經過統一加工和包裝,打通從(cong) 農(nong) 村集市到城市的中間環節,銷售至全國各地,讓南佐大集“走出去”。

  9月1日,南佐大集農(nong) 產(chan) 品店在石家莊市橋西區試營業(ye) 。近日,記者到店采訪時看到,“南佐大集”的招牌十分顯眼,店內(nei) 展示著“南佐大集”品牌的蕎麵餄餎、山核桃、大棗、古樹茶等各種原生態鄉(xiang) 野特色產(chan) 品,不時有市民前來參觀和購買(mai) 。

  李豪仍不滿足。他說,南佐大集將開啟電商直播,線上線下同步銷售,目前直播間正在搭建,要把集市的流量轉化為(wei) 特色產(chan) 業(ye) 增長點……(記者王營)

(責編:李文治)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