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地方

禦風而上 乘勢而行

發布時間:2023-11-15 14:34:00來源: 內蒙古日報

  “貓冬”變“忙冬”,項目不停工。眼下的內(nei) 蒙古,緊抓快幹大抓項目、大抓發展的熱潮一浪高過一浪。

  日前,總投資47億(yi) 元的內(nei) 蒙古能源阿魯科爾沁百萬(wan) 千瓦風儲(chu) 基地項目正式開工。作為(wei) 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能源局核準的第三批國家級新能源大型風電基地建設項目,該項目投產(chan) 後,平均年發電小時數2791小時、上網電量27.91億(yi) 度、營業(ye) 收入7.49億(yi) 元,年可節約標準煤84.4萬(wan) 噸、減少二氧化碳排放334萬(wan) 噸。

  內(nei) 蒙古是風電開發建設的熱土,風能資源技術可開發量14.6億(yi) 千瓦、約占全國的57%。近年來,依托大自然賜予的豐(feng) 富風能資源,內(nei) 蒙古加緊推進風電項目建設,著力打造風電裝備製造全產(chan) 業(ye) 鏈基地。按照規劃,“十四五”期間,內(nei) 蒙古要形成年產(chan) 800萬(wan) 千瓦以上的風電整機及零部件的生產(chan) 能力。

  當前,“禦風而上”的內(nei) 蒙古風電裝備產(chan) 業(ye) 集群成勢、發展正酣。

  坐標包頭市石拐區。

  今年4月15日,由明陽智能自主研製的MySE216陸上超大型玻纖葉片在包頭市明陽新能源智能製造產(chan) 業(ye) 園成功下線。據悉,此次下線的葉片葉輪直徑達216米,是目前全球已下線葉輪直徑最大的陸上機組葉片。

  明陽新能源智能製造產(chan) 業(ye) 園是涵蓋大型陸上風電整機、碳玻混合超長葉片、齒輪箱、發電機、智能電氣設備等核心部件的智能製造基地,具備年產(chan) 1000台套以上5-10MW陸上超大型風電整機及核心部件的生產(chan) 能力。該產(chan) 業(ye) 園是包頭市打造千億(yi) 級新能源裝備製造產(chan) 業(ye) 集群的重要成果。

  錨定“建成全國最大的陸上風電裝備產(chan) 業(ye) 基地”目標,包頭市發力風電裝備產(chan) 業(ye) 。今年,包頭市建設風電裝備重點項目11個(ge) ,預計今年年底全市風電裝備產(chan) 業(ye) 產(chan) 值達到300億(yi) 元。

  坐標烏(wu) 蘭(lan) 察布市四子王旗。

  不久前,烏(wu) 蘭(lan) 察布風電基地一期600萬(wan) 千瓦示範項目首批120萬(wan) 千瓦就地消納工程項目216台風機全部吊裝完成。

  這是烏(wu) 蘭(lan) 察布市首個(ge) 百萬(wan) 千瓦國家大型風光基地項目,裝機容量120萬(wan) 千瓦,配套建設18萬(wan) 千瓦/2小時儲(chu) 能電站。項目投產(chan) 後,預計每年可減少標煤消耗120萬(wan) 噸、煙塵排放1500噸、二氧化硫排放9000噸、二氧化碳排放300萬(wan) 噸。

  緊緊圍繞建設國家重要能源和戰略資源基地的戰略定位,烏(wu) 蘭(lan) 察布市以大型風電光伏基地建設為(wei) 發力點,紮實推進能源綠色低碳轉型。目前,風電裝備製造產(chan) 業(ye) 初步形成以察哈爾高新技術開發區和商都縣為(wei) 主的兩(liang) 個(ge) 產(chan) 業(ye) 集群。

  坐標通遼市科爾沁區。

  蒙東(dong) (通遼)風電裝備製造產(chan) 業(ye) 基地6大板塊20個(ge) 關(guan) 聯項目已全麵開工建設,一個(ge) 大型風電裝備製造基地的雛形已經形成。

  聚焦“打造千億(yi) 級高端裝備製造產(chan) 業(ye) ”的引領性目標,通遼市建設蒙東(dong) (通遼)風電裝備製造產(chan) 業(ye) 基地,全力打造國內(nei) 陸上風電裝備製造的區域核心、全球最大的陸上風電裝備產(chan) 業(ye) 基地。

  “今年計劃總投資80億(yi) 元,主要建設年產(chan) 30萬(wan) 噸精密鑄件項目、年產(chan) 120萬(wan) 噸鑄鍛件項目,還有年產(chan) 20萬(wan) 噸法蘭(lan) 項目等一係列項目。”內(nei) 蒙古龍馬重工集團有限公司辦公室主任劉超說。

  “乘風而起”的風電裝備產(chan) 業(ye) ,彰顯出內(nei) 蒙古加快構建清潔低碳安全高效能源體(ti) 係、助力實現“雙碳”目標的實力與(yu) 雄心。

  發展路徑越發清晰:以包頭市、通遼市、烏(wu) 蘭(lan) 察布市、錫林郭勒盟等地區為(wei) 重點,集中部署風電裝備製造項目,推動風電裝備產(chan) 業(ye) 基地化、規模化、集約化發展。目前,全區風電裝備製造產(chan) 業(ye) 鏈已覆蓋上遊玻璃纖維、碳纖維等原材料,發電機、齒輪箱等中遊主機關(guan) 鍵零部件,以及結構件、錨栓、法蘭(lan) 等產(chan) 品,形成了較為(wei) 齊全的產(chan) 業(ye) 鏈條。今年前三季度,全區風力發電項目投資同比增長39.6%。

  既注重量的提升,更注重質的飛躍。聚焦打造更加安全可靠、綠色智能、靈活互動、經濟高效的綠電輸送格局,內(nei) 蒙古風電裝備產(chan) 業(ye) 發展蹄疾步穩、快馬加鞭。

  按照“兩(liang) 率先”“兩(liang) 超過”目標,內(nei) 蒙古將在全國率先建成以新能源為(wei) 主體(ti) 的能源供給體(ti) 係、率先構建以新能源為(wei) 主體(ti) 的新型電力係統,到2025年新能源裝機規模超過火電裝機規模、2030年新能源發電總量超過火電發電總量,全力打造全國乃至國際新能源產(chan) 業(ye) 高地。在向“兩(liang) 率先”“兩(liang) 超過”目標挺進過程中,風電是當之無愧的主力軍(jun) 。

  據了解,在確保能源安全穩定供應和能源結構調整平穩過渡的前提下,內(nei) 蒙古大力推進以沙漠、戈壁、荒漠地區為(wei) 重點的國家大型風光發電基地項目建設,著力提高外送通道中新能源電量占比,持續擴大本地新能源消納空間,進一步提升新能源在能源消費中的比重,助力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

  針對風電消納問題,建立多元化並網機製,優(you) 先支持全額自發自用和不占用電網調峰空間的市場化並網消納項目,有序組織保障性並網消納項目。高標準、高質量推進新能源項目按期建設,嚴(yan) 格準入標準,強化監管措施。

  在優(you) 化開發布局方麵,堅持生態優(you) 先和科學布局相結合,強化國土空間規劃和用途管控,統籌新能源開發利用、生態環境保護和國土空間利用。風電項目優(you) 先實行基地化、集約化、規模化開發。因地製宜推進分散式風電等多場景融合發展。

  在政策支持下,全區風電機組裝機容量快速增加,並帶動風電發電量快速提升。今年前三季度,全區規模以上工業(ye) 企業(ye) 風力發電量890.5億(yi) 千瓦時,同比增長23.5%。風電已成為(wei) 全區新能源發電量增長的主引擎。(記者 康麗(li) 娜)

(責編:李文治)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