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蕭縣:持續深化改革 賦能發展“加速度”
“十四五”以來,蕭縣認真貫徹落實中央、省委、市委和縣委改革決(jue) 策部署,創新理念、深化改革、創優(you) 環境、提質增效,奮力探索符合蕭縣實際、體(ti) 現蕭縣特色、具有時代特征的全麵深化改革之路,全縣發展的重點領域和關(guan) 鍵環節的改革實現破題起步、成勢見效,一幅幅高質量發展的美好畫卷正全麵鋪開。
力促產(chan) 業(ye) 升級,激活轉型發展“動力源”。蕭縣大力實施“工業(ye) 立縣、產(chan) 業(ye) 強縣、生態興(xing) 縣”發展戰略,立足新材料和機械製造兩(liang) 大主導產(chan) 業(ye) 招大引強,統籌抓好傳(chuan) 統產(chan) 業(ye) 升級改造和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培育壯大,優(you) 勢產(chan) 業(ye) 補鏈強鏈固鏈工程深入實施,以太陽能和鋰電池為(wei) 重點發展方向,引進鑫輝源、格派、潤邦國際、國晟等一批新能源企業(ye) ,新材料產(chan) 業(ye) 規模以上企業(ye) 80餘(yu) 家。以產(chan) 業(ye) 轉型升級需求為(wei) 導向,持續推動生產(chan) 性服務業(ye) 向專(zhuan) 業(ye) 化和價(jia) 值鏈高端延伸,張江蕭縣高科技園2022年獲批省級科技服務集聚區;“1525”重點技改行動計劃大力實施,綠色合成革、造紙與(yu) 紙製品兩(liang) 大傳(chuan) 統產(chan) 業(ye) 逐漸向高端、智能、綠色方向轉型升級。現代金融加快發展,創新開辦“畝(mu) 均英雄貸”、鄉(xiang) 村振興(xing) “共富貸”等信貸產(chan) 品,首次入選全國縣域金融生態環境百強。
強化區域協同,擴大改革開放“朋友圈”。立足“四省通衢、淮海中心、徐州近郊”區位優(you) 勢,全麵堅持向東(dong) 發展、扇形對接徐州,不斷加強與(yu) 徐州產(chan) 業(ye) 共建、民生共享、機製協同、交通互聯等方麵合作。與(yu) 泉山區人民政府簽訂《深化合作協議》,共同搭建協商議事平台;與(yu) 徐州市銅山區、宿州市埇橋區共同簽訂合作共建銅山—埇橋(蕭縣)省際毗鄰地區新型功能區框架協議,攜手打造省際交界地區深化合作、協同發展的“先行區”“示範區”。持續放大與(yu) 徐州互利共贏交匯點及合作區域,主動參與(yu) 徐州工程機械與(yu) 智能製造萬(wan) 億(yi) 級產(chan) 業(ye) 集群、世界級裝備製造產(chan) 業(ye) 中心配套建設,加快推進蕭泉工業(ye) 園、徐州智能製造產(chan) 業(ye) 園等園區建設步伐,合力打造蘇皖省際毗鄰地區產(chan) 業(ye) 合作新高地。
深化農(nong) 村改革,下好鄉(xiang) 村振興(xing) “關(guan) 鍵棋”。“十四五”以來,現代農(nong) 業(ye) 經營體(ti) 係加快構建,培育發展專(zhuan) 業(ye) 合作社3034個(ge) 、國家級和省級27個(ge) ;家庭農(nong) 場12644個(ge) 、省級36個(ge) ,農(nong) 業(ye) 社會(hui) 化服務規模不斷擴大。農(nong) 業(ye) 一二三產(chan) 深度融合發展,全縣農(nong) 業(ye) 產(chan) 業(ye) 化國家級、省級重點龍頭企業(ye) 分別達到2家、11家,建成省級長三角綠色農(nong) 產(chan) 品生產(chan) 加工供應基地3個(ge) ,新增張村現代農(nong) 業(ye) 示範園、蕭縣西湖農(nong) 作物種植農(nong) 民專(zhuan) 業(ye) 合作社2個(ge) 數字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應用場景,農(nong) 產(chan) 品加工總產(chan) 值達165億(yi) 。已認定第一批25個(ge) “百村示範、全域整治”環境整治示範村,全麵推進農(nong) 村精神文明建設高質量發展,提升群眾(zhong) 生活條件和居住環境。大力推行村黨(dang) 組織領辦合作社,實現規模集約經營麵積30餘(yu) 萬(wan) 畝(mu) ,農(nong) 戶年增收7700餘(yu) 萬(wan) 元、村集體(ti) 增收6000餘(yu) 萬(wan) 元。
提升服務質效,辦好民生福祉“頭等事”。 “十四五”以來,全縣新增就業(ye) 3萬(wan) 餘(yu) 人,打造“三公裏”充分就業(ye) 社區28個(ge) ,不斷提高就業(ye) 收入水平。援企穩崗政策不斷兌(dui) 現,線上線下結合舉(ju) 辦“2+N”招聘會(hui) 680場,開展各類補貼性技能培訓148個(ge) 班次,參訓人數5000餘(yu) 人次。群眾(zhong) 性文化活動越發豐(feng) 富,每年送戲下鄉(xiang) 263場次,不斷提升公共文化服務水平。指導每村每年組織開展文體(ti) 活動6次,每年開展文體(ti) 活動1578場次。成立嬰幼兒(er) 照護服務指導中心,三級養(yang) 老服務中心建設大力推進,縣鄉(xiang) 村三級養(yang) 老服務設施實現全覆蓋。社區服務水平不斷提升,“一站式”服務大廳覆蓋全縣277個(ge) 村和社區,社區服務設施建設以及綜合服務設施覆蓋率達100%。(張宇 李蘭(lan) 凱)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