構建國土空間開發保護新格局(大數據觀察)
國土空間規劃是國家空間發展的指南、可持續發展的空間藍圖,是各類開發保護建設活動的基本依據。
記者日前從(cong) 自然資源部了解到,隨著國土空間規劃體(ti) 係頂層設計基本形成、首部“多規合一”的國家級國土空間規劃全麵實施,全國統一、責權清晰、科學高效的國土空間規劃體(ti) 係總體(ti) 形成。
實現“多規合一”,國土空間規劃取得決(jue) 定性進展
“國土空間規劃是整合主體(ti) 功能區規劃、土地利用規劃、城鄉(xiang) 規劃等空間規劃的‘多規合一’的新規劃。”中國國土勘測規劃院院長馮(feng) 文利說,我國將原分屬不同部門的主體(ti) 功能區規劃、土地利用規劃、城鄉(xiang) 規劃等職責統一整合到自然資源部,由其負責建立國土空間規劃體(ti) 係並監督實施。
7月25日,國務院批複的江蘇省國土空間規劃,是“多規合一”改革以來首個(ge) 獲批的省級國土空間規劃。目前,江蘇省需由國務院批準的城市國土空間總體(ti) 規劃已全部上報,其他設區市國土空間總體(ti) 規劃已全部經江蘇省人民政府批複實施,縣級國土空間總體(ti) 規劃正加快報批。
“這一規劃是江蘇省空間發展的指南、可持續發展的空間藍圖,是省域國土空間保護、開發、利用、修複的政策和總綱。”江蘇省自然資源廳國土空間規劃局局長朱鳳武說。
去年,我國首部“多規合一”的國家級國土空間規劃《全國國土空間規劃綱要(2021—2035年)》印發實施。地方各級總體(ti) 規劃、詳細規劃和專(zhuan) 項規劃編製統籌推進,“五級三類”國土空間規劃取得決(jue) 定性進展,形成法定化的國土空間開發保護藍圖。
自然資源部國土空間規劃局局長張兵介紹,截至目前,除北京、上海城市總體(ti) 規劃已於(yu) 2017年批準不再報批外,其他所有省級規劃和新疆生產(chan) 建設兵團規劃已全部上報國務院,其中江蘇、廣東(dong) 、寧夏等省級規劃已經批複。全國計劃編製的350個(ge) 市級總體(ti) 規劃和2220個(ge) 縣級總體(ti) 規劃中,90%以上已上報審批機關(guan) ,過半數已完成審查程序,江蘇、廣東(dong) 的部分市級總體(ti) 規劃已由省級人民政府批準實施。
與(yu) 此同時,自然資源部指導有條件、有需求的地方編製村莊規劃。在專(zhuan) 項規劃方麵,長江經濟帶(長江流域)、黃河流域、京津冀、海岸帶及近岸海域、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等專(zhuan) 項規劃正在陸續編製報批。
劃定“三區三線”,優(you) 化國土空間開發保護格局
內(nei) 蒙古自治區是5個(ge) 耕地保有量過億(yi) 畝(mu) 的省份之一,自治區國土空間規劃編製緊緊圍繞“南糧北牧”農(nong) 牧結構特點,劃定耕地保護目標17050萬(wan) 畝(mu) 。
山東(dong) 省青島市統籌考慮陸海生態係統的整體(ti) 性、功能的完整性,劃定陸海一體(ti) 的生態保護紅線麵積不低於(yu) 1705平方公裏,其中陸域麵積不低於(yu) 721平方公裏、海域麵積不低於(yu) 984平方公裏。
“三區三線”(城鎮、農(nong) 業(ye) 、生態空間以及生態保護紅線、永久基本農(nong) 田、城鎮開發邊界)作為(wei) 國土空間規劃的核心內(nei) 容和重要組成部分,構成了各級各類國土空間規劃的基礎底版,是保障和維護國家糧食安全、生態安全和城鎮化健康發展的空間底線,為(wei) 世界處理好人與(yu) 自然、發展與(yu) 保護的關(guan) 係貢獻“中國方案”。
據介紹,劃定過程中,根據耕地保護麵臨(lin) 的嚴(yan) 峻形勢,明確耕地保護的優(you) 先序,確保18億(yi) 畝(mu) 耕地保護紅線“實至名歸”。將超過30%的陸地國土和15萬(wan) 平方公裏的海域劃為(wei) 生態保護紅線,率先在全球實施生態保護紅線製度。劃定工作統籌中央和地方事權,給予各省區市劃定城鎮開發邊界更大自主權,支持地方構建更加協同的城鎮體(ti) 係。
“三區三線”劃定後,是不是“一動不能動”?張兵解釋,要完善和創新全域土地綜合整治、城鎮低效用地再開發、城鄉(xiang) 建設用地增減掛鉤、集體(ti) 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等政策手段,把這些政策手段與(yu) 國土空間總體(ti) 規劃和詳細規劃實施管理機製相結合,形成在“三區三線”劃定之後進一步優(you) 化國土空間格局的平台和製度設計,既有原則,又有彈性。
中國國土勘測規劃院研究員陳瑜琦建議,規範紅線內(nei) 允許人為(wei) 活動的具體(ti) 類型和管理要求,明確國家重大項目占用的具體(ti) 情形和審批程序,堅持原則性和靈活性、整體(ti) 性和特色性、剛性和柔性相結合等原則,穩步推進、不斷完善生態保護紅線管控。
構建“一張圖”,提升國土空間治理數字化水平
打開福建省國土空間規劃“一張圖”實施監督信息係統,隻需點擊成果審查與(yu) 管理模塊,便可進行規劃成果審查工作……福建省打造“可感知、能學習(xi) 、善治理、自適應”的智慧國土空間規劃,逐步實現規劃共謀、藍圖共繪、底線共守、成果共享,規劃管理模式實現從(cong) “治”到“智”的轉變。
湖南省湘潭市國土空間規劃“一張圖”建立了存量土地預警機製。依托國土空間基礎信息平台,接入全市建設用地批地、供地和建設三大環節管理數據,對於(yu) 超過承諾時間而未供地或未開工的地塊進行紅色預警,提高土地資源節約集約利用水平。
自然資源部以“三調”及年度變更調查成果為(wei) 統一底圖,結合規劃編製和“三區三線”劃定,同步建立了國家、省、市、縣“數、線、圖”一致的國土空間規劃“一張圖”。“構建上下貫通的全國國土空間規劃‘一張圖’,國土空間數字化治理實現質的飛躍。”張兵說。
中國工程院院士、自然資源部國家基礎地理信息中心教授陳軍(jun) 說,利用時空信息技術手段,摸清各類自然資源、資產(chan) 、資本的家底,及時掌握其動態變化,做到“查得準”;依據統一編製的國土空間規劃,對各類自然資源開發和國土空間建設活動進行科學管理,包括從(cong) 規劃編製實施到監督評估的全生命周期管理,從(cong) 宏觀到微觀的全空間用途管控,綜合考慮水林田湖草沙海等要素的全要素耦合管理,做到“管得好”。
目前“三區三線”的劃定成果充分運用於(yu) 耕地保護和糧食安全目標責任製考核。以國家重點生態功能區、生態保護紅線、自然保護地為(wei) 重點,實施重要生態係統保護和修複重大工程,例如會(hui) 同國家林草局統籌確定規劃造林綠化空間,並落實到同級國土空間規劃“一張圖”上,作為(wei) 帶位置安排造林綠化任務的主要依據。
與(yu) 此同時,自然資源部以實景三維中國、智慧城市時空大數據平台為(wei) 基礎底版,整合自然地理格局、經濟社會(hui) 發展、國土空間利用等各類數據,基本建成了全國統一、各級聯動的國土空間規劃實施監督係統,實現國家、省、市、縣四級係統互聯、業(ye) 務協同和數據共享。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