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強法治建設 服務保障高質量發展(權威部門話開局)
11月23日,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ju) 行“權威部門話開局”係列主題新聞發布會(hui) ,司法部部長賀榮等介紹了加強法治建設、服務保障高質量發展有關(guan) 情況。
加快提升涉外法律服務水平
“今年以來,全國辦理涉外公證業(ye) 務250多萬(wan) 件,公證文書(shu) 發往180多個(ge) 國家和地區;辦理涉外仲裁3000多件,涵蓋金融、工程建設、合同買(mai) 賣、知識產(chan) 權、數字經濟等領域,標的額累計達1000多億(yi) 元,涉及100多個(ge) 國家和地區。”賀榮重點介紹了近年來特別是今年以來,司法部履行涉外法治相關(guan) 職能、服務高質量發展和高水平對外開放的有關(guan) 情況。
立足職能統籌協調落實黨(dang) 中央關(guan) 於(yu) 涉外法治的重大部署。圍繞加快涉外法治工作戰略布局、我國法域外適用法律體(ti) 係建設、提高涉外執法司法能力、加強涉外法治人才培養(yang) 等工作,強化研究、協調和統籌,製定出台相關(guan) 指導性意見,立足職能切實把黨(dang) 中央決(jue) 策部署落實落細。
加快健全係統完備的涉外法律法規體(ti) 係。按照黨(dang) 中央、國務院部署,落實全國人大常委會(hui) 和國務院立法工作計劃,著力提升涉外立法質效,和有關(guan) 部門一起做好對外關(guan) 係法、外國國家豁免法、領事保護與(yu) 協助條例等重要基礎性法律和法規的研究起草、審查修改工作。司法部正在牽頭修訂仲裁法,進一步完善具有中國特色、提高涉外仲裁製度開放性的仲裁製度。
深化法治領域交流合作。司法部承擔國家法治對外合作工作,履行國際司法協助條約確定的對外聯係機關(guan) (中央機關(guan) )職責。目前,我國已與(yu) 86個(ge) 國家簽署雙邊司法協助條約,與(yu) 17個(ge) 國家簽署移管被判刑人條約;年均辦理國際刑事司法協助請求300多件、民商事請求3000多件。
加快提升涉外法律服務水平。支持北京、上海、廣東(dong) 、海南等地加快推進國際商事仲裁中心建設。充分發揮“一帶一路”律師聯盟作用,為(wei) 國際貿易、跨境投資、海事海商等提供更加優(you) 質的法律服務。目前,我國律師事務所在35個(ge) 國家和地區設立了180家分支機構,涉外律師有1.2萬(wan) 多人。
加快培養(yang) 高素質涉外涉港澳法治人才。目前,正在加快建設國家級涉外法治研究基地,提升國際法理論研究和實踐應用水平。加強涉外律師人才培養(yang) ,遴選形成全國千名涉外律師人才名錄,組建涉外仲裁人才庫。同時,對港澳律師在粵港澳大灣區內(nei) 地9市執業(ye) 試點的期限延長3年,促進港澳律師更好融入國家發展大局。
加強對行政法規中有違公平條款的清理工作
市場經濟是法治經濟、信用經濟,司法部在優(you) 化營商環境方麵采取了一些務實措施。
優(you) 化營商環境立法供給。“今年以來,推動出台《私募投資基金監督管理條例》等法規,正在會(hui) 同有關(guan) 部門加快招標投標法、會(hui) 計法、保險法、反不正當競爭(zheng) 法等重要法律的修訂工作。”賀榮介紹,在加強立法的同時,還加強了對行政法規中有違公平條款的清理工作,今年以來,司法部牽頭對602件行政法規開展集中清理,已向社會(hui) 公布兩(liang) 批,第三批將盡快公布。
促進嚴(yan) 格規範公正文明執法。組織開展提升行政執法質量三年行動,深化“減證便民”,重點加強涉企行政執法監督力度,依法糾正不作為(wei) 、亂(luan) 作為(wei) 、粗暴執法、執法不規範等突出問題。同時,做好新修訂的行政複議法實施準備工作,努力發揮行政複議化解行政爭(zheng) 議的主渠道作用,加強和人民法院的協調配合,共同促進依法行政水平的提升。
貫通律師、公證、仲裁、調解等多項職能,為(wei) 企業(ye) 提供合規管理、風險防範、糾紛解決(jue) 等法律服務。支持商會(hui) 等開展人民調解工作,目前已經建立各類企業(ye) 人民調解委員會(hui) 1.1萬(wan) 多個(ge) 、商會(hui) 人民調解組織3100多個(ge) ,去年以來化解涉企矛盾糾紛150多萬(wan) 件。同時,把對企業(ye) 的法治宣傳(chuan) 作為(wei) “八五”普法重要內(nei) 容,努力營造誠信守約的市場環境和氛圍。
有效解決(jue) 循環證明、無謂證明問題
近年來,司法部聚焦群眾(zhong) 在辦理公證中的急難愁盼問題,推出了證明材料清單管理等一批措施。
針對群眾(zhong) 反映強烈的辦理公證材料繁瑣問題,司法部全麵梳理地方出台的公證證明材料清單。“通過梳理,今年已向社會(hui) 公布了規範33類81項證明材料清單,刪減了不必要的證明材料116項,刪減證明達29.3%,有效解決(jue) 了證明‘我是我、你是你’等循環證明、無謂證明的問題。”中央依法治國辦秘書(shu) 局局長劉長春介紹。
圍繞服務保障民生、優(you) 化營商環境等重點領域,司法部部署各地進一步擴大“最多跑一次”公證事項範圍,全麵落實一次性告知製度。建立公證與(yu) 領事認證協同聯辦機製,做到“一次申請、一窗受理、聯動辦理”,打通公證認證“最後一公裏”。此外,完善公證服務價(jia) 格形成機製,明確關(guan) 係民生的基本公證服務項目,指導各地對低收入群體(ti) 、老年人等特殊群體(ti) 按規定減免公證費用,今年以來已經為(wei) 老年人辦理免費遺囑公證1.1萬(wan) 餘(yu) 件。
法治建設既要抓末端、治已病,更要抓前端、治未病。今年以來,各級司法行政機關(guan) 紮實推進調解工作,充分發揮調解在化解矛盾糾紛當中的基礎性作用。
據介紹,全國共有人民調解委員會(hui) 近70萬(wan) 個(ge) ,基本形成了覆蓋城鄉(xiang) 和重點領域、重點單位的組織網絡。“今年1—9月調解矛盾糾紛1180萬(wan) 件,將大量矛盾糾紛解決(jue) 在基層、化解在訴前。”劉長春表示,司法行政機關(guan) 將進一步加強人民調解組織規範化建設,加強和規範醫療、道路交通、勞動爭(zheng) 議等與(yu) 人民群眾(zhong) 生產(chan) 生活密切相關(guan) 領域的人民調解組織,不斷推動人民調解工作取得新成效。
《 人民日報 》( 2023年11月24日 04 版)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