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地方

阿拉善盟209個發展項目賦能鄉村振興

發布時間:2023-11-27 10:17:00來源: 內蒙古日報

  沐浴著初冬的暖陽,阿拉善左旗耕王農(nong) 牧業(ye) 開發有限責任公司承租的黃土溝牛場,一棟棟標準化的現代牛舍整齊排列,牛舍裏一頭頭肥壯結實的肉牛悠閑地嚼著草料。

  “我們(men) 養(yang) 殖場占地113畝(mu) ,建有現代化牛棚11座、青儲(chu) 窖1處、儲(chu) 草棚1處,配備飼喂設備、粉碎機、叉車等各類機械,肉牛年出欄量達2000頭以上,目前經濟效益十分可觀。”位於(yu) 阿拉善左旗巴潤別立鎮鐵木日烏(wu) 德嘎查的阿拉善左旗耕王農(nong) 牧業(ye) 開發有限責任公司負責人王占祥介紹說。

  “政府的資金支持,不僅(jin) 解決(jue) 了飼草料的存儲(chu) 問題,也讓公司的肉牛養(yang) 殖規模從(cong) 1000頭增長到2800頭。”據了解,2022年,政府批複鄉(xiang) 村振興(xing) 銜接資金280萬(wan) 元,用於(yu) 鐵木日烏(wu) 德嘎查的3座牛棚、草料庫以及6000平方米地麵硬化等養(yang) 殖配套項目建設。項目完工後,公司與(yu) 嘎查簽訂租賃合同,利用新建場地擴大養(yang) 殖規模,實現了嘎查增收和企業(ye) 增效的雙贏局麵。

  “通過銜接資金的支持,嘎查產(chan) 業(ye) 得到了發展,集體(ti) 經濟收入增長了20多萬(wan) 元。同時,嘎查還為(wei) 70周歲以上的70位老人代繳了合作醫療。隨著好政策的不斷落地,大夥(huo) 兒(er) 的日子也越過越紅火。”鐵木日烏(wu) 德嘎查黨(dang) 支部書(shu) 記王學義(yi) 說。

  鐵木日烏(wu) 德嘎查的產(chan) 業(ye) 發展,僅(jin) 是阿拉善盟實施產(chan) 業(ye) 幫扶成效的一個(ge) 縮影。2021年,自進入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xiang) 村振興(xing) 有效銜接期以來,阿拉善盟緊扣產(chan) 業(ye) 幫扶這一關(guan) 鍵環節,不斷加大財政銜接推進鄉(xiang) 村振興(xing) 補助資金投入力度,持續加快產(chan) 業(ye) 振興(xing) 推動鄉(xiang) 村全麵振興(xing) 的進程,進一步推動鄉(xiang) 村產(chan) 業(ye) 多點開花,增強可持續發展的後勁。

  鄉(xiang) 村要振興(xing) ,產(chan) 業(ye) 得興(xing) 旺。阿拉善左旗作為(wei) 自治區級鄉(xiang) 村振興(xing) 重點幫扶旗,按照“一產(chan) 擴基地、二產(chan) 抓服務、三產(chan) 扶龍頭”的發展思路,加快優(you) 勢特色產(chan) 業(ye) 發展,基本形成了農(nong) 牧業(ye) 全產(chan) 業(ye) 鏈發展框架。其中,畜牧業(ye) 高質量發展取得明顯成效,全旗已建成規模化養(yang) 殖場63家,牲畜存欄總頭數達78.4萬(wan) 頭隻。僅(jin) 該旗的巴潤別立鎮,就有10多家企業(ye) 借助當地飼草料充沛的優(you) 勢,大力發展養(yang) 殖產(chan) 業(ye) 。

  近年來,阿拉善左旗不斷延伸產(chan) 業(ye) 鏈條,提高農(nong) 畜產(chan) 品附加值。過去,經濟價(jia) 值不高的牛骨頭,現在也成了好原料,企業(ye) 對它進行了深加工,生產(chan) 出富含科技成果的保健產(chan) 品占領高端市場,推動了肉牛養(yang) 殖產(chan) 業(ye) 高質量閉環發展。內(nei) 蒙古天隆生物科技有限責任公司是生產(chan) 牛骨肽產(chan) 品的加工企業(ye) ,據該公司負責人楊磊介紹,牛骨肽是在傳(chuan) 承千年牛骨膏熬製技術的基礎上,通過高新生物科技改良,進一步做了提純和深加工的一款產(chan) 品。“生產(chan) 原材料全部選用阿拉善本地牛骨,通過企業(ye) 帶動,延伸擴寬阿拉善肉牛養(yang) 殖的產(chan) 業(ye) 鏈條,為(wei) 養(yang) 殖戶增收開辟新渠道,讓更多農(nong) 牧民受益。”楊磊說。

  借得政策春風來,幫扶成效百花開。阿拉善雙峰駝存欄量占全國三分之一,被譽為(wei) “中國駝鄉(xiang) ”,其中阿拉善右旗駱駝存欄數就有6.8萬(wan) 峰。2021年以來,阿拉善右旗投入有效銜接資金3240萬(wan) 元,瞄準駝乳加工、科技研發、市場營銷等重點領域,實施產(chan) 業(ye) 幫扶項目16個(ge) ,持續推動駝產(chan) 業(ye) 走上高質量發展軌道。

  走進阿拉善右旗巴丹吉林鎮巴音博日格嘎查牧民張明紅的駝圈,百餘(yu) 峰駱駝個(ge) 個(ge) 膘肥體(ti) 健,張明紅和家人正在忙著給駱駝投喂飼料。張明紅曾是嘎查的貧困戶,2019年在當地產(chan) 業(ye) 政策的扶持下,開始發展駝產(chan) 業(ye) ,當年依靠銷售駝奶收入23萬(wan) 元,這些年不但脫了貧,日子也越過越紅火。“經過這幾年的發展,我家駝群養(yang) 殖結構得到調整,駱駝數量達150峰,今年擠奶母駝45峰,年純收入有望超過90萬(wan) 元。”張明紅高興(xing) 地說。

  一頭頭肉牛肥壯結實、毛色光亮,一峰峰駱駝膘肥體(ti) 壯、駝峰高聳……行走在阿拉善大地上,幫扶產(chan) 業(ye) 之花遍地盛開,碩果累累,處處湧動著奮進的力量。

  據了解,2021年以來,阿拉善盟共安排下達財政銜接推進鄉(xiang) 村振興(xing) 補助資金5.3億(yi) 元,重點圍繞“三大園區”和“菜籃子”工程建設、“肉乳絨果蔬健”等農(nong) 畜產(chan) 品特色優(you) 勢產(chan) 業(ye) ,統籌謀劃實施了一批示範引領項目,確保產(chan) 業(ye) 方麵投入的項目資金占比實現逐年增長。“進入銜接期以來,全盟有效銜接資金在產(chan) 業(ye) 方麵的投入有3.4億(yi) 元,共實施了209個(ge) 產(chan) 業(ye) 發展項目。通過不斷完善產(chan) 業(ye) 項目利益聯結機製,有效增強了聯農(nong) 帶農(nong) 能力,推動脫貧人口人均純收入從(cong) 整體(ti) 脫貧後(2021年)的2.6萬(wan) 元,增長到如今的2.9萬(wan) 元。今年,在產(chan) 業(ye) 方麵投入的資金占比達63%,到2025年將超過70%。”阿拉善盟鄉(xiang) 村振興(xing) 局副局長郭光雄告訴記者。(記者 劉宏章 實習(xi) 生 侍新元)

(責編:李文治)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