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地方

集安市:美麗邊城的產業振興圖

發布時間:2023-12-05 15:32:00來源: 吉林日報

 

  鴨綠江畔邊境小城集安市,位於(yu) 我省東(dong) 南部,三麵環山,南麵臨(lin) 水,特殊的地理位置、氣候條件賦予這個(ge) 東(dong) 北小城獨特的清麗(li) 氣質。

  集安市圍繞全麵實施鄉(xiang) 村振興(xing) 戰略,以文化賦能、產(chan) 業(ye) 支撐為(wei) 發展方向,通過千村示範、鄉(xiang) 村旅遊點創建等一係列行動,把一顆顆“明珠”連成一道道風景,串起美麗(li) 鄉(xiang) 村的產(chan) 業(ye) 鏈。

  一條公路串起鄉(xiang) 村旅遊

  集安市以文化賦能為(wei) 核心,以提升村集體(ti) 收入為(wei) 目標,立足各村現實狀況,依托資源優(you) 勢,大力培育扶持鄉(xiang) 村旅遊、休閑農(nong) 業(ye) 等特色產(chan) 業(ye) 。“G331”公路沿集安而過,集安依勢全力打造“鴨綠江畔·二十八村”最美鄉(xiang) 村特色品牌。根植於(yu) 鴨綠江漁獵文化、朝鮮族民俗文化、抗美援朝紅色文化等底蘊,以多元化發展“一村一品、一村一韻、一村一景”,凝練出“錢灣·果宿”“下活龍·漁塢”“永泉·同心裏”等形象元素。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今年“五一”期間,集安市多個(ge) 村落,依據自身特色舉(ju) 辦起了火盆美食大賽、漁獵文化節、花朝節、梨花節等多場鄉(xiang) 村、民俗節事活動,吸引省內(nei) 外遊客8.4萬(wan) 人次。而就在“十一”期間,已經建好的望江村露營基地、下活龍村民宿等特色村屯,更是吸引外來遊客20餘(yu) 萬(wan) 人次。

  集安市與(yu) 通化師範學院的鄉(xiang) 村振興(xing) 學院展開合作,搭建了“吉鄉(xiang) 農(nong) 創園”的平台,打造設計下活龍村、蒿子溝村、望江村等12個(ge) 村屯。副院長薑贏鑫告訴記者,通過農(nong) 創園的模式,推進了“科創+文創+農(nong) 創”的“三創聯動”,促進政府引導、高校助力、企業(ye) 支撐、鄉(xiang) 村主體(ti) 的“政校企村”四位一體(ti) 合作,探索出一條高校服務鄉(xiang) 村振興(xing) 的實施路徑。

  麻線鄉(xiang) 下活龍村,在鴨綠江畔沿江而生,依山傍水,這個(ge) 曾經常住人口隻有77人的小漁村,如今卻成了擁有13間民宿的網紅打卡地,村民們(men) 通過鄉(xiang) 村休閑遊,吃上了“旅遊飯”,下活龍村也成為(wei) 省級首批“鄉(xiang) 村旅遊重點村”。這裏的漁塢民宿,每一間都獨門獨院,每戶都由專(zhuan) 業(ye) 設計師獨立設計,內(nei) 容不同,風格各異。既有舒適的高檔配套設施,也保留了原汁原味的鄉(xiang) 村風情。

  村民劉月霞家就裝修成了民宿,走出遠門就能看見鴨綠江,美麗(li) 的山水景色盡收眼底。初冬季節,遊客逐漸減少,但是回憶起“十一”黃金周的熱鬧勁兒(er) ,她高興(xing) 地說:“村裏的民宿天天都能住滿,手工藝坊和陶藝坊、酒坊,哪兒(er) 哪兒(er) 都是人。”

  一江碧水滋養(yang) 特色產(chan) 業(ye)

  一方麵集安市大力實施“旅遊+”產(chan) 業(ye) 融合發展戰略,另一方麵發展特色種植養(yang) 殖傳(chuan) 統優(you) 勢產(chan) 業(ye) 。集安市地處長白山南麓,鴨綠江河穀,春風早度,秋霜晚至,半海洋性氣候讓這個(ge) 山多水多的小城,找到了特色的發展道路。

  集安市依托中國特色農(nong) 產(chan) 品優(you) 勢區、國家人參現代農(nong) 業(ye) 產(chan) 業(ye) 園、鴨綠江河穀山葡萄酒等頂級產(chan) 區等“金字招牌”疊加優(you) 勢,調整優(you) 化農(nong) 業(ye) 種植養(yang) 殖多元化健康產(chan) 業(ye) 布局,培育發展人參、山葡萄、水果等3.4萬(wan) 畝(mu) ,林蛙養(yang) 殖溝79條,蜂4646箱,漁業(ye) 養(yang) 殖1766畝(mu) 。

  走在集安的鄉(xiang) 間,一處處參棚在田野中整齊排布;一片片葡萄架下已經埋進了葡萄藤。集安市大力發展人參、冰葡萄等特色產(chan) 業(ye) ,積極推動基地建設、新品研發、建立產(chan) 業(ye) 聯盟(協會(hui) )、提升產(chan) 品質量等目標任務落實,努力實現人參、葡萄產(chan) 業(ye) 由資源優(you) 勢轉變為(wei) 經濟優(you) 勢。同時不斷挖掘自身潛力,想方設法把特色資源轉化為(wei) 特色經濟,增強村集體(ti) 經濟的持續造血功能。

  今年,集安市山葡萄栽培麵積2.1萬(wan) 畝(mu) ,年產(chan) 量約2萬(wan) 噸。進入冬季,山葡萄即將進入采摘季節,集安市大大小小的“酒坊”、葡萄酒加工企業(ye) ,也將迎來釀酒的高峰期。集安市青石鎮蒿子溝村的村民孫連波,自家種了20畝(mu) 山葡萄,被雪打過的葡萄都已經采回酒坊,開始釀造了,他的山葡萄酒通過線上銷售,經快遞物流銷往長春、沈陽、北京等地,擁有不少粉絲(si) 。

  “集安市與(yu) 中國農(nong) 科院特產(chan) 研究所北方特色漿果科技創新團隊合作,2008年精心培育出的‘北冰紅’問世,這一品種的葡萄果實可以推遲至冰凍采收,產(chan) 出的冰葡萄酒清涼透明、果香濃鬱、甜潤爽口,是目前世界上唯一一個(ge) 壓榨出紅色汁液、適合釀造冰紅葡萄酒的山葡萄品種。”集安市鄉(xiang) 村振興(xing) 服務中心主任馮(feng) 立民說,冰紅葡萄酒是集安市的特色“名片”。

  集安市全麵推動一二三產(chan) 融合發展,引導農(nong) 民發展藍莓、五味子、板栗、蜜蜂、漁業(ye) 養(yang) 殖等特色產(chan) 業(ye) 。抓龍頭企業(ye) 帶動,延伸拓展人參、葡萄等農(nong) 特產(chan) 業(ye) 鏈條,提高鄉(xiang) 村產(chan) 品的附加值。為(wei) 了大力推介人參、冰酒等特色產(chan) 品,增加集安“節氣”效應,每年,集安市都舉(ju) 辦“野山參節”“冰酒節”等著名品牌節事。

  一棵仙草撬動千億(yi) 級產(chan) 業(ye) 鏈

  集安被稱作“中國人參之鄉(xiang) ”,是全國唯一的邊條參產(chan) 區。2022年底,集安市林地人參留存麵積16.63萬(wan) 畝(mu) ,鮮參年產(chan) 量4583噸,人參全產(chan) 業(ye) 鏈年產(chan) 值達到74億(yi) 元。

  在集安市清河鎮,80%的人口都從(cong) 事與(yu) 人參及其相關(guan) 產(chan) 業(ye) 的工作,居民收入的80%以上都直接或間接來源於(yu) 人參產(chan) 業(ye) 。今年60歲的李秀文和人參打了一輩子交道,一雙滿是裂紋的手根本看不出是一個(ge) 身價(jia) 上億(yi) 的“老板”,從(cong) 種林下參到生產(chan) 有機生物製肥、從(cong) 自製烘幹機到把林下參賣到長三角、珠三角,各個(ge) 環節都“穩穩拿捏”。“隻賣人參可不行,我的1000畝(mu) 林下參種植基地,去年就已經開始嚐試‘農(nong) 家樂(le) ’了,遊客可以在這吃人參宴,還可以體(ti) 驗開盲盒一樣挖人參,這樣‘自行采摘’的人參價(jia) 格可比以往要高出不少。”

  人參,不再“高高在上”,開始通過電商直播,進入尋常百姓的飲食中。在清河澳洋野山參交易市場,碼放整齊加工好的邊條參、剛剛采挖的還帶著泥土青苔的林下參,都在電商主播的叫賣聲中供消費者選購。

  集安市的大型人參企業(ye) 與(yu) 參農(nong) 還展開緊密合作,建立起了種植檔案和可追溯係統。為(wei) 改變單純種人參、賣原料的被動局麵,集安市延長產(chan) 業(ye) 鏈條,提高人參產(chan) 品附加值,培育壯大骨幹龍頭企業(ye) ,不斷提高人參加工轉化能力,逐步形成“以企業(ye) 帶基地,以加工促產(chan) 業(ye) ”的發展模式。其中,益盛藥業(ye) 實現了人參從(cong) 根到莖、葉、花、果的全株開發利用,研發生產(chan) 的生脈注射液、振源膠囊、清開靈注射液和“漢參”化妝品等核心產(chan) 品年銷售均超過億(yi) 元。

  在“益盛”“新開河”等中國馳名商標帶動下,集安市人參種植、人參原料加工、人參醫藥、人參保健品、人參化妝品、野山參交易等齊頭並進。(記者馮(feng) 超)

(責編:李文治)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