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新一站”,開往“下一站”
15年前,京東(dong) 方落戶合肥新站,揭開了合肥“產(chan) 投”序幕,也吹響了合肥從(cong) 傳(chuan) 統產(chan) 業(ye) 重鎮蝶變為(wei) 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高地的集結號。當下,新站已形成“頂天立地、鋪天蓋地”的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集群。
13年前,新站常住人口約20萬(wan) 人,如今增至60萬(wan) 人,這是合肥躋身特大城市的縮影。這裏,還是全市最“年輕”的區域,常住人口中,高校師生、產(chan) 業(ye) 技術人才占到2/3。
今年,新站打通“腸梗阻”、架起“彩虹路”,進一步優(you) 化生態、教育、醫療等資源,“國家產(chan) 城融合示範區”的名片被擦得更亮……
安徽合肥,當今城市圈的一匹“黑馬”。而合肥新站高新技術產(chan) 業(ye) 開發區,則被譽為(wei) 合肥“新一站”。
這一標簽,透出了新站的青春底色、向上力量,也預示著在合肥從(cong) “黑馬”到“駿馬”的新征途中,這裏的支撐作用將愈加凸顯。
合肥“新一站”,究竟“新”在哪?
兩(liang) “新”產(chan) 業(ye)
產(chan) 業(ye) 發展的新篇,往往早已埋下伏筆。
28年前的1995年,新站高新區的前身——新站綜合開發試驗區獲批設立。那時的人們(men) 不會(hui) 想到,這片麵積不大的區域,能攪動產(chan) 業(ye) 的“一江春水”。
從(cong) 6代線到8.5代線,再到10.5代線……京東(dong) 方與(yu) 新站雙向奔赴的故事,早已廣為(wei) 人知,此處不再贅述,但雙方“牽手”的深遠影響卻值得剖析。
現在,全球每4個(ge) 智能顯示終端中,就有1塊顯示屏來自京東(dong) 方。一躍成為(wei) 行業(ye) 頭部企業(ye) 的同時,京東(dong) 方的落戶,標誌著合肥登上新型顯示產(chan) 業(ye) 曆史舞台。
以此為(wei) 肇端,當地集聚維信諾、視涯科技等相關(guan) 企業(ye) 150多家,完成“從(cong) 沙子到整機”的全鏈條布局,年產(chan) 值突破1000億(yi) 元,顯示麵板產(chan) 能占全球7.8%。
2019年,合肥新型顯示器產(chan) 業(ye) 成為(wei) 首批國家級戰略性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集群之一;在賽迪顧問發布的“2023新型顯示十大城市”榜單上,合肥力壓深圳等城市,位列榜首。
新型顯示產(chan) 業(ye) 的成功,讓合肥嚐到了發展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的甜頭。
近年來,合肥逐步構築起以“芯屏汽合、急終生智”為(wei) 代表的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體(ti) 係。曾經,人們(men) 眼中的合肥,是一座“白電之都”;眼下,新能源汽車、芯片、人工智能等才是它的“產(chan) 業(ye) 名片”。
翻開產(chan) 業(ye) 新篇,合肥一路高歌猛進——GDP位次從(cong) 2008年的50位上下,升至現在的“20強”。放眼全國,實屬罕見。
綜上,新站是合肥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的嚐鮮者之一,也是城市跨越發展的重要推動者。
新站的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元素,不僅(jin) 僅(jin) 是京東(dong) 方。
今年5月5日,位於(yu) 新站高新區的晶合集成敲響上市鑼,成為(wei) 上交所科創板一員。上市後,這家全球前十的晶圓代工企業(ye) ,將把募集資金全部投向新技術研發、新產(chan) 品開發。
據“聊時局”梳理,2022年以來,包括晶合集成在內(nei) 的6家新站企業(ye) 在A股上市。它們(men) 的業(ye) 務,大多屬於(yu) 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範疇。
如果把上市公司比作“塔尖”,那麽(me) 新站的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體(ti) 係還擁有堅實的“塔體(ti) ”:2023年,全區新增國家級專(zhuan) 精特新“小巨人”企業(ye) 4家;預計淨增國家高新技術企業(ye) 100家,創下曆年新高。
“獨木不成林。我們(men) 既要有頂天立地的大企業(ye) ,也要有鋪天蓋地的中小企業(ye) 。”合肥新站高新區黨(dang) 工委書(shu) 記、管委會(hui) 主任黃衛東(dong) 對記者說,新站正做優(you) “鏈長+配套”文章,奮力將兩(liang) “新”產(chan) 業(ye) (新型顯示和半導體(ti) 、新能源及新材料)打造成為(wei) 兩(liang) 個(ge) 千億(yi) 級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集群。同時,培育大健康、智能製造等五個(ge) 超百億(yi) 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集群。
兩(liang) 個(ge) “1/3”
“新一站”的“新”,不僅(jin) 體(ti) 現在產(chan) 業(ye) 上,還體(ti) 現在青春和活力上。
走在新站大街小巷,一張張年輕麵龐迎麵而來。這裏是合肥人口年齡結構最“年輕”的區域,第七次人口普查數據顯示:15—59歲人口占比76.76%。
最“年輕”,與(yu) 兩(liang) 個(ge) “1/3”有關(guan) 。
地處新站高新區的磨店高教城,占地近9平方公裏,聚集本科、高中職、技工院校30所。師生人數20萬(wan) 人,占全區人口1/3。
另一邊,博士畢業(ye) 的於(yu) 東(dong) 亮,已在新站企業(ye) 工作半年。隨著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的壯大,越來越多年輕人對新站“一見傾(qing) 新”。據統計,新站產(chan) 業(ye) 技術人才數量,同樣占到全區人口的1/3。
兩(liang) 個(ge) “1/3”,使得新站常住人口增速全市第1,也構成了合肥科技創新、產(chan) 業(ye) 發展的有生力量。
新站的青春和活力,從(cong) 對效率、尤其是服務企業(ye) 效率的追求上,也能窺得一斑。
這些年,在“四證齊發”“標準地”“鏈盟行動”等大動作助力下,新站的大建設、大項目此起彼伏,但當地並不滿足。
“在保障質量和安全前提下,建設速度能不能更快一些?”“項目報批,還有沒有能夠壓縮的手續、優(you) 化的流程?”這是新站幹部經常思考的問題。
現階段,新站建立起覆蓋企業(ye) 全生命周期的為(wei) 企服務機製,並清單化、閉環式解決(jue) 企業(ye) 反映的各類問題。從(cong) “一時服務”到“全時服務”,從(cong) “解決(jue) 一件事”到“解決(jue) 一類事”的為(wei) 企服務局麵已然形成。
得益於(yu) 此,歐益睿芯項目3月開工建設、7月封頂、9月設備進場;巡鷹二期僅(jin) 用時7個(ge) 月就建成一座工廠,5個(ge) 月投產(chan) 三條產(chan) 線……
今年前三季度,新站區納入合肥市重點項目庫新開工項目50個(ge) 、開工率90.9%,完成投資320億(yi) 元。截至9月底,全區經營主體(ti) 8.4萬(wan) 戶,同比增長21%,高於(yu) 全市平均增速7.5個(ge) 百分點。
兩(liang) 次“融合”
據“聊時局”盤點,我國的開發區存在一個(ge) 現象:但凡是綜合實力靠前的,往往城市建設水平也可圈可點。
新站高新區也不例外。城市麵貌“新”,是它的鮮明特征。這源於(yu) 發展曆程中的兩(liang) 次融合。
一次,是與(yu) 主城區的融合。
今年9月,銅陵北路涉鐵下穿工程、文忠路高架(淮海大道-少荃街段)正式通車……近年來,隨著道路的打通、地鐵的開通,新站高新區與(yu) 主城區的交通聯係進一步增強。
最新的合肥市國土空間總體(ti) 規劃,更是將新站高新區少荃湖明確為(wei) 12個(ge) 城市副中心之一。
與(yu) 主城區的融合,密切了空間聯係,拉近了心理距離。
另一次,是產(chan) 與(yu) 城的融合。
大力發展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的同時,新站在城市建設上動腦筋、下功夫,一批優(you) 質生態、教育、醫療、休閑項目相繼建成。
每逢節假日、周末,少荃湖公園都會(hui) 吸引不少市民、遊客前來打卡。這些年,新站高新區建成開放公園7座,新增綠化麵積250萬(wan) 平方米,生態畫卷濃墨重彩。
引入優(you) 質教育資源,42中、38中、南門小學、和平小學相繼落戶;安醫大一附院北區、省二院、京東(dong) 方醫院等架構起涵蓋國家區域醫療中心、三甲醫院、專(zhuan) 科醫院、社區醫院的醫療體(ti) 係。“家門口就有好學校、好醫院”的願景變為(wei) 實景。
能夠容納萬(wan) 人的少荃體(ti) 育中心也是“大手筆”。不久後,它就將投入運營……
以上種種,勾勒出宜業(ye) 、更宜居的現代化城市模樣。
產(chan) 與(yu) 城的融合,道出了高質量發展基本邏輯:有了產(chan) 業(ye) ,就有了人,進而塑造了城。而一座宜居的城,才能更好地留住人,進而支撐產(chan) 業(ye) 發展。
…………
28年前,新站因轄區內(nei) 的“合肥新火車站”得名;現如今,它成為(wei) 名副其實的合肥“新一站”。
不過,新站的故事並沒有畫上句號。
今年上半年,合肥GDP5841.8億(yi) 元,居全國第19位,繼續處在競爭(zheng) 最激烈的區間,想要穩固“地位”“再進階”,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而成為(wei) 特大城市後,推進所屬開發區進一步產(chan) 城融合,是合肥的一項重要任務。
“巧合”的是,這兩(liang) 項都是新站高新區的長板。
“新站,充滿向上力量。我們(men) 匯聚的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探索出的產(chan) 城深度融合發展模式,一定會(hui) 為(wei) 合肥從(cong) ‘黑馬’變‘駿馬’貢獻更多力量,提供更多借鑒。”黃衛東(dong) 告訴“聊時局”。
合肥“新一站”,正成為(wei) 支撐合肥高質量發展的“下一站”。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