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地方

最高獎勵2000萬元 合肥發布促進民營經濟發展實施細則

發布時間:2023-12-15 15:17:00來源: 安徽網

  近日,合肥市發布了《〈合肥市促進民營經濟發展條例〉實施細則》(以下簡稱《實施細則》),在創新發展、強化要素保障、鼓勵擴大規模、加強融資支持等方麵給予真金白銀獎補,支持民營經濟發展。

  根據《實施細則》,合肥將推動規模以上民營工業(ye) 企業(ye) 技術改造,對符合要求的企業(ye) 給予最高2000萬(wan) 元補貼。

  支持創新發展 最高給予2000萬(wan) 元補貼

  在科技創新方麵,合肥市支持民營企業(ye) 加大研發投入。《實施細則》提出,對企業(ye) 實施“清單式”管理,強化研發費用加計扣除政策精準推送;對符合條件的國家科技型中小企業(ye) 研發費用給予最高50萬(wan) 元補貼,對高價(jia) 值專(zhuan) 利培育、專(zhuan) 利導航項目等給予最高500萬(wan) 元獎勵。

  支持民營企業(ye) 開展技術轉化。《實施細則》提出,對高校院所輸出應用型科技成果或企業(ye) 吸納技術就地轉化,按照規定給予高校院所或企業(ye) 最高150萬(wan) 元獎勵;對企業(ye) 經認定登記且年度累計登記額1000萬(wan) 元以上的,符合要求的給予最高30萬(wan) 元獎勵。

  《實施細則》提出,對主導製定國際標準、國家標準、行業(ye) 標準的民營企業(ye) ,按照規定給予最高130萬(wan) 元一次性獎補。支持開展技術改造。《實施細則》提出,推動規模以上民營工業(ye) 企業(ye) 技術改造,對符合要求的企業(ye) 給予最高2000萬(wan) 元補貼。

  對企業(ye) “小升規”給予20萬(wan) 元獎勵

  《實施細則》提出,對符合國家產(chan) 業(ye) 政策要求的製造業(ye) 、戰略性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先進製造業(ye) 項目所使用的普通工業(ye) 用地,可按規定提高地上行政辦公及生活服務設施配套占比;對新認定的科技企業(ye) 孵化器、眾(zhong) 創空間給予最高150萬(wan) 元資金支持。

  在人才培養(yang) 引進上,《實施細則》提出,支持企業(ye) 開展新錄用人員技能培訓和職工崗位技能提升培訓,並給予相應補貼;支持民營經濟組織引進培養(yang) 各類人才,符合要求的可申報合肥人才政策並享受穩崗安居、教育醫療等服務保障;支持民營企業(ye) 家參加高層次人才培訓。

  支持民營企業(ye) 擴大規模,做大做強。《實施細則》提出,對企業(ye) “小升規”給予20萬(wan) 元獎勵,對工業(ye) 、建築業(ye) 企業(ye) 主營業(ye) 務收入“上台階”分檔給予企業(ye) 管理團隊資金獎勵,200億(yi) 元以上每一個(ge) 百億(yi) 元台階增加獎勵100萬(wan) 元。

  《實施細則》提出,引導中小企業(ye) 走專(zhuan) 精特新發展之路,推動專(zhuan) 精特新中小企業(ye) 提質擴麵,對省專(zhuan) 精特新中小企業(ye) 、省級專(zhuan) 精特新冠軍(jun) 企業(ye) 和專(zhuan) 精特新“小巨人”企業(ye) 給予政策資金支持。

  真金白銀獎補民營企業(ye) 上市融資

  合肥對民營企業(ye) 加強融資支持,《實施細則》提出,支持民營企業(ye) 申請“政信貸”產(chan) 品並提高貸款額度;擴大企業(ye) 質押融資、抵押貸款範圍,對符合條件的企業(ye) 實施“共同成長計劃”,為(wei) 企業(ye) 提供知識產(chan) 權金融產(chan) 品,增加首貸、信用貸、中長期貸款投放,支持金融機構創新貸款產(chan) 品。

  《實施細則》提出,發揮市政府引導母基金作用,強化股權投資支持,對投資民營科創企業(ye) 早期的基金給予20%最高500萬(wan) 元損失補貼,對超額收益給予50%-70%讓利。

  《實施細則》提出,對符合條件的合作金融機構給予最高80%風險補償(chang) 、擔保機構給予1%的保費補貼,對企業(ye) 通過“政信貸”產(chan) 品獲得貸款的給予利息補貼。

  鼓勵民營企業(ye) 上市融資。對企業(ye) 完成股改、在安徽證監局輔導備案、獲證券交易所受理的給予最高200萬(wan) 元獎勵,科創板上市申請獲受理的再獎勵50萬(wan) 元;對直接在境外主要證券交易所上市的、完成新三板掛牌和進入新三板“創新層”的企業(ye) 給予資金支持。

(責編:李文治)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