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地方

厚植高質量發展的綠色底色(美麗中國·關注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③)

發布時間:2023-12-18 15:11:00來源: 人民網-《人民日報》
2023年12月18日09:30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小字號

  中央經濟工作會(hui) 議係統部署2024年經濟工作,明確要求“深入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和綠色低碳發展”“持續深入打好藍天、碧水、淨土保衛戰”。

  環境基礎設施是持續深入打好汙染防治攻堅戰、改善生態環境質量、增進民生福祉的基礎保障,是第三輪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重點關(guan) 注的內(nei) 容。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近日公開通報福建、河南、海南、甘肅、青海5省的第三批典型案例,這5個(ge) 典型案例均為(wei) 一些地方環境基礎設施,特別是水環境基礎設施建設和運行存在的短板弱項。

  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協調局有關(guan) 負責人表示:“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公開通報一些地方環境基礎設施建設和運行存在的短板弱項,旨在發揮警示作用,切實推動問題整改,助力深入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和綠色低碳發展,厚植高質量發展的綠色底色。”

  一些地方城市環境基礎設施存在短板,生活汙水收集處理不到位

  最近,中央第一生態環境保護督察組督察福建省發現,龍岩、泉州城市環境基礎設施短板問題突出,生活汙水收集處理不到位。其中,督察發現,龍岩市汙水管網建設改造工作不到位,老舊城區和40個(ge) 城中村合計14.9平方公裏區域雨汙不分,占建成區總麵積比例達20%以上,雨季大量汙水下江入河。

  中央第二生態環境保護督察組督察河南省發現,洛陽、濮陽、信陽、駐馬店等市部分地區水環境基礎設施建設推進不力,汙水直排問題依然突出。其中,督察發現,洛陽市城區多座汙水處理廠長期超負荷運行,今年前8個(ge) 月,瀍東(dong) 、澗西、新區汙水處理廠開啟溢流閘排汙竟分別高達35次、36次、13次。

  一些地方環境基礎設施建設滯後,運行管理不到位

  中央第三生態環境保護督察組督察海南省發現,海南省一些地方生活汙水基礎設施建設推進不力,管網缺失嚴(yan) 重。《海南省城鎮汙水處理設施建設“十三五”規劃》要求2020年完成133個(ge) 汙水處理項目,按期完成的僅(jin) 50個(ge) ,截至目前仍有10個(ge) 未完成。其中,海口市江東(dong) 新區水質淨化中心2022年1月建成投運,但建成以來長期“吃不飽”,計劃建設的66.9公裏汙水幹管實際建成36公裏,正常通水的僅(jin) 6.9公裏。

  中央第四生態環境保護督察組督察甘肅省發現,甘肅省黃河流域部分城市環境基礎設施建設滯後、運行管理不到位,存在環境汙染和環境安全風險隱患。其中,督察發現,2013年起蘭(lan) 州市開發建設白道坪片區,目前片區入住人口已達6.5萬(wan) ,日均用水量約1.7萬(wan) 立方米,但至今未按規劃配套建設汙水處理廠,也未建設管網與(yu) 其他汙水處理廠連接,片區生活汙水僅(jin) 靠臨(lin) 時設施收集處理,實際處理水量約0.7萬(wan) 立方米/日。

  中央第五生態環境保護督察組督察青海省發現,西寧、海東(dong) 兩(liang) 市生活汙水收集處理設施曆史欠賬多,汙水處理廠建設滯後,排水管網中雨水、汙水管道多處混接錯接,汙水溢流或直排,影響周邊河流水質。督察發現,西寧市直到今年4月,才對主城區市政道路兩(liang) 側(ce) 的1897公裏雨汙管道開展排查,發現1419處雨汙混接錯接問題,截至督察時,尚有1171處未完成改造;海東(dong) 市直到今年7月才組織各縣區開展城鎮生活汙水管網排查,發現雨汙混接錯接問題924處,截至督察時才著手開始整治。

  近年來我國汙水處理能力大幅提升,還須持續發力久久為(wei) 功

  黨(dang) 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環境基礎設施建設和運行,並將其作為(wei) 持續深入打好汙染防治攻堅戰、全麵推進美麗(li) 中國建設的重要任務之一。

  中國人民大學環境學院副院長、水環境治理專(zhuan) 家劉國華表示,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我國汙水處理能力和汙水處理率大幅提升,汙水處理設施的建設和運營,為(wei) 我國改善水環境質量發揮了重要作用,也為(wei) 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從(cong) 這次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公開通報的典型案例以及我們(men) 平時在各地的調查研究來看,應該認識到,一些地方當前的汙水處理效率還不高,與(yu) 經濟社會(hui) 高質量發展的要求還不相符,與(yu) 人民群眾(zhong) 的期盼還有差距。這一問題值得高度重視,須持續發力、久久為(wei) 功。”劉國華認為(wei) 。

  第三輪第一批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公開通報第三批5個(ge) 典型案例後,福建、河南、海南、甘肅、青海5省高度重視,積極推進邊督邊改。5省省委、省政府主要領導同誌通過提出明確要求、現場調研督辦、召開專(zhuan) 題會(hui) 議推進等方式,大力推動督察整改工作。

  專(zhuan) 家建議,各地區各部門應嚴(yan) 格落實《“十四五”城鎮汙水處理及資源化利用發展規劃》等各項任務要求,加快形成布局合理、係統協調、安全高效、節能低碳的城鎮汙水收集處理及資源化利用新格局。加大科研力度,實現傳(chuan) 統汙水處理過程的提質增效和節能降耗。同時,創新實施模式,鼓勵推廣生態環境導向的開發模式,積極引導社會(hui) 資本參與(yu) 環境基礎設施項目建設運營。

  華中師範大學城市與(yu) 環境科學學院副教授易軍(jun) 認為(wei) ,加快推進環境基礎設施建設,不僅(jin) 能夠有效提升環境擴容能力,盤活存量環境資源,為(wei) 經濟發展釋放更多環境容量,還將有力拉動投資、擴大需求、促進就業(ye) 、推動經濟增長,助力協同推進高質量發展和高水平保護。

  《 人民日報 》( 2023年12月18日 15 版)

(責編:李文治)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