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優勢加快發展開放型經濟
發展開放型經濟對區域經濟發展起到了重要的助推作用,在開放型經濟中,要素、商品與(yu) 服務可以較自由地跨界流動,從(cong) 而實現最優(you) 資源配置和最高經濟效率,形成區域間的互補性。
2023年10月,《國務院關(guan) 於(yu) 推動內(nei) 蒙古高質量發展奮力書(shu) 寫(xie) 中國式現代化新篇章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發布,部署了7個(ge) 方麵重要任務,其中一個(ge) 任務就是“積極融入國內(nei) 國際雙循環,推動向北開放重要橋頭堡建設提質升級”,其中“加快發展開放型經濟”為(wei) 重中之重。《意見》明確了發展開放型經濟的基本內(nei) 容、總體(ti) 目標和重點任務,突出體(ti) 現了戰略性、係統性和可操作性,是當前和今後一個(ge) 時期內(nei) 蒙古加快建設開放型經濟的基本遵循。
解讀——
加快發展開放型經濟怎麽(me) 幹?
“發展開放型經濟,有利於(yu) 內(nei) 蒙古在新形勢下進一步提高利用國際國內(nei) 兩(liang) 個(ge) 市場、兩(liang) 種資源,統籌內(nei) 外、破立結合,破除阻礙對外開放的體(ti) 製機製障礙,加快把獨特的區位優(you) 勢轉化為(wei) 開放優(you) 勢、發展優(you) 勢,形成有利於(yu) 培育新的比較優(you) 勢和競爭(zheng) 優(you) 勢。”內(nei) 蒙古社科院“一帶一路”研究所副研究員照日格圖說。
照日格圖認為(wei) ,內(nei) 蒙古加快發展開放型經濟的著力點主要在以下幾個(ge) 方麵:
一是加強開放平台建設,推動開放型經濟發展。申請設立中國(內(nei) 蒙古)自由貿易試驗區,加快推動沿邊重點開放試驗區、跨境經濟合作區、跨境電商綜合試驗區、口岸產(chan) 業(ye) 園區等平台建設,完善各類開放平台布局功能,積極發揮其聯通內(nei) 外的載體(ti) 作用。促進口岸和腹地聯動發展,深化互市貿易區加工、投資、貿易一體(ti) 化發展,促進綜合保稅區高質量發展,增強內(nei) 生發展動力。
二是深度參與(yu) “中蒙俄經濟走廊”建設,發展開放型經濟。依托內(nei) 蒙古兩(liang) 個(ge) 基地建設、八大產(chan) 業(ye) 集群和十六條重點產(chan) 業(ye) 鏈優(you) 勢,與(yu) 蒙古國、俄羅斯在農(nong) 林牧漁、能源礦產(chan) 、基礎設施、防沙治沙等領域合作基礎上,推動對外開放向共建“一帶一路”國家延伸。釋放《區域全麵經濟夥(huo) 伴關(guan) 係協定》(RCEP)紅利,完善與(yu) 周邊國家的國際合作機製,深化與(yu) 日本、韓國和東(dong) 盟經貿合作,在科技、金融、食品加工、現代農(nong) 牧業(ye) 、現代服務業(ye) 、先進製造業(ye) 、新能源、新材料、數字經濟、醫療衛生、文化旅遊等領域國際合作,不斷擴大對外開放贏得更大空間。
三是加快構建開放格局,發展開放型經濟。實施更加主動的開放政策,眼睛既要向外看,更要向內(nei) 看。樹立“深化區域合作也是開放”的觀念,加強與(yu) 京津冀、長三角、粵港澳大灣區和東(dong) 三省的聯通,積極承接國內(nei) 先進產(chan) 業(ye) 轉移。用好京蒙協作平台,深入實施“六個(ge) 倍增計劃”,深化與(yu) 北京的全方位合作。建設沿邊產(chan) 業(ye) 園區,發展“口岸+”,延伸口岸產(chan) 業(ye) 鏈,由“通道經濟”向“落地經濟”轉型,為(wei) 國內(nei) 其他省區走向周邊國家、周邊國家更好進入我國市場搭建全方位服務平台,不斷增強服務能力、提升服務水平,打造沿邊開放新高地。
四是完善營商環境,營造開放發展一流環境。一流營商環境和優(you) 質配套服務是最有吸引力的梧桐樹,是經濟發展的強磁場。從(cong) 招商、落地、建設到投產(chan) ,全周期改善營商環境。深化“放管服”改革,激發和弘揚企業(ye) 家精神,構建親(qin) 清政商關(guan) 係,營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營商環境。要更加主動對接高標準國際經貿規則,穩步擴大規則、規製、管理、標準等製度型開放,營造具有一流國際競爭(zheng) 力的營商環境,促使市場環境體(ti) 現統一、公平、高效。
行動——
深化優(you) 勢 為(wei) 發展開放型經濟提供強勁動能
11月9日,在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ju) 行的新聞發布會(hui) 上,內(nei) 蒙古自治區相關(guan) 負責人表示,內(nei) 蒙古將積極申請設立中國(內(nei) 蒙古)自由貿易試驗區,提升互市貿易區、綜合保稅區等平台功能,深化與(yu) 蒙古國、俄羅斯在農(nong) 牧業(ye) 、能源礦產(chan) 、基礎設施、生態環保等領域合作。
《意見》發布以來,自治區黨(dang) 委、政府高度重視自貿試驗區申建工作,成立了中國(內(nei) 蒙古)自由貿易試驗區申建工作領導小組,自治區商務廳牽頭統籌推進中國(內(nei) 蒙古)自由貿易試驗區申建工作。
“積極申請設立中國(內(nei) 蒙古)自由貿易試驗區,可以最大限度爭(zheng) 取先行先試政策,助力內(nei) 蒙古進一步開展差別化探索、施行更多開放舉(ju) 措,可以充分發揮內(nei) 蒙古獨特區位優(you) 勢和資源稟賦優(you) 勢,進一步將內(nei) 蒙古高質量發展與(yu) 共建‘一帶一路’和中蒙俄經濟走廊建設結合起來,積極服務和融入國家重大戰略。”自治區商務廳相關(guan) 負責人介紹說。
在中國(內(nei) 蒙古)自由貿易試驗區申建工作穩步推進的同時,內(nei) 蒙古各互市貿易區也在加快動作。
11月21日,一輛滿載白俄羅斯冷凍牛產(chan) 品的貨車經二連浩特口岸順利發往內(nei) 地,這是二連口岸邊民互市貿易渠道首次進口的白俄羅斯商品。該批白俄羅斯冷凍牛產(chan) 品重20.27噸,價(jia) 值人民幣50.98萬(wan) 元,以落地加工模式進口。
落地加工模式進口可以提高邊境地區的產(chan) 業(ye) 附加值,促進當地就業(ye) 和經濟發展。《意見》中提出,“加快滿洲裏、二連浩特互市貿易區加工、投資、貿易一體(ti) 化發展。”為(wei) 加快《意見》落實,內(nei) 蒙古商務廳聯合海關(guan) 、邊檢、稅務、市場監管、盟市政府等組成工作專(zhuan) 班,推動各互市貿易區升級改造並恢複運營,使因疫情停擺三年的邊民互市貿易重燃生機與(yu) 活力。
12月20日,隨著首批來自蒙古的手工藝品入區交易,新巴爾虎旗額布都格邊民互市貿易區正式恢複通關(guan) 運營。至此,自治區5個(ge) 邊民互貿區全部恢複通關(guan) 運營,實現“應開盡開”。
“自治區促進邊境貿易創新發展工作專(zhuan) 班成立以來,全麵梳理了全國各互貿區及13個(ge) 試點城市政策經驗,製定並完善工作方案,對互市貿易商品進行大數據分析,測算互市貿易與(yu) 一般貿易稅費差異,為(wei) 企業(ye) 提供可進口商品及成本測算數據支撐,明確進口落地加工全鏈條工作機製和9個(ge) 監管單位工作職責,出台支持政策,同時開展政策宣講並幫助邊民對接國外客商,推動內(nei) 蒙古邊民互市貿易加快繁榮。”內(nei) 蒙古商務廳對外貿易處副處長李春陽介紹說。
從(cong) 今年年初內(nei) 蒙古各互市貿易區陸續恢複運營以來,目前全區邊民互市貿易額達到3.67億(yi) 元,超過疫情前水平。
研究優(you) 化邊境口岸行政區劃設置,增強內(nei) 生發展動力。推進滿洲裏與(yu) 紮賚諾爾、烏(wu) 蘭(lan) 察布與(yu) 二連浩特等地區創新管理模式,促進口岸和腹地聯動發展。進一步夯實產(chan) 業(ye) 基礎,促進綜合保稅區高質量發展……
深化優(you) 勢,全域聯動。內(nei) 蒙古正在為(wei) 發展開放型經濟提供強勁動能。
目標——
發展更高層次的開放型經濟
“發展更高層次的開放型經濟,是實現內(nei) 蒙古高質量發展的戰略需要。近年來,內(nei) 蒙古充分發揮區位、資源、人文優(you) 勢,聚焦向北開放重要橋頭堡建設,以中蒙俄經濟走廊建設為(wei) 主要合作平台,以《區域全麵經濟夥(huo) 伴關(guan) 係協定》(RCEP)為(wei) 抓手,穩步擴大對外貿易深度和廣度,但經濟外向度不高、外貿結構單一、平台建設不足等短板突出。因此,內(nei) 蒙古要推動經濟轉型升級,發展更高層次的開放型經濟,加強國際產(chan) 能合作,不斷鞏固傳(chuan) 統市場,逐步拓展新興(xing) 市場,持續增強利用‘兩(liang) 種資源’、開拓‘兩(liang) 個(ge) 市場’的能力,拓展經濟發展空間,促進內(nei) 蒙古‘更加務實’的開放、‘更大範圍’的開放、‘更寬領域’的開放、‘更深層次’的開放、‘更加安全’的開放,更好推動內(nei) 蒙古高質量發展。”照日格圖說。
推進向北開放,必須發展更高層次的開放型經濟。
在推動邊民互市貿易發展上,內(nei) 蒙古將繼續推動二連浩特互市貿易進口商品落地加工做大做強;支持滿洲裏互市貿易進口商品落地加工先期試行;推動呼倫(lun) 貝爾市3個(ge) 互貿區加快開放;推動滿洲裏鐵路互貿點申建;推動剛獲批的阿爾山互貿區盡快實現封關(guan) 運營;支持策克互貿區加快建設,早日封關(guan) 運營。
在促進外商投資穩定增長,提高利用外資質量上,結合內(nei) 蒙古對外投資工作實際,相關(guan) 部門將多渠道開展經貿活動,為(wei) 企業(ye) 暢通國內(nei) 外市場,發揮內(nei) 蒙古對俄蒙合作的區位優(you) 勢和產(chan) 業(ye) 優(you) 勢,構建以國內(nei) 大循環為(wei) 主體(ti) 、國內(nei) 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
在促進綜合保稅區高質量發展上,圍繞“提質增效”總目標,在招商引資、項目建設、外貿發展、產(chan) 業(ye) 培育上再突破,在功能平台、服務環境、設施配套上再提升,在要素保障、管理機製上再強化,不斷提高內(nei) 蒙古對外開放水平。綜合保稅區作為(wei) 對外開放的重要平台,在擴大對外貿易、吸引外商投資和促進產(chan) 業(ye) 轉型升級等方麵發揮著重要作用,內(nei) 蒙古現有3個(ge) 綜合保稅區,分別為(wei) 滿洲裏綜合保稅區、呼和浩特綜合保稅區(出口加工區)和鄂爾多斯綜合保稅區。2023年1-11月,3個(ge) 綜保區進出口總值達220.9億(yi) 元,同比增長120.9%。
作為(wei) 我國向北開放重要橋頭堡,內(nei) 蒙古正在以更大氣魄擴大開放,把開放觸角延伸到中亞(ya) 、東(dong) 北亞(ya) 乃至歐洲,更好統籌“兩(liang) 個(ge) 大局”,樹立“深化區域合作也是開放”的觀念,在開放中創造機遇,在合作中破解難題,推動發展開放型經濟不斷向前,讓更多人共享開放型經濟發展成果。(記者 高慧)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