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地方

人民熱評:警惕燒錢的“野雞競賽”

發布時間:2024-01-03 11:34:00來源: 人民網-觀點頻道

  微信朋友圈裏,經常會(hui) 看到各種投票鏈接。你有沒有想過,這看似平常的投票,也有可能成為(wei) 詐騙分子利用的工具?

  據央視新聞報道,江蘇一詐騙團夥(huo) 虛構“少兒(er) 藝術之星大賽”,他們(men) 把孩子作品做成鏈接,供家長發朋友圈拉票,熱度上升後開設刷禮物通道,騙家長投票充值,引誘家長們(men) 刷錢攀比。該團夥(huo) 開展2500多場所謂比賽,上萬(wan) 名學生參加,收益1400多萬(wan) 元!近日,3名主犯因犯詐騙罪被判刑。

  一場子虛烏(wu) 有的“少兒(er) 藝術之星大賽”,何以引得全國20多個(ge) 省份上萬(wan) 名家長被騙?答案很簡單,騙子深諳家長心理,先以免費參賽請君入甕,再以花錢投票層層設套,最終導致諸多家長深陷其中、欲罷不能。

  據報道,這個(ge) 詐騙團夥(huo) 先是漫天撒網,向各地藝術培訓機構比賽邀請,他們(men) 表示,這是一場全國性的網絡公益比賽,不收取任何費用,家長隻要將鏈接發到微信朋友圈裏,讓親(qin) 朋好友來投票就行。從(cong) 藝術培訓機構的角度看,如此“授人玫瑰手有餘(yu) 香”無疑是一件好事。從(cong) 家長的角度看,既然不收取費用,各種獎項自然是多多益善。

  騙子的狡詐之處正在於(yu) 此——參賽門檻有多低,後續的競爭(zheng) 就有多“卷”。於(yu) 是,為(wei) 了替孩子刷一個(ge) 好名次,有些家長一擲千金,甚至為(wei) 此盲目攀比、暗自較勁。至此,不少家長已經忘記了“參賽”的初衷。雖然以助力孩子展現“少兒(er) 藝術”為(wei) 初衷,隨著花錢刷票的持續進行,更像是一場家長瘋狂燒錢的“行為(wei) 藝術”大賽。

  通過虛構賽事來攫取不義(yi) 之財,詐騙團夥(huo) 被繩之以法可謂咎由自取。回顧此次事件,不僅(jin) 提醒家長們(men) 擦亮眼睛、提高警惕,同時也提醒家長們(men) 以一種更加平和的心態去看待各種少兒(er) 比賽。

  為(wei) 人父母,都希望為(wei) 孩子的未來提供更多助力。本著技不壓身的原則,有些家長覺得培訓班多多益善,對於(yu) 各種不明覺厲的獎項,也是來者不拒。在這樣的背景中,一些唯利是圖的騙子也覓得了“商機”。近年來,各種“野雞競賽”時有出現,不僅(jin) 加重學生負擔、破壞教育生態,而且隱藏詐騙風險、擾亂(luan) 社會(hui) 秩序。對此,教育部曾鄭重提醒:凡未列入教育部公布的《2022—2025學年麵向中小學生的全國性競賽活動名單》的均屬違規舉(ju) 辦的“黑競賽”;所有競賽的結果均不得作為(wei) 中小學生招生入學依據,也不得作為(wei) 中高考加分項目。

  抵製違法違規的“野雞競賽”,首先就要更加理智地看待競賽的價(jia) 值和意義(yi) :無論什麽(me) 樣的競賽,都是為(wei) 了展現才能,而不是比拚財富。任何以“燒錢”為(wei) 表現的“競賽”,本質上就是一種欺騙——就算花錢能買(mai) 來獎項,又如何能買(mai) 到孩子的未來?

(責編:李文治)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