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施農業巧生金 冬忙帶來新銷路
“春種、夏管、秋收、冬閑”是傳(chuan) 統農(nong) 業(ye) 生產(chan) 的真實寫(xie) 照,而在赤峰市的鄉(xiang) 村裏卻看不到一絲(si) “冬閑”的氣息,設施農(nong) 業(ye) 大棚裏一派熱火朝天的“冬忙”景象,處處熱氣升騰,上演著冬閑人不閑的新鄉(xiang) 村圖景。
在巴林右旗達爾罕街道麻斯塔拉嘎查的盛卉花木種植專(zhuan) 業(ye) 合作社大棚裏,品種多樣、形態各異的花卉競相綻放,花農(nong) 在花叢(cong) 裏穿梭,忙著對植株進行打叉、澆水、施肥。
“這裏有海棠、蝴蝶蘭(lan) 、菊花、月季、康乃馨、多肉等上百個(ge) 品種,2處暖棚和5處冷棚有1萬(wan) 多個(ge) 盆栽、10萬(wan) 株綠化苗。”合作社負責人郭豔君自豪地說:“合作社主要從(cong) 事花卉盆景種植、栽培及銷售、園林綠化、庭院美化等,輻射大板鎮及周邊旗縣,去年淨利潤達到15萬(wan) 元以上。”
歲末年初是花卉銷售旺季,合作社也迎來忙碌高峰期,除雇傭(yong) 長期花農(nong) 5名外,還將雇傭(yong) 20餘(yu) 名季節性花農(nong) ,帶動更多農(nong) 牧戶走上“花樣”致富路。
眼下,天氣轉冷,在林西縣官地鎮下官地村種植戶李剛家大棚裏,一株株西紅柿幼苗長勢良好,李剛正忙著梳理秧苗,查看長勢情況。李剛說,對他而言早已經沒有冬閑的概念,“以前冬天閑著沒事幹,老百姓不掙錢還花錢。自從(cong) 種上設施農(nong) 業(ye) 大棚,冬閑變成冬忙了,腰包更鼓了。”
話音剛落,李剛又來到蘆筍大棚,他熟練地切斷蘆筍,收割裝筐,臉上堆滿了笑容:“蘆筍一斤10元錢,今天割完晚上就能裝車發貨。一個(ge) 冬天就能賣1萬(wan) 多元錢。”
從(cong) “閑”到“忙”,一字之差,變化萬(wan) 千。大棚裏的綠色蔬菜鮮翠欲滴,各色鮮花爭(zheng) 奇鬥豔……多彩的農(nong) 事活動讓冬日變得“五彩斑斕”。(記者 肖璐 攝影報道)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