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德惠:因地製宜向美而行 打造生態宜居“美麗圖景”
老舊小區麵貌煥然一新,街頭巷尾幹淨整潔,口袋公園打造城市景觀,村內(nei) 村外美麗(li) 非常……穿行在德惠的大街小巷,目之所及,不由得讓人沉浸在滿滿幸福之中。
近年來,德惠市環境建設日新月異,全域麵貌不斷推陳出新,市政功能逐步完善,人居環境不斷優(you) 化。路寬了、城綠了、人樂(le) 了……一座綠色、生態、和諧、美麗(li) 的現代化城市正悄然崛起。
老舊小區改造 打造安居樂(le) 業(ye) 的美麗(li) 家園
優(you) 美的生活環境是人民群眾(zhong) 安居樂(le) 業(ye) 的重要前提。
德惠市和平小區的居民就對自己居住了20多年的小區非常滿意。“樓體(ti) 外牆做了粉飾,新增了小區樓宇門,路麵也進行了新的鋪設。現在路平了,水暢了,老百姓的心裏亮堂了。在這兒(er) 住了這麽(me) 多年,感覺好像又住了一回新房。”家住德惠市和平小區居民劉岩說起老房子裏住出的新幸福時,滿口是對德惠市老舊小區改造工程的稱讚。
然而,以前的和平小區是德惠市內(nei) 典型的老舊散小區,路麵坑窪、垃圾成堆、車輛亂(luan) 停亂(luan) 放、線纜亂(luan) 飛……居住在其中的居民時常因為(wei) 環境問題引起糾紛。
2021年,德惠市實施城鎮老舊小區改造工程,對2000年以前建成的小區分為(wei) 室內(nei) 、室外兩(liang) 部分進行改造,改造內(nei) 容包括:小區周邊及小區內(nei) 道路、小區內(nei) 雨汙水分流、電力電信架空管線入槽入地、黨(dang) 建宣傳(chuan) 欄、生活垃圾分類箱、小區內(nei) 綠化、樓梯踏步維修、樓道內(nei) 樓梯扶手、給水供熱管線改造等,另外,還根據實際,增設各種健身器材。兩(liang) 年來,德惠市完成了15個(ge) 小區、146棟樓、51萬(wan) 平方米建築麵積的改造。
“現在環境好了,孩子在小區內(nei) 玩耍也放心多了。之前非常羨慕別人住的小區環境好、管理好,改造之後我們(men) 的小區也變好了住在這裏也安心多了。”小區舊貌換新顏,居民謝學海看在眼裏、喜在心中。
“因為(wei) 小區建成時間比較長,以前總是會(hui) 有居民到社區反映居住環境差的問題,現在小區改造之後大多數時候聽到的都是稱讚的話,現在鄰裏之間的糾紛也變少了,大家的精神麵貌和凝聚力也增強了。”和平小區網格長劉中秋說。
營造良好的小區環境,讓居民幸福感再升級。老舊小區改造工程有效改善了“老破小”“髒亂(luan) 差”的小區環境,提升了居民生活品質,真正將老舊小區改造改到群眾(zhong) 的心坎上。
人居環境整治 繪就美麗(li) 鄉(xiang) 村新畫卷
環境是鄉(xiang) 村的“底色”。近年來,德惠市以“淨起來、綠起來、美起來”為(wei) 三步走戰略目標,紮實開展人居環境整治,讓鄉(xiang) 村環境從(cong) 幹淨整潔向美麗(li) 宜居轉變,鄉(xiang) 村麵貌和人居環境持續向好,群眾(zhong) 幸福指數持續攀升。
這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要數德惠市惠發街道的永生村。走進永生村,寬敞幹淨的村路、整潔如新的牆麵、整齊劃一的徽派仿古院牆大門,美景如畫。柏油馬路貫穿全村,綠化濃鬱疊翠,一個(ge) 民族風情與(yu) 現代氣息相結合的新中式美麗(li) 鄉(xiang) 村展現眼前。
“永生村這幾年的變化太大了!原來很落後,道路顛簸、汙水橫流、垃圾隨處可見。現在,道路修平整了,都通到家裏,家家都用上了環保衛生的室內(nei) 廁所,道路兩(liang) 側(ce) 都安裝了路燈,生活垃圾定時有人來清理,村路兩(liang) 側(ce) 樹木林立,花草飄香……”說起村裏的變化,村民徐先生一下打開了話匣子。
“我們(men) 村還被評為(wei) 長春市美麗(li) 鄉(xiang) 村示範村、長春市十大美麗(li) 村莊、‘百村引領 千村示範’試點村了呢。”徐先生略顯驕傲地說。
永生村隻是德惠市眾(zhong) 多美麗(li) 鄉(xiang) 村中的其中一個(ge) 。
在德惠市布海鎮哈裏村,由於(yu) 村內(nei) 人居環境的改善讓村民的獲得感、幸福感大幅提升,村民爭(zheng) 相參加到村風文明建設中,在自覺維護生活的環境的同時,紛紛加入到村內(nei) 組建的誌願服務隊、衛生清理隊、綠化美化隊三支隊伍中。“在做好自家‘門前三包’的同時,我們(men) 承擔起‘空心戶’門前環境衛生的清理任務,就是要把這種良好的生活環境永遠保持下去。”誌願者服務隊成員張春誌說,美麗(li) 鄉(xiang) 村建設,我們(men) 村民人人有責。
德惠市始終堅持把保護生態環境擺在優(you) 先位置,走生態文明發展之路,組織開展了農(nong) 村人居環境攻堅戰。2023年,德惠市新改建農(nong) 村公路1031公裏,建設規模居長春地區首位,硬化路通屯率達100%。紮實開展全域農(nong) 村人居環境整治,累計清運農(nong) 村生活垃圾、農(nong) 業(ye) 生產(chan) 廢棄物5.6萬(wan) 噸,清理排水溝渠1260公裏,栽花種草967公裏,綠化村屯87個(ge) ,創建幹淨人家1.7萬(wan) 戶,完成改廁2000戶,鄉(xiang) 村“路暢、水清、林綠、村淨”麵貌整體(ti) 呈現。農(nong) 村人居環境得到持續改善,繪就了一幅幅崇尚美德、文明和諧、環境宜人的美麗(li) 鄉(xiang) 村新畫卷。鄉(xiang) 村變得越來越美,農(nong) 民群眾(zhong) 的生活也像芝麻開花一樣越來越高。
美化城市環境 彰顯城市獨特魅力
一座城市猶如一件藝術品,必須精雕細琢,才能彰顯魅力。多年來,正是在一次次雕琢中,德惠市的城市“顏值”得到了大幅提升,百姓生活其中獲得感、幸福感滿滿。
綠色寬廣、曲徑通幽、小橋流水、亭台樓榭……在德惠市,不管是晨起鍛煉,還是黃昏納涼,人們(men) 不約而同地都會(hui) 來到德惠植物公園,這個(ge) 集生態、休閑、養(yang) 生的綜合性公園,早已成為(wei) 市民們(men) 閑暇之餘(yu) 的首選之地。“到公園散散步,和老朋友聊聊天,美得很!”家住植物公園附近的李先生對家門口的變化讚歎不已。
然而在2004年以前,植物公園則是早已廢棄的黃土大坑,也是德惠市區空氣揚塵的主要來源,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著整個(ge) 城市的環境。德惠市委市政府立足長遠,科學謀劃,製定了植物公園三年建設規劃,變廢地為(wei) 綠洲,將這裏打造成了城市“肺葉”。
“園區內(nei) 的荷花池就是由原來的兩(liang) 個(ge) 黃土坑改造而成的,我們(men) 還建設了水上樂(le) 園、修建了水上浮橋,將2個(ge) 池塘連為(wei) 一體(ti) ,池塘中間修建了涼亭,水中植入了觀賞荷花和睡蓮,這裏已經成為(wei) 整個(ge) 園區大家必來打卡的景點。”德惠市植物園管理中心保衛科長陳秉正介紹說。
在距離植物公園不遠處,德惠市文化公園同樣備受市民的喜愛。同樣是由廢棄黃土坑改造而成的文化公園,則在“文化”上做足了文章。走在文化公園裏,仿古長廊、國學長廊、12組曆史人物銅雕等無不透露出濃厚的文化氣息。 此外,在德惠市1400平米的新華口袋公園和1200平米的鬆柏路小微綠地也成為(wei) 市民休閑娛樂(le) 好去處。德惠市科學設計方案、合理布局空間,將零星邊角地、老舊綠地打造成精致的“口袋公園”和“小微綠地”,不但讓城市景觀、生態係統得到了明顯改善,還扮靚了城市空間,為(wei) 城市增彩。
逛完公園,走在德惠的大街小巷,造型別致的街路綠化讓人眼前一亮,修剪平整的植物群落,三個(ge) 層次的梯次搭配,讓植物群落看上去十分和諧有序。“我們(men) 園林師傅的手藝都特別好,提前設計、科學謀劃,在參考先進的設計理念和設計樣本的同時,結合本地自然資源和基礎建設的基本情況,盡量選用鄉(xiang) 土樹種。”德惠市園林管理所綠化科長畢明晶說。
近年來,德惠市園林管理所,搶抓有限的栽種時間,完成綠化、補植、美化工作,高質量開展秋季街路綠化項目。2023年初至今累計新植、補植各類喬(qiao) 木2281株、灌木29.5萬(wan) 株、花卉9.5萬(wan) 株、種植草坪4650平方米,有效地提升了城市街路綠化彩化整體(ti) 效果。
“生態越來越好、環境越來越美。”這是生活在德惠這座城市市民的共同感受。一直以來,德惠市通過一係列的舉(ju) 措,聯動協調全市多部門,從(cong) 改善城市生態環境,提升居民生活質量等方麵入手,在打造“美麗(li) 德惠”上深耕細作。如今,德惠市的天更藍、地更綠、水更清……城鄉(xiang) 環境越來越美,老百姓的幸福指數也越來越高。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