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asyfundingllc.com
home

湖北:守護一方水土 繪就美麗家園

發布時間: 2024-01-11 11:26:00 來源: 人民網-湖北頻道 原創稿

  三麵環山,長江、漢水穿境而過,造就了令人心馳神往的靈秀湖北。這些地貌特點,也讓湖北成為(wei) 全國水土流失較為(wei) 嚴(yan) 重的省份之一。

  作為(wei) 國家中部重要生態屏障和長江流域重要水源涵養(yang) 地,留住這賴以生養(yang) 的一方水土,荊楚大地責無旁貸。

  湖北積極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加大水土流失治理的工作力度,讓山川煥發新的生機活力,實現生態保護和經濟發展雙贏。

  數據顯示,2022年,湖北省水土流失麵積為(wei) 30550.43平方公裏,占國土麵積的16.43%,全省水土保持率為(wei) 83.57%。與(yu) 2021年相比,全省水土流失麵積減少540.42平方公裏,減幅1.74%。

  “不毛之地”披綠裝

  丹江口水庫是亞(ya) 洲最大的人造湖泊,也是國家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水源地、國家一級水源保護區,總庫容達290億(yi) 立方米。

  在緊臨(lin) 丹江口水庫的庫區鎮——丹江口市石鼓鎮,有一處被稱為(wei) “火焰山”的丹霞地貌,早年由於(yu) 過度砍伐及放牧,導致土層瘠薄,石漠化嚴(yan) 重。因為(wei) 山體(ti) 土壤沒有肥力,也沒有黏性,常規的植樹方法難以存活,曾有專(zhuan) 家在現場考察後斷言,這裏將永遠不會(hui) 變綠。

  十多年前,丹江口石漠化綜合治理工程正式啟動。工作人員在山坡上找到合適的植樹位置後,通過植入鋼筋、鋪上草木,造出樹窩,再運土上山填入樹窩,就這樣,一株株耐旱的側(ce) 柏、大葉女貞得以種下。為(wei) 了提高樹木存活率,工作人員還將石塊壘放在樹窩下方山體(ti) 的溝壑間,防止土壤被水衝(chong) 走。

  憑借著“石頭縫裏種樹”的毅力,丹江口將昔日“不毛之地”變得鬱鬱蔥蔥。在這片堅硬貧瘠的土地上,已有耐旱苗木180多萬(wan) 株。

  經過多年持續治理,丹江口市共完成石漠化綜合治理工程林業(ye) 植被建設14.54萬(wan) 畝(mu) ,完成治理石漠化麵積114平方公裏,新增人工造林麵積1222公頃,草地麵積825公頃,有效保護丹江口庫區植被麵積5254公頃。

  水土流失治理有了成效,水源得以涵養(yang) ,森林植被結構得到整體(ti) 優(you) 化,生態環境保護得到明顯改善,為(wei) 丹江口庫區水質穩定達標,“一庫碧水永續北送”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小流域“治”出大風景

  “巡河也是尋美!”宜昌市遠安縣民間河長們(men) 在巡查鹿苑河後不禁發出感慨。天生的秀山麗(li) 水,加上人們(men) 巧奪天工的設計和改造,一步一景,一幅“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xiang) 愁”的山水畫卷展現在眼前。

  鹿苑河,屬沮河一級支流,全長20千米,流域麵積87.5平方公裏。幾年前,這裏還是當地村民口中的“問題河”,河裏雜草叢(cong) 生,遍布垃圾,汙染嚴(yan) 重。

  遠安縣以美麗(li) 河湖建設為(wei) 契機,統籌推進鹿苑河生態清潔小流域治理。跨區域聯動石橋、柏家、杜家等水係源頭各村,陸續關(guan) 閉流域內(nei) 7家煤礦、1家矽礦、1處沙場,並采取封禁管護、河道疏浚、固堤護坡、增植補綠等措施,通過“人工幹預+自然修複”的方式讓流域生態係統煥發生機。

  同時,在流域內(nei) 推廣現代農(nong) 業(ye) 技術,推行水肥一體(ti) 化噴灌技術,使用黃板紙和生物誘捕等綠色防控技術,使用菌糠、有機肥替代無機化肥等,多措並舉(ju) 減少農(nong) 業(ye) 麵源汙染。

  治理後的鹿苑河,水清、岸綠、景美,生態底色逐漸被擦亮,成為(wei) 遠近聞名的休閑度假勝地。

  為(wei) 了使河湖長治久清,遠安縣還建立了智慧水利管理平台,實現多部門數據共享,對主要河道、重點山洪溝、水庫進行24小時自動信息采集,讓縣域內(nei) 河道時刻接受“健康體(ti) 檢”。

  前不久,鹿苑河生態清潔小流域被評定為(wei) 國家水土保持示範工程。根據湖北出台的《關(guan) 於(yu) 加強新時代湖北水土保持工作的實施意見》,到2025年,全省將建設生態清潔小流域120條;到2035年,建設生態清潔小流域520條。

  興(xing) 業(ye) 富民展新顏

  “連續舉(ju) 辦三屆茶文化旅遊節,豐(feng) 富了大悟茶的品牌文化內(nei) 涵和價(jia) 值,提升了大悟茶的知名度。”去年4月底,參加大悟茶文化旅遊節的客商,為(wei) 大悟茶產(chan) 業(ye) 高質量發展點讚。

  大悟通過招商引資吸引社會(hui) 力量投入水保治理,采取高標準水平梯田整地,完善坡麵水係工程,建設配套蓄水工程和排水溝渠,建成標準化茶園。此舉(ju) 提高了生態係統的穩定性,提高了茶園保水、保土、保肥能力,也提高了茶葉的產(chan) 量和質量。

  據統計,大悟茶園麵積達到30萬(wan) 畝(mu) ,茶葉年產(chan) 量超過1萬(wan) 噸,總產(chan) 值過20億(yi) 元,全縣涉茶行業(ye) 人員達12萬(wan) 人。漫山茶葉成為(wei) 鄉(xiang) 村振興(xing) 的“金葉子”,農(nong) 民增收的“搖錢樹”,一條既涵養(yang) 水源、又培育產(chan) 業(ye) 的生態發展之路越走越寬。

  “拍風電,遊花山,真是開心極啦!”假期期間,到大悟小禮山、仙居頂、江家山旅遊的人絡繹不絕。

  當地將風電項目作為(wei) 水土保持強監管的重點,對風電場平台、邊坡道路進行美化、綠化、硬化,打造湖光、風機、山花、綠草交相輝映的美景,讓荒山變景區。看到日漸旺盛的人氣,山下村民紛紛辦起農(nong) 家樂(le) ,帶來更多收益。

  大悟把水土保持工作放在全縣經濟社會(hui) 發展的戰略大局中去推動,水土保持率預測平均增長0.58%,年均水土流失麵積減少1.13%,森林覆蓋率達53%,水土保持助力綠色產(chan) 業(ye) 基地麵積達到160萬(wan) 畝(mu) ,帶動旅遊業(ye) 年均綜合收益超過14億(yi) 元。

  治一方水土,興(xing) 一方產(chan) 業(ye) ,美一方家園。湖北圍繞治理水土流失、改善生態環境、推動湖北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目標任務,有序推進各項水土保持重點工作,水土流失麵積和強度持續呈現“雙下降”態勢,繪就了人與(yu) 自然和諧共生的“綠富美”答卷。

(責編: 李文治 )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