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桑幹河清水長流(美麗中國)
核心閱讀
桑幹河是永定河的重要源頭。近年來,地處桑幹河源頭的山西朔州市采取多種措施,清理河道、治理荒山沙地、進行生態補水,守護好京津冀的水源涵養(yang) 地。
從(cong) 山西省朔州市朔城區向東(dong) 出發,驅車30多分鍾,便到了神頭鎮馬邑村。村東(dong) 南一公裏的濕地深處,兩(liang) 條水量不大卻湍急的河流在此交匯,交匯之後就是桑幹河。桑幹河一路蜿蜒流向東(dong) 北,在河北與(yu) 洋河交匯為(wei) 永定河。
源頭治理,水質向好兩(liang) 岸變綠
朔州市與(yu) 忻州市之交的管涔山,向南流出汾河;向北流出恢河,即桑幹河源頭。
恢河在朔城區沙河村向北潛入砂礫石層,成為(wei) 暗河潛流5公裏後,從(cong) 幾處巨大的泉眼裏汩汩翻湧而出。如今,看著 “恢河伏流、十裏鑽沙”的美景,很難想象這裏曾經是垃圾遍地的水溝。
2005年,朔城區政府製定綜合性河道治理規劃,投入16億(yi) 元資金,劃分七期工程對恢河進行源頭治理,統籌治山、治水和治林,實施大規模的汙泥清運、土方回填、農(nong) 村生活汙水治理等工作,再按照設計標準修建防護堤岸。同步進行造林綠化後,河道兩(liang) 岸環境不斷改善。
恢河一路奔向東(dong) 北,在神頭鎮遇到神頭泉後,水麵寬闊起來,100多個(ge) 泉點組成的神頭泉群泉水噴湧,水質可達地表水Ⅰ類標準。即便在冬季,也能見到野鴨、鴛鴦等在湖麵上嬉戲。
神頭鎮黨(dang) 委書(shu) 記劉進強介紹,為(wei) 保證神頭泉的優(you) 良水質,區、鎮政府關(guan) 停了附近排汙嚴(yan) 重的化工廠、石料廠等。
2022年以來,朔州持續開展桑幹河清河行動。截至目前,共計清理淤泥、垃圾522萬(wan) 立方米,拆除清理煤場、采石場等175處,排查整治入河排汙口163個(ge) 。
治荒固沙,綠色屏障守護河水長流
出朔城區向西,綿延不絕的林海連接著城區與(yu) 西山,足足有幾百平方公裏。起伏的林海中間,點綴著幾座如翡翠般的人工湖。
朔城區西山生態建設事務中心主任裴曄是老林業(ye) 人,種了一輩子樹。裴曄回憶,上世紀八九十年代的朔州,空氣裏常有一股嗆人的沙土味兒(er) 。風沙來襲時,漫天都是黃色。
西山地處桑幹河上遊,氣候幹旱,水土流失嚴(yan) 重。朔城區多年來持續推進造林綠化,2002年,朔城西山生態環境綜合治理工程正式動工。因地製宜,一邊封山育林,加快自然恢複;一邊實施退耕還林,並采取種植一行喬(qiao) 灌木、搭配六行苜蓿的模式。
為(wei) 了提高樹木存活率,當地將水源通過水泵提級引到山上,建起多個(ge) 水庫,春天有了種樹用水,秋冬有了防火水源。經過多年努力,2016年,西山生態環境綜合治理九期工程全部完成,50萬(wan) 畝(mu) 森林種進了桑幹河流域。“西山的林草覆蓋率已達80%以上,現在即便刮起風來,也不會(hui) 再有漫天風沙了。”裴曄說。
近年來,朔州市加快推進國土綠化行動,打造了平魯區太平山臥龍山30萬(wan) 畝(mu) 樟子鬆基地、山陰縣西山40萬(wan) 畝(mu) 防護林帶等大麵積防護林帶,大大改善了區域生態環境。
此外,朔州市積極提升森林碳匯能力,科學製定林業(ye) 生態係統碳匯行動方案,著力構築綠色生態空間結構。截至2022年底,全市森林麵積達326.975萬(wan) 畝(mu) ,草原綜合植被蓋度達59.09%。
生態補水,讓黃河水滋潤京津冀
離著上百米,就聽見水流咆哮的聲音。朔州市平魯區白堂鄉(xiang) 的中溝灣河邊上,萬(wan) 家寨引黃工程北幹線1號隧洞口,黃河水奔湧而出。
“現在的流量是每秒12立方米。”萬(wan) 家寨引黃水務集團有限公司朔州分公司副總經理李繼平介紹。2017年,七裏河引黃北幹1號洞出口至劉家口段河道應急疏浚整治工程正式實施。當年,滔滔黃河水通過萬(wan) 家寨引黃工程北幹線1號隧洞,經過太平窯水庫,流入桑幹河,最終為(wei) 永定河進行補水。
太平窯水庫位於(yu) 恢河下遊,由於(yu) 常年缺少清水流量,上遊洪水帶來大量垃圾和泥沙,時間久了便會(hui) 在水庫產(chan) 生淤積。2022年起,朔州市對太平窯水庫開展綜合治理。通過水庫清淤、建設堤壩護坡等措施,太平窯水庫的調節蓄洪能力不斷增強,如今每年還能灌溉15萬(wan) 畝(mu) 農(nong) 田。
截至2023年底,朔州市桑幹河清河行動完成浚河132.5公裏,沿河兩(liang) 岸植樹23.18萬(wan) 株。在統籌修複保護河流、湖泊、濕地等生態係統後,朔州市桑幹河出境水質達到地表水Ⅳ類標準。2023年,桑幹河累計向永定河生態補水21677萬(wan) 立方米。
一泓清水,兩(liang) 岸青綠,桑幹河一路奔流向前,生態保護與(yu) 修複的故事仍在延續。
《 人民日報 》( 2024年01月18日 14 版)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