堅決防範遏製礦山領域重特大生產安全事故
礦山安全生產(chan) 事關(guan) 人民群眾(zhong) 生命財產(chan) 安全,事關(guan) 經濟發展和社會(hui) 穩定大局,是安全生產(chan) 的重中之重。國務院安全生產(chan) 委員會(hui) 近日印發《關(guan) 於(yu) 防範遏製礦山領域重特大生產(chan) 安全事故的硬措施》。2月1日下午,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ju) 行新聞發布會(hui) ,國家礦山安全監察局副局長張瑞庭等介紹有關(guan) 情況。
壓緊壓實安全生產(chan) 責任
“屬地領導責任、行業(ye) 監管責任、企業(ye) 主體(ti) 責任是相互聯係的一個(ge) 整體(ti) ,不能割裂開來。”張瑞庭說,措施提出一體(ti) 壓實各級礦山安全生產(chan) 責任,並列出追責要求。
在企業(ye) 主體(ti) 責任落實上,抓住實際控製人這個(ge) 關(guan) 鍵。礦山企業(ye) 主要負責人尤其是實際控製人必須到現場了解真實情況、履行法定職責,對安全管理責任不落實、安全生產(chan) 投入不足、冒險組織作業(ye) 等造成事故或者瞞報謊報事故的,依法從(cong) 嚴(yan) 從(cong) 重處理處罰,按照“誰投資、誰受益、誰負責”嚴(yan) 肅追究主要負責人法律責任。
在部門責任落實上,要求強化隊伍建設,建立責任倒查機製,嚴(yan) 格落實“誰檢查、誰簽名、誰負責”;各地安全生產(chan) 委員會(hui) 必須加強統籌協調,形成監管合力,嚴(yan) 防漏管失控。
在屬地責任落實上,要求各地加強組織領導,完善體(ti) 製機製,著力解決(jue) 地方監管力量薄弱等突出問題。
張瑞庭說,各地、各有關(guan) 部門、各礦山企業(ye) 要自覺明責知責,主動履責盡責,切實保護礦工生命安全。
嚴(yan) 厲打擊違法違規行為(wei)
“2023年各級礦山安全監管監察部門通過開展礦山重大事故隱患專(zhuan) 項排查整治,查處煤礦重大隱患2269條、非煤礦山重大隱患1.2萬(wan) 餘(yu) 條,同比分別增加51.3%、203%,著力消除了一批重大隱患。”國家礦山安全監察局煤礦安全監察司負責人史寶中說,今年將推進治本攻堅三年行動,持續嚴(yan) 厲打擊各類非法違法生產(chan) 建設行為(wei) 。
推動各地和各級安全監管監察部門嚴(yan) 厲打擊“七假五超三瞞三不兩(liang) 包”等重大違法違規行為(wei) ,特別是故意逃避監管的,一律依法依規嚴(yan) 肅處置。
精準開展檢查執法。督促各級安全監管監察部門盯緊重點縣(市、區)、重點企業(ye) ,聚焦安全風險突出的關(guan) 鍵環節、要害崗位和重點設施進行檢查。建立企業(ye) 重大隱患追責機製。
持續開展明查暗訪。采取“四不兩(liang) 直”方式,深入礦山一線。發現違法違規行為(wei) 嚴(yan) 肅處理處罰,典型案例通報約談曝光。聚焦關(guan) 鍵時段節點,持續組織開展全國範圍異地監察執法檢查。
強化舉(ju) 報核查力度。持續拓寬舉(ju) 報渠道,落實舉(ju) 報獎勵,鼓勵社會(hui) 公眾(zhong) 和從(cong) 業(ye) 人員舉(ju) 報違法違規行為(wei) 。
推動礦山安全治理模式向事前預防轉型
許可準入是礦山安全生產(chan) 第一道關(guan) 口。史寶中說,措施提升了安全準入的條件,壓實了安全準入的責任。
從(cong) 根本上消除事故隱患、從(cong) 根本上解決(jue) 問題,必須把隱蔽致災因素徹底查清楚。“近年來,我們(men) 強化井工礦山重大災害超前治理,落實露天礦山重大災害超前治理,推進尾礦庫重大災害超前治理,努力實現由被動防範向主動治理轉變、由單一治理向綜合治理轉變、由井下局部治理向地麵區域治理轉變。”國家礦山安全監察局安全基礎司監察專(zhuan) 員王鐵根說。
礦山隱蔽致災因素普查是加快實現礦山安全治理模式向事前預防轉型的根本舉(ju) 措。“通過普查,一大批礦山采空區、地質構造等隱蔽致災因素探明並得到治理。”王鐵根說,截至目前,查出采空區5.4萬(wan) 個(ge) 、瓦斯富集區2004個(ge) 、斷層褶曲3.1萬(wan) 個(ge) 、陷落柱8631個(ge) 、受水害威脅工作麵3298個(ge) 。
下一步,國家礦山安監局將深化隱蔽致災因素普查,督促礦山企業(ye) 全麵普查含水體(ti) 、地質構造、老空區等的分布情況;加強監督檢查,推動地方政府對小礦集中、單個(ge) 礦山難以查清的區域開展區域性普查;開展專(zhuan) 項監察,督促災害嚴(yan) 重的礦山企業(ye) 落實區域治理措施,嚴(yan) 厲查處采動範圍內(nei) 隱蔽致災因素普查不清等行為(wei) 。
《 人民日報 》( 2024年02月02日 07 版)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