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地方

辦好“關鍵小事” 解決“民生大事”

發布時間:2024-02-03 14:42:00來源: 內蒙古日報

  幸福從(cong) 哪裏來?一個(ge) “暖”字,解開了內(nei) 蒙古民生溫度的密碼。

  2023年,自治區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6.1%,城鎮新增就業(ye) 21.87萬(wan) 人……43件民生實事全部兌(dui) 現,讓民生服務更有溫度、民生福祉更具質感、人民生活更加幸福。

  今年,自治區推出的33件民生實事,從(cong) 幫扶就業(ye) 困難的5萬(wan) 人實現就業(ye) 到深入實施全民參保計劃,從(cong) 新增嬰幼兒(er) 托位1.5萬(wan) 個(ge) 到改造供熱管道420公裏的溫暖工程……民生領域的“關(guan) 鍵小事”,正在變成人民群眾(zhong) 的“民生大事”。

  以人為(wei) 本 解決(jue) 急難愁盼

  入冬以來,家住呼和浩特市農(nong) 機小區的劉成感到了“溫暖”,小區接入集中供熱管網,自己供熱的時期已經過去,供熱質量得到明顯改善。

  供暖是民生工程,關(guan) 係千家萬(wan) 戶。

  自治區黨(dang) 委十一屆七次全會(hui) 暨全區經濟工作會(hui) 議明確提出要抓好溫暖工程,讓人民群眾(zhong) 身暖心更暖。

  “今年我們(men) 探索構建精準供熱、按需供熱的新型智慧供熱模式,新增供熱能力1.27億(yi) 平方米,改造老舊一級、二級管網1258千米、7125.7千米,改造樓棟立管2589.5千米,全麵提高管網輸配能力;新建(擴建)換熱站318座,對既有2212座換熱站進行升級改造。”自治區政協委員,自治區住房和城鄉(xiang) 建設廳黨(dang) 組成員、副廳長張鶴說。

  “玉泉區把‘溫暖工程’作為(wei) 民生一號工程,積極打通供暖淤點、堵點,在硬件上‘冬病夏治’,結合老舊小區改造,徹底整治供熱管道跑冒滴漏問題;在軟件上‘訪民問暖’,限時解決(jue) 百姓訴求。”自治區人大代表,呼和浩特市玉泉區委副書(shu) 記、區長南男說。

  “自治區政府工作報告在民生方麵提出6項重點工作和33項民生實事,必須辦實辦好。”自治區人大代表,豐(feng) 鎮市委副書(shu) 記、市長李英打開了話匣子,“今年我們(men) 要紮實實施好溫暖工程,要加強對高校畢業(ye) 生等群體(ti) 的就業(ye) 幫扶,要圍繞合金產(chan) 業(ye) 培育更多技能人才。”他還告訴記者,豐(feng) 鎮市還將在完善提升社區衛生中心醫療服務能力、打造托位、實施人居環境整治工程等方麵用心用力,努力將這些“民生工程”做成“民心工程”。

  民生優(you) 先 提升幸福指數

  “家人都為(wei) 我難就業(ye) 發愁,沒想到在招聘會(hui) 上找到了滿意工作。”近日,返鄉(xiang) 的劉文,在烏(wu) 蘭(lan) 察布市人社部門幫助下,順利入職。

  就業(ye) 是最基本的民生。自治區政府工作報告提出,要落實援企穩崗各項政策措施,加大重點群體(ti) 就業(ye) 幫扶力度。

  眼下,包括“春風行動”在內(nei) 的一係列線上線下相結合的公共就業(ye) 招聘活動陸續在全區火熱開展,上千場招聘會(hui) 為(wei) 群眾(zhong) 架起就業(ye) 金橋。

  “我們(men) 從(cong) 重大產(chan) 業(ye) 、重大項目落地中找機會(hui) ,挖掘就業(ye) 崗位,對接項目用工、技能培訓需求,落實落細就業(ye) 創業(ye) 推進、基層成長、1131幫扶等工作,讓更多群眾(zhong) 實現就地就近就業(ye) 。”自治區人大代表、鄂爾多斯市人社局古斯林說。

  人民幸福,健康為(wei) 要。今年自治區將支持各地開設特需門診、特需病房,選配好院長、培養(yang) 好大夫,讓群眾(zhong) 在家門口就能享受到高質量醫療服務。

  自治區人大代表、呼和浩特市回民區海西路辦事處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主任金煒說:“今年我們(men) 要推進家庭醫生簽約服務,為(wei) 空巢及行動不便居民提供入戶醫療服務,定期邀請自治區知名老中醫等專(zhuan) 家開展診療活動,還要推出對貧困殘疾人實施醫療和康複救助等措施,用實際行動解民憂、暖民心。”

  自治區政協委員、內(nei) 蒙古醫院兒(er) 科主任朱華提交了關(guan) 於(yu) 兒(er) 童醫療衛生服務高質量發展等提案。他說:“我們(men) 要堅持以病人為(wei) 中心,充分發揮省市縣高水平醫療網絡作用,提高兒(er) 科醫療資源的可及性,最大限度滿足兒(er) 童就醫需求。”

  守護安康 兜牢民生底線

  在為(wei) 老食堂吃完飯,呼和浩特市建華南街社區的老人們(men) 又來到老年活動中心,開始家門口幸福養(yang) 老。

  聚焦“一老一小”,自治區推動養(yang) 老、育幼服務更加便利可及。自治區人大代表、烏(wu) 海市烏(wu) 達區委書(shu) 記延文龍表示,將持續加大兜底性、普惠性養(yang) 老托育服務供給,健全完善居家社區養(yang) 老服務體(ti) 係,開工建設盛道醫養(yang) 康一體(ti) 化綜合醫院,推動特殊困難老年人家庭適老化改造全覆蓋;啟動實施“萌寶驛站”社區托育服務試點項目,加快發展普惠性托育服務,讓“夕陽”更紅、“朝陽”更豔。

  自治區政府工作報告提出,繼續推進大中小學思政教育一體(ti) 化。“我要在教學中完善‘大思政課’體(ti) 係,探索大中小學一體(ti) 化教育教學改革模式和途徑,努力提升思政課育人質量。”自治區人大代表、赤峰二中國際實驗學校學科主任盧燕說。

  提起建設宜居宜業(ye) 和美鄉(xiang) 村,自治區人大代表,錫林郭勒盟東(dong) 烏(wu) 旗額吉淖爾鎮哈日阿圖嘎查黨(dang) 支部書(shu) 記、嘎查長孟克巴圖信心滿滿:“今年我要帶領農(nong) 牧民擴大特色養(yang) 殖業(ye) 規模,延長產(chan) 業(ye) 鏈提升附加值,讓群眾(zhong) 增收致富,壯大集體(ti) 經濟,為(wei) 鄉(xiang) 村振興(xing) 賦能。”

  日月其邁,時盛歲新。內(nei) 蒙古正在努力讓群眾(zhong) 的煩心事、操心事變成暖心事、放心事,讓更多群眾(zhong) 共享高質量發展成果,全方位增進民生福祉。(記者 梅剛)

(責編:李文治)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