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地方

努力實現更多“從0到1”的原始創新(專家觀點)

發布時間:2024-02-06 15:55:00來源: 人民日報

  近年來,在國家新藥創製重大科技專(zhuan) 項、藥品監管改革、醫保製度改革等一係列有力舉(ju) 措的推動下,我國藥學事業(ye) 取得了長足進步,自主研製了一批重大創新藥物,有力推動我國新藥研發由仿到創、醫藥產(chan) 業(ye) 由大到強的發展。日前,在由中國醫學科學院藥物研究所主辦的第二屆中國藥學事業(ye) 發展大會(hui) 上,多位院士專(zhuan) 家就創新藥基礎研究、關(guan) 鍵核心技術攻關(guan) 、藥物成果轉化與(yu) 產(chan) 業(ye) 化等問題展開研討。

  中國科學院院士陳凱先認為(wei) ,國家新藥創製重大科技專(zhuan) 項實施以來,一批化學藥、生物藥、中藥先後上市,不僅(jin) 有數量上的增加,而且在創新水平上、臨(lin) 床價(jia) 值上也有大幅度提升。“也要看到,雖然我國每年篩選、設計出不少新藥,這些新藥有新的化學結構、自主知識產(chan) 權,但是所針對的靶點和作用機製,往往不是我們(men) 首先發現的。”陳凱先說。

  在藥物研發領域,什麽(me) 才是真正意義(yi) 上的原始創新?陳凱先認為(wei) ,要有新的治療概念、治療策略,發現新靶點和新的作用機製,應用於(yu) 新的適應症,在選擇性、安全性等方麵應有重大的進步,“需要大力加強我國新藥的原始創新,從(cong) 臨(lin) 床患者的需求出發,實現更多‘從(cong) 0到1’的創新。”

  “新藥創製離不開原創理論、原創技術的突破。”中國工程院院士丁健認為(wei) ,國內(nei) 與(yu) 新藥研發相關(guan) 的原創理論、原創技術突破還不夠多,導致新藥研發同質化。“做創新藥物,要在基礎研究水平提升的基礎上,積極擁抱新興(xing) 技術,從(cong) 臨(lin) 床需求出發開展創新。”

  近年來,我國生物醫藥領域已經建立了研發鏈產(chan) 業(ye) 鏈緊密銜接、產(chan) 學研用深度融合的藥物創新技術體(ti) 係。中國工程院院士、哈爾濱醫科大學教授楊寶峰表示,醫藥產(chan) 業(ye) 的發展有賴於(yu) 細胞分子生物學、材料學、人工智能等科學技術的支撐。新藥研發要重視多學科交叉,在醫工結合方麵多下功夫,使產(chan) 學研用緊密結合起來,形成共促醫藥產(chan) 業(ye) 高質量發展的合力。

  中國生物製藥有限公司首席執行長謝承潤表示,國內(nei) 醫藥企業(ye) 要聚焦核心產(chan) 業(ye) 布局,通過多方協同合作,打通基礎研究創新鏈條和臨(lin) 床轉化應用路徑,著力搭建全球創新平台,不斷開拓國際市場。

  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醫學科學院藥物研究所執行所長王銳介紹,中國醫學科學院藥物研究所已推動數百個(ge) 新藥品種上市,獲新藥證書(shu) 及藥品注冊(ce) 批件132項,其中以人工麝香、雙環醇、桑枝總生物堿等為(wei) 代表的原創新藥22項。

  王銳表示,中國醫學科學院藥物研究所將繼續堅持創新引領,堅持需求導向、目標導向、問題導向,實現化藥、中藥、生物藥等全方位布局,深化基礎與(yu) 前沿領域的研究,突破關(guan) 鍵核心技術,建立產(chan) 學研用一體(ti) 化聯動機製,加快科技成果轉化落地,不斷深化藥學教育改革,構建藥學人才培養(yang) 新模式,努力打造高水平科技人才隊伍。

(責編:李文治)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