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地方

人民日報丨江蘇等地青年繪就宜居宜業和美鄉村新畫卷

發布時間:2024-02-07 11:02:00來源: 人民網-人民日報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強調:“當代中國青年生逢其時,施展才幹的舞台無比廣闊,實現夢想的前景無比光明。”當下,農(nong) 村不僅(jin) 是充滿希望的田野,更是幹事創業(ye) 的舞台,越來越多青年人活躍在廣袤的鄉(xiang) 土大地上,在推動農(nong) 業(ye) 發展中苦幹實幹,在參與(yu) 鄉(xiang) 村治理中擔當作為(wei) ,在服務農(nong) 民中增長才幹,成為(wei) 打好鄉(xiang) 村全麵振興(xing) 漂亮仗、繪就宜居宜業(ye) 和美鄉(xiang) 村新畫卷的有生力量。

  近年來,共青團中央、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部評選出一批全國鄉(xiang) 村振興(xing) 青年先鋒,他們(men) 厚植愛農(nong) 情懷、練就興(xing) 農(nong) 本領,展現了新時代中國青年的風采,成為(wei) 對鄉(xiang) 村全麵振興(xing) 作出積極貢獻的青年典型。新年伊始,本報記者分赴江蘇、浙江、廣西、貴州、寧夏、新疆等地,走近其中6位全國鄉(xiang) 村振興(xing) 青年先鋒標兵,傾(qing) 聽他們(men) 講述投身鄉(xiang) 村全麵振興(xing) 的青春故事。

  ——編 者

  沉下去,奔向農(nong) 村幹事創業(ye)

  “把根紮穩,盡微薄之力,幫助鄉(xiang) 親(qin) 們(men) 把日子越過越好”

  “六段是個(ge) 好地方咧,層層茶山穿山頂咧,今天有客到我村咧,請你喝杯六段茶咧……”汪雲(yun) 貴一首悠揚的《迎客歌》,引來遊客一片喝彩。來自黑龍江的68歲遊客鄭亞(ya) 寧說:“六段人熱情好客,這個(ge) 年我和老伴就在這裏過!”

  廣西金秀瑤族自治縣六段村曾是個(ge) 貧困村,如今全村吃上旅遊飯,村民蘇玉榮感慨:“離不開帶頭的汪大妹!”

  “汪大妹”就是汪雲(yun) 貴,2014年從(cong) 南京辭職返鄉(xiang) 後,她成立了旅遊公司。汪雲(yun) 貴請縣文化館的老師教村民們(men) 排練舞蹈,搭建班子唱瑤歌,邀請非遺傳(chuan) 承人展示瑤繡技藝……在她的推動下,長桌宴、舂糍粑、篝火晚會(hui) 等民俗活動辦得紅火,刺繡、竹編、根雕等土特產(chan) 也漸漸熱銷。

  總有人不解她為(wei) 啥要回來,汪雲(yun) 貴答:鄉(xiang) 愁。“在南京時,我常想,六段村就是我的詩和遠方。我想回到這裏,把根紮穩,盡微薄之力,幫助鄉(xiang) 親(qin) 們(men) 把日子越過越好。”

  “鄉(xiang) 愁”,是不少青年人返鄉(xiang) 創業(ye) 的緣由。

  薑麗(li) 娟是浙江淳安縣楓樹嶺鎮下薑村人,2016年上半年,原本在杭州安家落戶的她,和姐姐一起花錢把父母的老房子來了個(ge) “徹底改造”,這一改,改出了下薑村第一個(ge) 精品民宿。薑麗(li) 娟順勢辭職回家,專(zhuan) 心搞民宿經營。

  “小姑娘有魄力有能力!”鄉(xiang) 親(qin) 們(men) 對她刮目相看,跟著她建起了村裏的第一批民宿。2018年,薑麗(li) 娟入了黨(dang) ,後來還進了村兩(liang) 委。2020年,村兩(liang) 委換屆選舉(ju) ,年輕的她高票當選村黨(dang) 總支書(shu) 記。當時她頗感意外,但現在回想,其實也是情理之中。

  下薑村發展需要新思路,眼界更開闊的薑麗(li) 娟更合適。“農(nong) 村需要年輕人,我感覺肩上的擔子越來越重了。”薑麗(li) 娟說。

  有人帶回發展思路,有人帶回產(chan) 業(ye) 技術。

  在貴州獨山縣百泉鎮百泉湖村的一座山頭,暖陽下,一片片油桐樹青翠蔥綠令人心曠神怡。“這裏曾經是一座荒山……”楊安仁是當地的油桐產(chan) 業(ye) 帶頭人,成長於(yu) 獨山縣的一個(ge) 小山村,從(cong) 小就見慣了油桐樹。每到果實成熟季節,老鄉(xiang) 們(men) 上山撿些果子,背到集市上賣,貼補家用。

  “既然山上適合種油桐,為(wei) 何不規模化種植呢?”帶著這個(ge) 念頭,畢業(ye) 於(yu) 魯東(dong) 大學農(nong) 學院的楊安仁,繼續鑽研農(nong) 技知識,求助相關(guan) 專(zhuan) 家,打拚10多年,不僅(jin) 在獨山縣種下了2萬(wan) 多畝(mu) 油桐,還在全省多地建設產(chan) 業(ye) 基地,輻射周邊區域,總種植規模超9萬(wan) 畝(mu) 。楊安仁成立的桐油產(chan) 銷一體(ti) 化企業(ye) ,帶動4000多戶村民參與(yu) 油桐種植,直接安置就業(ye) 1000餘(yu) 人,每年發放務工工資超千萬(wan) 元。

  還有一些“入鄉(xiang) ”的青年人並非“返鄉(xiang) ”。金玉龍就是其中一位。

  “把殘膜清幹淨,春節後就能備種新茬啦。”大雪過後,金玉龍和馬金保戴著厚手套,用鋤頭刨開土,把一張近10米長的地膜扯了起來。馬金保把殘膜疊好放進農(nong) 用車貨箱。金玉龍笑著說:“這一車拉到我們(men) 公司裏,老馬能賺500元。”

  馬金保是寧夏固原西吉縣西灘鄉(xiang) 廟灣村村民,而金玉龍是當地一家塑業(ye) 公司的負責人。“殘膜也是寶,能用來生產(chan) 管材、雨衣雨傘(san) 等塑料製品。”金玉龍是一名退役軍(jun) 人,在甘肅工作。2016年,他了解到固原常年缺水少雨,農(nong) 業(ye) 發展需要優(you) 質地膜。“農(nong) 村地膜市場大,鄉(xiang) 村發展前景廣,我決(jue) 定創業(ye) 試一試!”如今,公司已獲得30多項技術專(zhuan) 利,生產(chan) 的農(nong) 用地膜、棚膜暢銷甘肅、寧夏、新疆等地,並為(wei) 周邊近百名群眾(zhong) 提供了穩定的工作崗位。

  解難題,帶動村民增收致富

  “既要有股韌勁兒(er) ,經得起磋磨,又要有些真本事,用成績說話”

  在江蘇高郵城南經濟新區浩芝村,通郵電商產(chan) 業(ye) 園裏的12個(ge) 直播間熱鬧非常,鴨蛋、香腸等產(chan) 品琳琅滿目,飄出陣陣香氣……卞盛潔是這家產(chan) 業(ye) 園的負責人,2015年,高郵市城南經濟新區到外地招商引資,一直從(cong) 事電商工作的她信心滿滿地回鄉(xiang) 創業(ye) 。

  沒想到,很快,一道道難關(guan) 就擺在她麵前……

  第一關(guan) ,邀人。產(chan) 業(ye) 園一開,入駐者寥寥。卞盛潔想邀請靠電商打開鴨蛋銷路的劉文芳,卻被拒絕了八次。“我自己做得好好的,為(wei) 啥要去你那裏?”“園區可以提供場地、倉(cang) 庫,整合資源和政策,幫你把企業(ye) 做大……”第九次上門,終於(yu) 打動了劉文芳。

  第二關(guan) ,培訓。卞盛潔想讓更多人掌握電商技能,了解產(chan) 業(ye) 園的好處。沒有人脈,她就聯係當地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部門、婦聯等;沒有現成素材,她就自己悶頭做了好幾天PPT……從(cong) “大課”講到“小班”,再到“一對一”指導,卞盛潔收獲了越來越多的支持者。

  第三關(guan) ,轉型。“起初我們(men) 是傳(chuan) 統電商,開網店。”周莉是個(ge) 殘疾女孩,在卞盛潔的幫助下,從(cong) 2018年開始試水視頻和直播。“卞老師和我們(men) 一起研究怎麽(me) 拍,還幫我設計腳本,一字一句琢磨。”漸漸地,周莉用積極真誠的直播風格贏得網友的信賴,並帶動身邊的朋友一起參與(yu) 電商創業(ye) 。

  “一個(ge) 人想要帶動一群人,既要有股韌勁兒(er) ,經得起磋磨,又要有些真本事,用成績說話。”卞盛潔的感慨,也是很多人的心聲。

  薑麗(li) 娟說:“經常上門做功課,心裏才有本明白賬。”

  去年,村裏打算建設“共富後巷”,對村裏後街小巷統一規劃,施工地點就在幾戶村民家門口,施工帶來暫時的不便讓個(ge) 別村民不太樂(le) 意。

  於(yu) 是,薑麗(li) 娟幾乎每天往村民家裏跑,耐心解釋,聽取大家的意見。“‘共富後巷’建好後,不僅(jin) 有租金賺,還能在家門口就業(ye) ,以合夥(huo) 人的形式加入村集體(ti) 經濟……”薑麗(li) 娟說,“心齊了,問題也就好解決(jue) 了。”

  楊安仁說:“科技興(xing) 農(nong) 不是空話,品種好才能產(chan) 業(ye) 旺。”

  2015年,5000畝(mu) 油桐林遭遇枯萎病,大量已經掛果的油桐樹陸續枯死。試了各種藥物,翻了許多書(shu) 籍,仍找不到辦法的楊安仁試著給油桐專(zhuan) 家、中國林業(ye) 科學研究院研究員汪陽東(dong) 發了一封求助郵件。

  汪陽東(dong) 帶團隊來到獨山縣,他們(men) 從(cong) 基地僅(jin) 存的13棵油桐樹著手,通過分子選育、雜交育種和嫁接的方式,終於(yu) 找到了產(chan) 生抗體(ti) 的油桐品種。後來,在國家林業(ye) 和草原局、中國林業(ye) 科學研究院、魯東(dong) 大學等單位的指導下,楊安仁又成功讓油桐產(chan) 量實現3—6倍的增長,每畝(mu) 產(chan) 值達1萬(wan) 多元,並建成了優(you) 質油桐種質資源庫。

  王軍(jun) 揚說:“帶頭幹就得不怕難,銷售額就是說服力。”

  王軍(jun) 揚是新疆金聖果農(nong) 業(ye) 專(zhuan) 業(ye) 合作社和一家沙棘產(chan) 品公司的負責人,和沙棘打了十幾年交道。2018年,新疆生產(chan) 建設兵團推進團場綜合配套改革時,每人分到了70畝(mu) 沙棘地。“一年下來啥都賺不著,咋幹?”有人提出,種沙棘隻見生態效益,沒有經濟效益。

  “沙棘果摘下來,我去找銷路!”時任第九師一七〇團六連黨(dang) 支部書(shu) 記的王軍(jun) 揚對大家說。王軍(jun) 揚心裏也沒底,但隻能到處打聽哪裏有沙棘加工企業(ye) ,上門去推銷,“一開始沒人知道我們(men) 的沙棘果怎麽(me) 樣,跑了十幾家企業(ye) ,終於(yu) 找到兩(liang) 家願意收購的。”當年10月,840多噸沙棘果全部賣完,銷售額達到540萬(wan) 元。看著別人沙棘地管護得好,一畝(mu) 掙2000多元,之前不願幹的人坐不住了:“沙棘果就是‘金果果’嘛,咱還是踏實幹吧!”

  向未來,努力實現美好願景

  “與(yu) 其隻顧自己發展,不如大家一起發展更充實、更有成就感”

  如今,入駐通郵電商產(chan) 業(ye) 園的企業(ye) 達700多家,卞盛潔和團隊累計培訓超20萬(wan) 人次,帶動產(chan) 業(ye) 鏈就業(ye) 超10萬(wan) 人。把精力都投入培訓孵化,自己的事業(ye) 怎麽(me) 辦?卞盛潔坦言:“我越來越覺得,與(yu) 其隻顧自己發展,不如大家一起發展更充實、更有成就感。”

  未來有什麽(me) 打算?“以前和我打交道的,大多是老農(nong) 民,現在有一多半是年輕人。”卞盛潔有個(ge) 新年“小目標”:培育孵化5000名返鄉(xiang) 大學生和鄉(xiang) 村青年,幫助他們(men) 走好就業(ye) 創業(ye) 第一步。“我還想再細分出一個(ge) 跨境電商產(chan) 業(ye) 園,讓更多村鎮企業(ye) 走向國際市場。”

  發展特色產(chan) 業(ye) 的帶頭人,紛紛向深加工方向探索。

  前幾天,王軍(jun) 揚抽空去了趟重慶。“和代理商談合作,今年要在重慶開設30家專(zhuan) 營店!”王軍(jun) 揚早就意識到延長產(chan) 業(ye) 鏈、拓寬市場的重要性,前幾年,公司就推出了飲料、凍幹粉、籽油等20多款沙棘係列產(chan) 品。去年,全團沙棘總產(chan) 量達8000多噸,六成加工成了沙棘產(chan) 品。

  “我們(men) 剛推出了軟膠囊和多肽粉兩(liang) 款新產(chan) 品,市場反響不錯。今年,我們(men) 還將建設黃酮和花青素提取生產(chan) 線。廣州的外貿事業(ye) 部,春節後也要開始運營了。”王軍(jun) 揚說,“產(chan) 品和市場兩(liang) 手抓。”

  “這種地膜便於(yu) 除草,這種打孔地膜專(zhuan) 門用來種菜,這種反光地膜能為(wei) 果樹增加光照……”存滿地膜產(chan) 品的庫房裏,金玉龍如數家珍,言語中透露著信心:“春節後我們(men) 計劃再投入600萬(wan) 元搞研發,進一步提高地膜對農(nong) 田的增產(chan) 效果。”

  除了農(nong) 用地膜,金玉龍還打算依托當地自然條件,帶動農(nong) 民發展中藥材產(chan) 業(ye) 。“種苗繁育、土壤改良、物聯網設備建設……今年要多跑幾個(ge) 村子,以‘企業(ye) +村集體(ti) 經濟合作社+基地+農(nong) 戶’的模式,多搞合作,一起增收!”金玉龍對未來充滿希望。

  在發展產(chan) 業(ye) 的同時,楊安仁沒有放棄自己的學業(ye) ,目前他已經在中國林業(ye) 科學研究院深造。“桐油在機械製造等很多領域應用廣泛,我想抓住機遇。”楊安仁說,近幾年,從(cong) 工業(ye) 原料拓展到醫用原料,從(cong) 培育新品種到建設種質資源庫,他們(men) 與(yu) 北京林業(ye) 大學、中南林業(ye) 科技大學等越來越多的科研院所開展合作。

  去年,公司引進3名博士作為(wei) 科研帶頭人,開展油桐選育與(yu) 高附加值產(chan) 品研發。“馬上又有兩(liang) 名博士要來了。我們(men) 這兒(er) 雖然偏遠,但能吸引到一些誌同道合的人,是件幸福的事。”楊安仁高興(xing) 地說。

  瑤寨門口,紅燈籠、大紅花,一派喜氣洋洋。春節將至,文旅市場更加紅火。

  汪雲(yun) 貴笑著說:“這幾天越來越熱鬧。我們(men) 還要舉(ju) 辦年貨集市,我可有得忙咯!”

  “村裏的特產(chan) 銷路很旺。依托粵桂協作機製,村裏的茶葉、臘肉、竹筍等正一車車運到廣東(dong) 茂名。大年初八,我還要去趟廣西南寧,那邊有家企業(ye) 看上了我們(men) 的產(chan) 品,要合作呢。”汪雲(yun) 貴一條條列出自己的新年規劃,“頭一件,請技能大師、非遺傳(chuan) 承人來我們(men) 村,培訓一下文物保護和技能傳(chuan) 承;第二件,廣西陽朔那邊旅遊搞得好,把他們(men) 的景點運營人請來,看能不能幫我們(men) 設計幾條精品旅遊線路……”

  薑麗(li) 娟一邊忙著歲末年初的大事小情,一邊也在總結思考:“去年有返鄉(xiang) 能人投資項目,但受各種因素限製,沒能落地,有點遺憾。去年,我們(men) 還建設了水上樂(le) 園等一批項目,怎麽(me) 利用好這些資源,讓遊客願意來、留得住,還要再想想。”

  成為(wei) 村黨(dang) 總支書(shu) 記後,薑麗(li) 娟每天早起化妝,她笑稱:“反倒比以前更注意形象了。”“年輕人就要有年輕人的朝氣和活力!”下薑村村民餘(yu) 娟妹誇讚薑麗(li) 娟。如今的薑麗(li) 娟,在為(wei) 扮靚下薑村,忙得不亦樂(le) 乎。

  是啊,還有那麽(me) 多意氣風發的青年,正在匯聚起磅礴的青春力量,扮靚廣袤的鄉(xiang) 土大地……

(責編:李文治)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